首页>网上期刊>期刊名称>期刊内容> 正文

兰花科创:“香”自创新来

2007-11-12 15:35 《新财经》·王 博 【 】【打印】【我要纠错

  一百多年前,当山西晋城煤炭漂洋过海,在英国皇室的壁炉内熊熊燃烧时,那蓝蓝的火苗似朵朵幽兰,成为英国皇家的喜爱。从此,晋城的煤炭,就有了“兰花”炭的美誉兰花,以其兰心蕙质历来受到中国人的喜爱。

  1998年12月17日,在热闹非凡的上海证券交易所内,兰花集团董事长贺贵元敲响了“兰花股份”上市的大锣。由此,古老太行山上的“兰花”融入了现代市场经济的大潮之中。

  九年过去,“兰花”滚雪球似的快速发展,资产由7.4亿元倍增至59.8亿元,等于九年再造了八个“兰花”。兰花科创的市值也达到了204.53亿元(10月22日沪指)。

  闯关上市 “妙笔生花”

  谈起“兰花”的发展,许多人都不禁感叹:如果当时没有重组资产,如果不能顺利上市,就没有今天的“兰花”。

  然而,九年前有这样见识的人并不很多。面对六个地方煤矿和一个化肥厂的战略重组,许多人都摇头叹息,甚至大泼冷水:这样做,是假改制,真筹资;是乱改革,瞎折腾。身为掌舵之人,董事长贺贵元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军人出身的贺贵元 ,1980年转业到军工企业。六年的工厂经历,使他积累了丰富的企业管理经验

  1986年回到晋城后,伴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进程,贺贵元与晋城国有企业一起,经历了无数的阵痛,创下了许多个“第一”。

  第一次在企业推行“承包制”;

  第一次在国企“破三铁”,实现转机建制;

  创办了全省第一家定向募集股份制公司。

  而这所有的“第一”,似乎都没这次难,“因为那是在自己家里的小打小闹”。现在,他要带着这支舰队,走上全国的舞台,走向更大的市场。

  最不愿张口求人的贺贵元,在为公司上市而努力的半年里,求了无数的人。

  首先是争取上市指标。在全省31家申请上市的企业中,为了能排到前五名,公司员工忙了一个月,搞出了80万字的申报材料,并通过了证监会预审,却被国家经贸委“叫停”:不同意“兰花”上市。

  在复审的两个月中,面对四个司六个处21道“关口”,贺贵元一步不离北京,每天几个小时站在国家经贸委的走廊里。

  事情越富有挑战,就越能激起他的斗志。

  他像当年在部队带汽车连一样,行事果断,冲锋在前,相信“越慢越碰杆”。凭着这样的毅力和作风,别的公司两三年才能跑完的事,贺贵元不到一年就办完了,而且办得很漂亮。

  1998年12月17日,兰花股份在上交所正式上市,并成为中国煤炭第一股。

  内外兼修  脱胎换骨

  过去,曾有人不齿于兰花集团的资产重组,认为不过是几个小煤炭企业合并起来而已。可倔强的“兰花”,偏偏是在这片质疑的目光中独领风骚。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立志有恒,才能成就家业。”根深叶茂的晋商精神,给了贺贵元坚韧和力量。他,勇敢地迈出了第二步——管理创新。

  首先,在体制和模式上,兰花大胆推行“总、分公司制”和“母、子公司制”,系统地确立了三个中心:董事会决策中心、总公司利润中心、分子公司成本中心,形成了决策集中、运销集中、人财集中、统一核算、分级管理、分级考核的具有兰花特色的经营管理架构。

  其次,“依托资源,但不能依赖资源”。贺贵元的战略决断,迅速落到了兰花集团的产业定位上:摈弃传统资源类企业靠量的扩张粗放型增长的老路,走“资源+高科技”内涵式发展道路。

  由此,“兰花”多了一层美丽,由上市之初的“山西兰花煤业股份有限公司”更改为“山西兰花科技创业股份有限公司”。

  兰花在一天天长大。但如何开疆拓土,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成为摆在贺贵元面前的新任务。

  终于,一次出差的路上,他找到了感觉:广深高速。投入一项事业,就应兼具广度、深度、高度以及速度。

  于是,兰花“三大两活一统一”战略得以诞生。三大指“大品牌、大科技、大市场”,而“两活”则是“资本经营要活、机制要活”,一统一为“统一企业文化”。

  在贺贵元眼里,兰花虽然是个靠资源起步的企业,但兰花真正的第一资源应该是人才。

  在一次职代会上,贺贵元给职工代表们讲了一件事。IBM前任总裁沃森的名言:你可以收购我的工厂,烧掉我的厂,但只要留下我的人,我就可以重建IBM.贺贵元讲这件事,本意是要让员工始终具有创造的信心。在他的理念里,创造是创新的动力。

  怀揣“绝技” 决胜千里

  贺贵元执掌企业,总把技术当成安身立命之本。

  这位忠厚善良的当家人,常常以犀利的眼光,放眼市场洞察机遇。然后,怀揣“绝技”,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采访中记者获知,贺贵元早在1999年就建立了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并按照“与能人(科研院校)携手、与巨人(大集团、大公司)同行”的全新思路,与北大、清华、华东理工大、西安交大、美国科学国际公司、南非H.S设计公司等著名学府和科研院所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几年来,兰花已完成各类有价值的技术创新项目共128项。

  在兰花所属煤矿采访时,一位管理人员高兴地告诉记者:“‘傍大款’给我们带来了竞争力。”

  据这位管理者介绍,目前,兰花各矿普遍采用了国内最先进的综采放顶煤技术、新型高效选煤技术,资源回收率高达80%,放顶煤回采率也达75%,机械化程度实现了80%.“在化肥、化工产业方面,兰花也是一枝独秀。”集团办公室主任指着现代化工艺车间对记者说,目前兰花已全面采用双甲、醇烃化合成精制、DCS集散控制、造气自动加焦、全低变、挪威海德鲁造粒等工艺和技术。生产装备与工艺水平,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更让人欣慰的是,兰花推进技术创新,还与节能减排紧密结合,与发展循环经济相结合,把企业建成了一个“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企业。

  当记者带着好奇问董事长“为什么能在产业规划的路上步步为营、步步取胜”时,贺贵元却笑言:“进什么行业,什么时候进、怎么进去,其实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

  显然,贺贵元骨子潜流着晋商“藏而不露”的性格。

  但作为上市公司,他有时还得“露”。比如业绩发布。

  目前,兰花总资产已达59.8亿元,净资产达29亿元,与1998年相比,分别增长5.1倍和4.2倍,已进入全国煤炭行业50强、全国化肥行业100强。兰花科创也先后入选上证180指数和沪深300指数,并入选2006年《新财经》上市公司“中国漂亮50”。

  鸿鹄若有志,长空且竞舞。兰花人的梦想是,在3~5年内进入“全国工业500强”。

  记者手记

  中国人有句老话,叫“穷则变,变则通”。贺贵元深谙“变通”之道。

  作为兰花科创的领航人,贺贵元始终执著于低调的经营理念。翻开财经类报纸杂志,许多企业家的名字广为人知,但兰花高层却鲜有露面。贺贵元一直认为,兰花更需要的是非常固定、忠诚的消费群体。

  “企业无须疯狂造势,要依靠优良的品质,稳稳地在市场竞争中占有强势。” 一脸谦逊的贺贵元,决策时环环入扣,稳健中透着霸气。记者发现,贺贵元办事,总有一种成竹在胸、稳操胜券的笃定。正因为他具有常思常新的战略决断,兰花发展才做到了“日新月异香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