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源这个因非理性扩张而迅速崛起的产业“巨人”,在资金链断裂之后轰然倒地,最终免不了被大卸八块的命运。即便是拆零,也将极大地考验国资委的操盘智慧我们赢了!2007年8月31日,是一个值得我们永久记忆的日子。“获得了S*ST源药(600656)的控制权,方达集团副总裁许志榕和一干手下举杯欢庆。
选择以卖壳的方式出售给广东方达集团,S*ST源药首开“老八股”退市先河的尴尬得以避免(S*ST源药的前身——浙江凤凰是最早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的八家公司之一)。经过激烈的纷争和复杂的利益协调,S*ST源药终于实现控股权易手,这让市场看到了沉疴缠身的华源系上市公司的重组希望。
S*ST源药重组破局
8月31日14:10,上海拍卖行有限责任公司拍卖厅里人头攒动,随着鼓槌落下,方达集团成功竞得中国华源生命产业有限公司(华源集团子公司,S*ST源药控股股东)所持S*ST源药6166.94万股,占比41.09%的股份,成功登陆资本市场。拍卖持续了一分钟就匆匆结束,除了方达集团外,无其他公司举牌,以区区71.88万元的底价成交。
拍卖会现场的波澜不惊掩盖不了围绕这次拍卖掀起的重重风波。事实上,即便是在拍卖会召开的前一天,依然有农业银行和华夏银行因担忧S*ST源药易主后逃废债,向国资委申诉,要求取消这次拍卖。
方达集团以71.88万元获得S*ST源药的控制权,这并非捡了一个便宜货。
S*ST源药早已资不抵债,连续三年亏损,并因财务造假,受到上海证券交易所处罚,于5月25日暂停上市。据了解,方达集团重组S*ST源药的代价高达3.8亿元,这3.8亿元的重组成本包括填补S*ST源药账面1.8亿元的窟窿,保牌需要的5000万元,以及为华源生命、华源集团偿还的1.5亿元债务。除此之外,方达集团还需对S*ST源药担负的4.3亿元银行债务提供担保。
方达集团入主的最大变数来自江山制药。后者是S*ST源药旗下为数不多的优质资产,一度是“现金牛”。为了拿回江山制药的控制权,江山制药所在地靖江市政府已经以欠款名义,对江山制药股权申请司法冻结。最终,在江苏国资委的协调下,方达集团以约1亿元的价格把江山制药转让给了靖江市政府,而江山制药的公开市场价值约为2.4亿元。方达集团还需填补1亿多元的窟窿。
同时,为了移花接木,在废墟上盖大厦,方达还承诺将净资产不低于6亿元人民币、且三年盈利的节能环保资产注入S*ST源药,同时承担S*ST源药的股改责任。
重组代价之高,令方达集团副总裁许志榕大发感慨,“早知道重组这么难,我们说什么都不重组了。”虽然过程曲折,但对S*ST源药易主,市场各方还是大为宽慰。首先,S*ST源药保牌有望;其次,新东家入主对债务进行承担,各债权银行看到了收回贷款的希望;再次,偿债问题若能得到解决,S*ST源药下属公司所属地方政府也将卸下沉重的担子;更为重要的是,S*ST源药的卖壳成功,为华源系其他上市公司,特别是重组更为混乱的*ST华源(600094)和*ST源发(600757)的重组带来一丝光亮。
两大上市“壳”资源
*ST源发和*ST华源是华源系旗下纺织板块上市公司。对二者的重组,一直是华源系重组的难点所在。
华源系内的纺织类资产主要集中在*ST源发,总负债31.3亿元,而以化纤为主业的*ST华源的总负债也已超过33亿元。目前,*ST源发和*ST华源都已经持续两年亏损,严重资不抵债,如果不能完成重组,有退市可能。
除了负债累累,*ST源发和*ST华源已经丧失了“造血”功能。持续三年之久的债务重组,令*ST源发和*ST华源元气大伤,厂房和生产线受法院冻结,流动资金紧缺,下属公司多处于停产和半停产状态。
华皖碳纤维有限公司(ST华源持有90%股权)一度被认为是*ST华源的希望。即便遭遇债务危机,*ST华源依然持续投资超过2亿元,力保碳纤维项目。
知情人士透露,由于工资和社保久拖不发,华皖碳纤维的员工情绪很不稳定。8月底,*ST华源派驻华皖碳纤维的董事长刘树甫被群情激愤的员工轰出。目前,*ST华源与项目所在地安徽省蚌埠市政府正在进行艰苦谈判。
作为华源系的重组方,华润集团向*ST华源派驻了财务总监。据可靠消息,华润方面的财务负责人已经离开*ST华源,回到华润集团。市场上也开始弥漫华润放弃重组*ST华源的传言。
据接近华润集团的人士透露,鉴于华源系纺织板块的现状,上海市国资委倾向于将*ST源发和*ST华源的“壳”资源出售。但这两家公司有分别高达数十亿元的负债,还有理不清的担保关系,即便是白手相赠,市场上也罕有接盘者。
在接手华源之前,华润集团曾经与国资委签署谅解备忘录,华润集团承诺注入50亿元现金,以解决华源系资金紧张的问题。但出于审慎性考虑,到目前为止,华润集团注入华源系的资金不到20亿元。
该知情人士表示:“上海市国资委希望华润集团能拿出一部分钱填窟窿,使*ST华源和*ST源发的‘壳’干净一些,再举牌拍卖。如果能卖‘壳’成功,上海市国资委、华润集团和备受煎熬的债权银行都可以盘活。”
目前,国资委和债权银行虽偶有争执,但属利益共同体。*ST华源和*ST源发的股权和资产都被法院冻结,实际上是国资委把股权押给了银行。
“国资委和债权银行都盼望着华润集团的真金白银,一活齐活,这是全盘棋的关键。如果银行能放弃部分款项,忍受较低的受偿率,同时能够照顾华润集团的利益,*ST华源和*ST源发卖‘壳’保牌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虽然缺乏资金投入,厂房和设备等资产被银行分割得七零八落,主营业务失去了造血能力,但*ST华源和*ST源发的厂区规模庞大,有丰厚的土地储备。*ST源发在一系列收购纺织企业的过程中,以出让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约1176亩,目前已经升值很多。
重组考验国资委智慧
*ST华源和*ST源发如果能步S*ST源药后尘,卖壳成功,将标志着华源系重组攻坚战完成。但这与国资委整体重组的初衷相去甚远。
2005年,华润集团从诚通集团手中接过重组华源的权杖,国资委要求华润集团对华源系整体重组,保持华源系内医药和纺织板块资产的完整。但最终,华源系还是被拆得七零八落。
华润集团先是拿走了华源系中盈利能力最好的北京医药的资产,控制了双鹤药业(600062)和万东医疗(600055)两大上市公司,然后,盘活了上海医药(600849)和上海医疗器械。而对于资产质量较差的纺织板块,华润集团所施援手甚少。
华源系的重组步伐徘徊不前,唯一大踏步前进的,是华源系不断显现的银行贷款和错综复杂的担保。上述接近华润集团的知情人士表示:“华润集团甚至得不到华源系纺织板块资产状况的财务报表,真正吓人的是那些不断显露的担保。”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华源系从1.4亿元的资本金起家,靠不断地收购兼并,10年时间,控制资产超过500亿元,一跃成为医药和纺织板块的“双料冠军”。但其轰然倒下,仅在数月之间。
究其原因,华源系产业重组的梦想不是构建在实业领域市场竞争的基础之上,拼凑出的企业“巨人”没有竞争力。这其中,银行信贷审查不严,为其提供并购弹药。华源系的失败是非市场力量参与金融资源配置的又一个失败案例。
医治华源这个纺织和医药的“双料冠军”谈何容易?在过去三年里,操盘华源系上市公司重组的国资委、泥足深陷的各大债权银行、先后扮演重组方角色的诚通集团和华润集团、华源集团下属公司所属地方政府都焦头烂额。
华源系这个因非理性扩张而迅速崛起的产业“巨人”,在资金链断裂之后轰然倒地,最终免不了被大卸八块的命运。即便是拆零,也将极大地考验国资委的操盘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