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网上期刊>期刊名称>期刊内容> 正文

公私募基金经理的投资心得(上)

2007-7-13 11:58 《大众理财顾问》·叶波 【 】【打印】【我要纠错

  很多普通投资者看基金经理,如观赏投资圣殿上璀璨的明珠,崇高、耀眼而遥远,尤其是私募经理。笔者有幸邀得一批优秀的公私募经理,先后论剑于本刊,希望于瓦釜钟鸣之间,于上进者以启迪。

  均以价值投资为主导,均重选股多重于选时……私募确实有别公募,须不知,经理们在投资哲学、操作方法、研究思路等方面却曲径相通。公私募之间,似乎并不存在不可逾越的界限。

  经理不是神,也许用一首凡人歌来演绎他们时,会显得更为真切。你和他们的差距,可能只是努力与时间。

  私募界:

  杨成义 著名股评家,北京首证总经理,兼大通证券首席分析师

  李克华 私募基金经理,自号“北京操盘手”,著名的“股市三剑客”之一

  陈逢元 私募基金经理,因投资见解独到誉满和讯网论坛,本刊2006年优秀作者

  私募之英 私募基金经理,因业绩知名,有卓见而不愿在媒体露面,化名“私募之英”

  安迪。凯斯勒 华尔街投资大师,Velocity Capital基金经理

  林园 知名个人投资者,《证券市场红周刊》专栏主笔

  公募界:

  朱平 广发基金投资总监

  王亚伟 晨星“五星”基金经理,华夏基金投资总监,兼华夏大盘精选基金经理

  张惟闵 国海富兰克林基金投资总监,兼富兰克林国海潜力组合基金经理

  梁丰 晨星“五星”基金经理,原中信基金股权投资部总监,信红利精选基金经理

  吕一凡 南方高增长基金经理

  邢修元 晨星“五星”基金经理,现任国投瑞银基金公司总经理助理

  吴剑飞 建信恒久价值基金经理

  王黎敏 南方成份精选兼南方宝元基金经理

  王劲松 晨星“五星”基金经理,银河银联稳健基金经理

  王春 汇丰晋信动态策略基金经理

  邹志新 博时第三产业成长基金经理

  收益追求

  公私募基金经理对收益率的追求和看法

  私募界

  私募通常要承诺收益,而且自己得出资2000万~3000万元,这等于把自己的身家性命都放在里面,做不好就可能赔得精光。所以私募会尽可能获取高收益。

  ——杨成义

  公募每年收益率仅20%~30%,而从2006年初到2007年1季度,我的总收益率突破了1000%.2006年3季度和2007年1季度大盘没涨,我的收益率却分别高达50%和130%.

  借道信托对私募经理来说,未免过于辛苦。比如募集资金1个亿,赚了1个亿,自己能得到1千万就很了不起了。我用于投资的资金哪怕只有1千万,但收益能翻上几番,拿到手里的,也比借道信托这种方式要多。

  ——李克华

  从2006年初坚持到12月底的账户,收益率全部超过170%;其中一个激进化操作、集中持有5只高成长股的账户,收益率达到287%.

  ——陈逢元

  我们2003~2006年的收益率,依次达到150%、70%、30%、200%.

  ——私募之英

  公募界

  作为一个基金经理,能够为投资者获取略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收益,就算完成任务。不应该追求暴利,或承担过大的风险。

  ——吕一凡

  公募经理既要有长期投资的基础组合,也要在此基础上通过阶段性操作,为投资者获取尽可能高的收益。

  ——梁丰

  我们既不能因为前几年市场暴跌、有人跳楼,而忽视基金的收益性,也不能因现在的暴涨,而忽视其风险性。

  ——吴剑飞

  本刊点评

  很多私募经理都承诺收益,且通常有自有资金参与;这使其追求收益的动力和压力,远超公募,甚至不惜冒高风险。这大概也是私募有“高风险、高收益”之说的原因吧。公募经理追求的收益,是风险控制下的尽可能高的收益。

  一重收益,一重风险,这也正是私公募对不同投资者和资本市场的独特价值所在。追求高收益、而甘冒高风险的投资者,和追求长期稳定收益的投资者,可以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投资哲学

  公私募基金经理对投资的哲学理解

  私募界

  我也信奉价值投资,但更倾向于根据我的“五重”原则,寻找那些短期内基本面有重大改善、有短期爆发力的股票。

  公募喜欢买贵州茅台、招商银行这样的大盘蓝筹股,但大盘蓝筹股很难满足我对收益率的追求。

  ——李克华

  投资风格应该是多样化的,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成功之道。比如从深圳到北京,走路、骑单车都能到,坐飞机更快,但你得有点钱,还得承担坠毁的风险。

  好公司是阳光下的东西,人人都能看得见的。我们仅仅比别人多一份坚持和耐心。

  ——私募之英

  买入中国最好的公司,然后持有,这是一个大思路。

  把钱投进股市后,你就把手剁了,不要来,五年不来,你就能发大财。

  ——林园

  市场总是围绕着市盈率巨幅波动。当公司的利润增长率等于其股票的市盈率时,该股票就具有投资价值。

  ——陈逢元

  选择有庞大的市场、超凡的竞争优势,以及运作这种优势的商业模式的企业。

  我也犯过很多错误,但是只要我挑对行业和有足够成长性的公司,将足以弥补我的错误所造成的损失。

  ——安迪。凯斯勒

  公募界

  要终身独立思考。大师的东西,如果不适合自己,也可弃而不用。

  没有最好的投资方法,只有最适合自己的投资方法。

  不深入研究公司的人,如何预测由公司股价构成的股指?我觉得国内没有投资大师,有投资的大巫师、大法师。

  ——王亚伟

  不投网络股时,看到别人都在往上走,我们也非常痛苦。但当迷雾散去的时候,价值会出来说话。

  ——张惟闵

  抗越来越高的估值风险的唯一办法,就是买入那些伟大的公司,宁可买贵,不能买错。

  再伟大的公司,也无法避免业绩大幅下滑、突发性法律诉讼等风险,更何况成长中的中国企业。

  ——王春

  有人说投资做久了,会更重视市场短期因素的影响。我却发现做得越久,基本面的导向作用越突出。

  ——王黎敏

  对一名基金经理来说,找到适合自己的风格,并且坚持,才是最重要的。

  我们只挣我们能看得懂、有把握的钱。

  ——王劲松

  在身边耳熟能详的公司中淘金,买入并持有,获利潜力将十分明显。

  ——邹志新

  人的智慧是有很大局限的。为避免犯下不可饶恕的错误,我们奉行适度分散、中庸的投资。

  我倾向于寻找和投资有缺陷的好公司。

  先考虑待选股票的最大下跌空间,再考虑其可能的上涨幅度。

  ——吴剑飞

  买股票,是为了卖股票。你怎么买股票,取决于你的买家怎么给股票估值。

  ——朱平

  如果不注意风险,一次大的失误,就可能使你无法翻身。

  市场变化时,你不要学羊群,要“慎独”。

  ——梁丰

  所谓专业投资者,就是要把朴素的道理系统化、概括化,然后严格执行。

  选择有“壁垒”的好公司集中持股;以“安全边际”买卖;不频繁进出。

  价值投资在选股方面颠扑不破,但技术面或市场发出的信号,也不容忽视。

  ——吕一凡

  中国的公司只要在国内做到很好,就是伟大的公司。但投资伟大的公司,应该是投资将来会伟大的公司。

  公募基金有时要被迫牺牲伟大的公司,卖一些热门股票,来缓解短期的业绩压力。

  ——朱平

  本刊点评

  同样以价值投资为主导,同样青睐好公司,以低市盈率买股票……公私募在投资哲学上的某种相通性,值得我们深思。至少在投资理念上,公私募之间并没有那么严格的界限。

  在对好公司的态度上,很多私募正在以价值投资为主导,甚至比公募更为执著、更有耐心。

  公募经理们在投资风格上的多样化,无疑令我们惊喜。如果他们的特色能得到发挥,中国公募基金同质化的问题,应可大大缓解。但值得我们和基金公司反思的是,为什么公募经理这种多样化的投资风格,总是发挥不到位呢?

  没有最好的投资方法,只有最适合自己的投资方法。这应该是公私募经理们最具浓缩性的投资格言。不是简单附合,要“慎独”,以我为主,学鲁迅的拿来主义,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投资大师。

  操作方式

  公私募基金经理对投资操作周期的理解

  私募界

  有些私募基金并不坐庄,而是真正的价值投资,选好股票,长期持有;有的则习惯于利用交易制度的缺陷,狙击市场的短期盲点,但不能完全算作坐庄;有的介于两者之间,比如拿2/3的仓位进行长期投资,另外1/3的资金做短线操作。

  ——杨成义

  可以肯定地说,我不是一个长线投资者,而更多地侧重股票的中短线爆发力,操作周期一到数月不等。

  大牛市理论多是公募基金造出来的,主要目的是为新基金发行或老基金持续营销造势,对我来说没有意义。

  我并不是特别在乎大盘的涨跌,在牛市环境下更没有必要关注大盘。

  ——李克华

  我们几乎不做波段操作。

  ——私募之英

  我只做长线投资,在初期制定战略方向和投资组合后,就不再做大的调整。

  ——陈逢元

  公募界

  我建议我们的基金经理少看盘,用看盘的时间来研究公司。世界上知名的投资大师,都不是做短线交易的。

  ——张惟闵

  中国股市热点变换很快,如果你拘泥于一种僵化持有,而不作一些阶段性操作,就不可能为持有人创造最高的收益。

  ——梁丰

  虽然我们不能像巴菲特那样参与企业的管理,但我们可以选择质地较好、内部管理卓越的公司,与之同舟共济。

  ——吕一凡

  市场感觉好的人,可能波段会做得好一些。但这种timing远远赶不上做市场基本面的Timing收益率高。不能太过关注市场的节奏,否则一次两次能成功,但很难确保长期成功。实际上,板块轮动的前提,也是基本面随宏观经济和行业周期变化出现的轮动。

  ——王黎敏

  在单边牛市的状态下,选时不如选股。频繁选时出事的概率大,公募基金规模大,也不便频繁选时。

  ——王春

  选股重于选时。在我们看来,选择优质公司长期持有,远比判断大盘的走势更容易做到。

  ——王劲松

  本刊点评

  很多人说私募的操作风格凌厉凶狠,注重短线,这有可能只是冰山一角。公募并不排斥阶段性操作,重仓股频繁变换,而私募也不排斥“放长线,钓大鱼”,它们的“线”,甚至比公募更长。

  普通投资者往往过多讨论股指涨跌。除非出现严重的系统性风险,基金经理似乎并不特别在意大盘,而更关注公司和基本面。

  选时不如选股,风格各有千秋的经理们对此空前一致。经理们这么说,彼得。林奇也对这么说。连巴菲特也说,预测股价的短期涨跌,就像预测一只鸟儿何时从这棵树,飞到另一棵树。

  如果说专业投资者都对成功选时望而兴叹,那离专业还有段时间的我们,就有必要更加慎重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