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公司某年到外地承揽了一个公路建设项目,中标价5000多万元,实际开支6000多万元,亏损1000多万元。
工程合同工期17个月,施工期17个月,驻地21个月。
从项目分析该单位承揽路基工程基本持平,桥涵工程亏损1000万元。
仔细分析其亏损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验不足。因为该项目是在该单位本年度当地工程项目不能满足其任务的情况下,走出去投标的,是第一次到外地承揽工程,经验不足,许多该做的工作不知从何做起。所以,许多工作,是摸索着来,探索着走,难免遇到困难,也难免遭受挫折,难免要交学费。
二、不了解情况。诸如当地的风俗习惯,当地的政策,当地的习惯做法。在这方面走了不少弯路。
三、项目负责人更换频繁。该项目从投标、施工、竣工整个过程,更换了三个项目负责人。这样短时间内频繁的更换,有其有利的地方,但不能忽视了其不利的地方。诸如原负责人离任时当好人、送人情,额外加大开支;新任负责人,不了解情况,做出错误决策与判断,给项目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四、合同条款不尽合理。施工单位明知道合同中某些条款不合理,但为了承揽工程也只能忍气吞声,将合同签了。例如项目管理单位与施工单位签定的“招标书承诺”中有一条,不考虑材料价格变化,按照招标合同进行结算。
仅仅是这一条,按照管理要求,工程管理部门应该考虑施工过程中的材料变化情况,尤其对构成工程实体的主要材料,更应该随着价格的增长,及时调整结算金额。
就钢材这一项,由于投标时的时价低,施工时的时价高,造成项目超支300多万元。
五、土产材料价格差异大。投标时进行市场调查,价格比较低,施工时由于不确定因素多,诸如土场费、装卸费、运输费、化验检验费等等。而且投标时考虑不周,标内价格是压实后的土方价格,而实际用这个价格只能购买没有压实的土方,仅此一项超支600多万元。
六、诸多意外情况估计不充分。主要是该施工单位第一次到高寒地区,施工期短,机械利用效率低,耗油量大。同样的耗费,取不得同样的收益;同样的时间,却干不出同样的活。这就是一年的项目两年完成的原因。再如,由于高寒地区,气候不同,施工技术上要求也不一样,所以仍然以内地的施工方法进行施工,难免要进行返工。
七、工期延长,必然造成管理费用增加。当年工程没有按时完成,远在外地,机械不宜撤回来,在冬季要在外地修理,看管,需要留守人员,必然加大了开支。
八、其他因素。如非典疫情,雨水增加、冬季施工、设计变更。非典期间,雇工难、施工难,工期拖后。雨水增加影响施工,工期拖后。设计变更,增加了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