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网上期刊>期刊名称>期刊内容> 正文

资本时代CFO的公关课

2007-12-25 8:58 《首席财务官》·臧晓辉 【 】【打印】【我要纠错

  本月14日,沪深两市股指大幅上涨,而锌业股份(19.55,0.54,2.84%)却因公告的一字之差而于早盘时临时停牌一天,因此也错过了这轮上涨行情。盘后,锌业股份公告披露,因该公司在今日发布公告中的“涨”幅偏离值累计达到20%属于笔误,正确表述应该为 “跌”幅偏离值累计达到20%,为此锌业股份对此进行更正,并就笔误向广大投资者致歉。

  这条信息向我们透露了两点:一,信息已经成为影响或短期影响上市公司价值的重要因素;二,本土企业承担信息披露职责的CFO和投资者关系部门作为 “信息传递者”的专业素质实在堪忧。

  上市公司与投资人,尤其是公众股东之间是通过信息披露来相互联系的。目前,无论是监管机构还是公众股东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的要求与日俱增。上市公司披露出的信息在很大程度上会被股东、利益相关人用“放大镜”进行深度审视和分析,因此公司披露的信息在很大程度上与公司市场价值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如何在兼顾原则、道德、法规等诸多强制性政策的前提下,平衡、适度地向公众披露与公司业绩有关的信息,运用沟通妥善处理可能因信息引发的财务危机等“公关”技巧正成为上市公司CFO 们的必修课。

  信息:公司、投资人与利益相关人间的价值纽带

  公司股东、尤其是机构投资人了解和认知上市公司主要通过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各种信息和数据,根据这些信息和数据预测上市公司未来的企业前景、评估公司市场价值,做为决策判断是否选择该上市公司作为投资对象,或继续持有该公司的股票。因此,上市公司披露出的信息尤其是财务信息是否真实、可靠将直接影响并左右公司股东的切身利益。

  资本市场中投资人与企业管理层是委托代理关系,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联系是通过代理人向委托人定期汇报与企业业务活动有关的可靠信息来维系的。无论是上市公司按正常途径披露的信息,还是非正常途径引爆出的上市公司内幕及不良财务记录、交易都会牵动机构投资人和公众股东的神经。例如,以机构投资人、私募资本为代表的投资性资本会全方位地收集与企业业绩、经营状况有关的有价值的信息,作为价值型投资组合的决策依据。

  信息一旦披露就会被利益相关人进行深度分析、挖掘其可利用的价值。国内外资本市场中都能处处看到利益相关人在不同场合,通过不同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上市公司的市场价值。

  监管机构:颁布更多带有强制性的政策要求上市公司必须要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和可靠,维护资本市场中最重要的诚信和公平。无论是美国的“萨班斯”以细则为基础的公司治理规则,还是以原则为基础的公司治理规则中最明显的特征是要求上市公司管理层对公司业绩和企业未来进行文字评述和业绩点评,要求对财务报表中的造成资产价值、当期损益重要影响的交易结果进行充分的信息披露。

  独立审计师:负责审计企业的财务信息、保证向公众披露的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提供专业审计签证,保证财务信息没有出现重大错误。例如当审计师提供的是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会增加投资人继续持股的信心和对公司财务真实性增强的可信度。随着审计内容正向内部控制系统、环境保护评估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企业公民责任报告等非财务领域延伸后。独立审计师的意见和审计建议对上市公司股票价格会产生一定影响。例如,出具有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会对公司股票价值产生副面影响。但是受外部审计局限性和某项非审计范围利益的影响,当爆光出企业舞弊和财务丑闻后,外部审计师往往处于媒体和公众广泛批判和议论其职业道德等公众质疑和谴责之中。

  市场分析师、投资银行:市场分析师会依据企业披露出的信息做出卖出或买入的决定。分析师等专业市场投资分析人士会深度挖掘上市公司信息,例如针对公司披露的赢利预测和业绩增长模式提出质疑,或给出不同的评估结果,对投资组合做出必要的调整和投资领域的新安排。

  专业信用评语机构:例如标准普尔等专业企业信用评估机构、定期向市场公布对企业信用评估和企业信用等级的评定,在一定程度上会引起市场分析师、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对上市公司业绩的关注。包括适当调整风险管理战略、增加对一些公司风险等级的参数等。

  财经媒体:关注企业正常披露信息的同时,深度搜索和挖掘可能引发公众关注的所有与企业经营活动有关的信息,挖掘非正常披露的企业信息本身所带来的新闻价值和市场炒作价值。尤其是在当今的网络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和无边界的覆盖率将突发的企业事件和引发股价波动的信息推向了非理性化的高度,是引发上市公司股价波动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所有利益人中,财经媒体是最为复杂也是对信息最为敏感的。例如媒体人士可能更希望信息和事件能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充分利用信息、事件本身的新闻价值进行商业目的炒作,正是由于媒体的深度界入和无孔不入地监督上市公司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会左右和影响上市公司的企业形象和公司的市场价值。

  其他非政府组织:例如环境保护组织、人权组织、工会组织等。可能会对上市公司披露出的关于环境保护措施和信息提出质疑。例如向媒体披露某公司损坏环境的事实、不承担相关的环境保护义务和责任造成某一地区空气污染等。当事件引发广泛关注和舆论谴责后会影响公司的公众形象和市场价值。

  公司员工、财务人员:上市公司员工、尤其是财务人员、企业内部控制人员可能会利用掌握的部分企业内部信息向媒体、监管机构披露企业部分不正当的交易内幕和虚假财务信息,对上市公司市场价值的打击和企业声誉的影响最为猛烈。

  正是由于利益相关人的出现和存在,使原本投资人、股东与企业管理层间相对简单的信息互动、信息披露被复杂化,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声誉和上市公司的市场价值。因此,上市公司CFO需要转变观念,以合法、适当的形式把企业信息传播出去,并通过与股东、其他利益相关人间的有效沟通提升企业价值。

  适度披露

  国际会计规则新增加的内容之一——管理评述(Management Comments),尽管只是原则性而非强制性的要求,但点评企业业绩、对披露出的财务信息进行有针对性的评述是CFO展现综合管理意识和战略视野的平台。以下笔者将概况性地总结和介绍国际一流公司在公司年报中评述业绩和管理分析上的经验和技巧:

  重点突出公司核心业绩、围绕企业核心业务领域:例如,按不同业务单元将公司主营业务分别做业务评述,提供数据和业绩指标向投资人展示主营业务处于持续增长和稳健发展的规律过程中。为区别业务增长元素,将业务增长按有机增长、业务收购兼并、重组、新业务领域等不同业绩要素划分,目的是提供给投资人清晰、稳健的公司业务增长模式。

  尽可能将财务报表中与业绩有关的关键性数据做比较性的评述:例如,主营业务收入、贡献;运营费用、财务费用;现金流量。对比近几年的业绩做比较性的差异分析。向投资人披露出的是经过审计后的财务信息。

  适度披露非财务信息:例如,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公司治理结构、公司董事薪酬期权、企业社会责任、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等多领域的信息。尽管这些信息中有些是遵循自愿披露原则的,但正是这些所谓“非财务领域”的信息正被新定位为影响上市公司业绩和市场价值的无形资产和公司价值的重要影响因素,能给投资人、利益相关人提供更广泛、全面了解企业的窗口,企业不妨利用披露的机会“宣传”一下自己。

  使用中性、客观的关键词概括和总结公司在关键领域中的贡献和运行机制:例如,稳健的公司治理结构、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有足够数量的独立董事在公司董事会中担任重要的监督和战略建议角色。公司董事会决策是在经过充分讨论和借助充分可行性分析后的决定。

  针对过去一年有关公司被媒体曝光的负面事件做适度披露:例如,西门子公司2006年报中有部分内容披露了有关商业贿赂的信息。首先对该事件进行一般性披露,更是原则上继续阐述西门子公司倡导的维护商业正常秩序、遵守商业道德,并强调说明西门子公司对商业贿赂的态度就是发生的任何有悖于公司商业道德准则的行为都会受到相关惩罚。

  对企业未来和远景的“警示性”披露:企业远景也在一定程度上左右和影响投资人的持股决心和信心。上市公司向投资人披露与公司未来发展的有关信息和企业发展方向等战略意图时,需要在保证股东知情权的情况下要有针对性的提醒股东预测信息中存在不确定因素可能对公司未来的业绩产生影响。例如,在公司前景展望报告(Forward-Looking Statement)中增加提醒内容(Cautionary Statement),主动提醒投资人应关注的正常风险、预期收益以及可能遇到的不确定因素等。

  [案例分析] 赛维公司“库存门”事件

  信息可能成为影响企业价值的“无形资产”,也可能成为造成公司价值缩水的“软杀伤”,因此上市公司CFO如何在管理好企业内部信息的同时通过正常渠道适度地对公司信息和突发事件进行披露,以化解企业危机和可能造成的对公司价值的打压风险。

  例如,赛维公司“库存门”事件,起因是公司外籍财务主管向美国证券监管机构披露该公司库存了具有生产价值的不实记录,可能会影响公司当期的实际收益。该条信息一经披露立即造成公司股价大幅度下跌,并由此引发机构投资人不远万里到公司本部试图了解公司实际运营状况,更有分析师给该公司做出明确的卖出股票的信号。该事件给所有上市公司CFO提出需要高度重视和警视有关内部信息处理、保护信息机密和职业道德等问题。

  企业内部人员,尤其是企业财务人员、内部控制审计师怀疑或对有些企业的交易可能存在违反会计准则,进行非正常的财务处理的行为,基于财务职业道德或其他目的而将信息直接披露给外部监管机构或财经新闻媒体后,它的杀伤力在于投资人对企业管理层的诚信产生怀疑,而且会自然产生联想是否该企业还有更严重的舞弊、欺诈的财务信息和交易。一旦非正常披露信息被曝光后,最大的受害者是持有该公司股票的原股东和机构投资人。

  如果以专业的角度去分析该事件,首先应该判断和界定存货是否有生产价值,这需要做专业的技术分析和评估,并提供有专业依据的报告结果,提供给审计师作为充分审计依据。作为专业生产太阳能产品的企业应该具备对材料应用价值的技术鉴定和使用价值评估的能力,但是没有在第一时间做出适当的决策,延缓了内部处理该事件的最佳解决时机。有过大型制造企业财务管理经验的财务专业人士都会在事发后第一时间(也就是当洞察和判断到可能出现某种材料损失时)作出明确的处理意见。此时,不同的财务处理手段会收到不同的效果(见表1)。

  一件也许并不复杂的事件最后造成短时间内公司市场价值缩水,信息对资本市场的软杀伤可谓一剑正中命门!可能有人说这只是一个意外,不必太在意。但是对于上市公司,尤其是对于内部业务部门众多、员工人数庞大的大型企业集团而言,在信息化时代,中间管理层和部分员工已经能接触一定的企业信息,特别是能借助IT系统分析有异动的业务活动时,无形中会涉及到员工忠诚和内部信息的保密(Confidentiality)。管理层要重视与员工的沟通和接受员工提交的建议和业务质疑。为员工提意见提供一开发的信息平台。

  例如,BP 石油公司在公司内部建立OpenTalk制度,由独立的第三方负责收集各种员工建议和提议,2006年有多达几千份员工提议被提交管理层。目前国际上一流上市公司都有审计委员会,该机构有一重要工作内容,就是对员工内部对会计信息真实性的“释疑”。该委员会若由独立董事担任,有一定的独立性和客观性,在一定程度上能为内部员工向管理层提交建议提供一个平台,并避免可能因交流不畅而引发的员工不理智的行为,损害企业和股东的利益。

  但即便是企业有完善的内部风险控制机制和风险管理战略,有些情况下企业仍不免受到来自自然、人为、政治、经济危机等诸多因素引发的事件,可能造成经济上的损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的形象。

  原则上讲,上市公司有责任向股东和不同利益相关人及时汇报公司应对危机、突发事件采取的措施和处理方式。大多国内企业面对类似问题时采取“低调”,甚至相对沉默的方式予以“冷处理”。但是当更多的国内企业已经或正在准备到境外上市的中国公司面对来自不同国籍的投资人、国际型投资基金和监管机构时,一成不变的“沉默疗法”很可能受到投资人、分析师的猛烈质疑、甚至动摇机构投资人的信心。因为,有些投资人会认为,作为上市公司不能对事件漠视和冷落,可能会引起股东、利益相关人对公司处理危机的能力产生质疑、甚至怀疑企业的诚信和公众责任。

  在媒体,尤其是网络传煤无孔不入的信息时代,任何负面信息都是对上市公司高管综合危机处理能力的检验。上市公司在主动应对事件本身的同时,需要做的还有与该事件有关的信息披露、及时向股东介绍事件的进展、公司正在采取的积极措施,尤其是如何进一步在内部控制程序、环境安全健康等措施的加强和完善,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

  例如,BP 石油2005年在美国Texas City 发生油气泄露、引发火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伤害事件。公司年报中披露该公司在2005年10月成立事件专门调查小组,包括由美国前国务卿贝克为主要成员的专家小组对该事件实施安全生产过程的审核。年报披露该公司已经预提16亿美元的准备金应对可能出现的法律索赔,已经向受伤亡的家庭支付了补偿金,并按法律最终裁定的标准继续向伤亡家庭补偿。同时,继续披露由BP集团副总裁负责的新安全和运营功能、联同内部审计能力。介绍公司正对所有在美国的炼油厂、油田进行安全检查、完善安全生产过程。该事件可能造成公司经济上、企业形象上的有形、无形损失,但是透过后期企业的有效作为重新吸引公众继续对公司保持信心和负责任的企业形象。

  总之,通过稳健的财务处理和适度的信息披露,定期与投资人和利益相关人的沟通,以化解上市公司可能面临的财经危机,稳定投资人的信息和维护股东利益是资本时代CFO责无旁贷的职责。

  随着本土企业全球化和资本市场的强劲发展,CFO与企业内部审计部门携手,改变过去单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共同为规避企业风险发挥作用的趋势将愈加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