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情缘由
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经济学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在“两会”期间抛出“拆迁补偿所得应该缴纳所得税”、“春运车票不涨价不符合市场经济”等诸多言论后,成为各方舆论炮轰的对象
悲情指数:* * * *
事情发生在“两会”期间。3月4日上午,吴敬琏在进入小组讨论会场时对媒体表示,“今年春运期间,铁道部决定车票价格不上浮,全国一片叫好声。农村打工的同志们当时也很高兴,但是结果好像不太好,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
次日,他的这一番言论见诸报端,舆论瞬间哗然。在言论自由的网络世界中,吴敬琏几乎成了众矢之的。此后,他提出的“全民炒股是不正常的”、“城市拆迁按市场价格补偿是不合理的”、“政府有意打压房价可能不大有效”、“中国假日太多了,需要统筹考虑”等观点,也几乎都遭到了公众的质疑与反对。一些评论人士义正词严地批评吴敬琏违背民意,建议吴敬琏恶补一下穷人经济学。
77岁的吴敬琏一直被视为中国经济学界的泰斗,是媒体和公众眼中的学术明星。由于“出言不逊”,遭到网友们的强烈“炮轰”,这恐怕是他自己也始料不及的。然而,吴敬琏不是一个斗士,他只是一个学者,一个有现实关怀的学者,吴敬琏因此而不同于他的许多同行。
有人担心地说:“照此下去,离吴敬琏不敢说话的日子已经不远了。”
任何观点都是有局限性的,代表的都只是部分人的观点。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公众获取信息的渠道和容量剧增。很多时候,他们根本没有可能读完整篇报道,而只能通过标题乃至短短的导语完成阅读。
很多根本不懂得经济学常识的人攻击吴敬琏,并非是因为吴敬琏的“谬误”思想,而是为了吸引网络世界的眼球。融入了媒体观点,读者产生“吴敬琏究竟说的啥”的疑问自然也就难以避免了。
做一个众人皆醉我独醒的人必然会承受一些误解,最应该受到善待的人恰恰得不到善待。当“吴敬琏究竟说的啥”的疑问经常在人们脑中逐渐浮起,也正是媒体公信力开始下降之时。这是吴敬琏的悲怆,也是社会的悲哀。
本刊点评
吴敬琏是一位资深的著名经济学者,曾对中国股市作出“泡沫论”、“赌场论”的判断,他的这些论断已经被事实所证明。他本人也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肯定和支持,成为最值得尊敬的中国经济学家之一。
然而,在2007年的“两会”上,吴敬琏发自纯经济学理论的观点,却让劳苦民众把他看成某些利益集团的代言者。吴敬琏的形象急转直下,成为民众炮轰的对象。
在中国经济高度市场化的今天,主流经济学家与资本的关系可谓越来越“密切”,经济学家纯粹的学术身份也日益受到其经济身份的拷问。对于一个经济学家,仅为“良心”代言是不够的。
吴敬琏“两会”期间的言论虽然遵循经济学理论,但却违背了民意,失去了民众的支持。这也是他的可悲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