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网上期刊>期刊名称>期刊内容> 正文

如何看待人均GDP翻两番的新目标

2007-12-7 14:59 《新财经》·刘 伟 蔡志洲 【 】【打印】【我要纠错

  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实现人均GDP翻两番”的经济增长目标。实现这一目标,即使不考虑人民币汇率的价格变动,中国的人均GDP也将达到5000美元左右,中国将成为一个名符其实的中等收入国家。那时的中国人口将会超过14亿,中国的经济总量在国际上的份额将进一步加大,达到10%以上。这将对中国的综合实力、人民生活水平和国际地位产生深远影响,并改变全球经济格局。

  与十六大有所不同,这一次翻两番的经济增长目标是以人均GDP为指标提出来的。按照新的经济增长目标,中国的年均增长率要比原来高0.3%左右。那么,这一经济增长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呢?

  如果把GDP增长率作为唯一的考核指标,按照目前的经济增长势头,实现这一目标并不困难。本世纪前七年,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在未来的十三年,中国的年均经济增长率如果能够达到6%~7%,十七大规划的经济增长目标就可以实现。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是要提高经济增长率。问题在于,我们想要增长,但增长率就是上不去,或者说上去了又要掉下来,所以,如何提高增长率是问题的关键。现在的情况已经发生变化,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市场成为优化资源配置的主要力量。现在的问题已经不是经济能不能增长,而是怎样增长。

  近几年,国家规划的GDP增长率都在8%左右,但实际增长往往超过预期。各地出于改善自身利益环境的动机,花费很大力气吸引投资。外向型经济和投资快速发展,导致能源和自然资源的大量消耗,一些地方还出现环境恶化现象。所以,十七大强调“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这是一个很好的表述。

  经济增长主要看总量,而经济发展更重视结构。如所有制结构、就业结构、产业结构、国际收支结构、收入分配结构、资源配置结构,等等。在邓小平最早提出GDP翻两番的战略设想时,中国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总量偏低,是如何改变贫困、实现赶超的问题。现在,当我们穿越温饱、实现小康、开始赶超中等发达国家人均GDP的时候,中国的问题就不仅仅是总量了,还要更多地考虑结构问题。

  按照钱纳里等人提出的划分标准,我国的人均GDP大约在2001年已经达到了1000美元,2006年达到2000美元,大约在2008年左右,就会超过2400美元,从而超越工业化初期阶段,进入工业化中期。中国迅速的工业化过程加快了中国的现代化步伐,但也付出了沉痛代价。

  从经济发展看,高速经济增长带来了结构失衡,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不同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不同利益群体之间发展失衡,使中国经济二元结构中的一些矛盾更加突出。从社会进步角度看,过分注重激励机制,有可能放松道德、思想方面的教育,减少文化、科技、教育等非营利事业的投入,降低社会福利、保障事业的发展步伐。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看,以制造业,尤其是重工业发展为特征的快速工业化进程,可能加速对能源和自然资源的利用和开采,加大对生态和环境的破坏。这些代价,有些可以通过未来增加投入得以改善,有一些则永远无法弥补。

  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发展中的难题要通过增长来解决,但如果不处理好增长与发展之间的关系,那就不是成功的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