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网上期刊>期刊名称>期刊内容> 正文

后配额时代中欧棋局

2007-12-25 8:42 《首席财务官》·李中 【 】【打印】【我要纠错

  把目光瞄向欧洲,正确、认真的战略观念的确立远比“量大价廉”的“游击战”走的长远。严防价格竞争的“茶壶里的风暴”克隆至欧洲市场。也只有在保持清新品牌的基础上提高产品附加值才能真正对欧洲消费者起到“锁定效应”。

  根据WTO规则,人们原以为纺织品贸易在2005年就可以顺理成章地进入后配额的全球时代,然而人们事后恍然,中欧纺织品双边监控体系的即将启动并没有减少人们内心的悬念。全球纺织品自由贸易伸开的市场之手,在后配额时代仍然really boxed in the trade(牢牢禁锢在盒子里)。

  曼德尔森的难题

  2007年6月10日下午5点,欧盟贸易委员曼德尔森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曼德尔森办公桌上摆放着一份由其秘书斯蒂文刚刚送来的传真。这份由法国负责欧洲事务国务秘书朱叶签署的函件宣称,法国同意曼德尔森在6月12日举行的第22次中欧经贸混委会上与欧盟采取的共同政策立场。法国人给的面子,对曼德尔森来说显得极为重要。随着后配额时代的临近,欧洲人手中所持的筹码已经不多。在以薄熙来为首的中国贸易谈判代表团已经登上赶赴布鲁塞尔的飞机时,曼德尔森的公文包里紧紧捂着两张牌:力争与美国享受同等待遇,配额制延至2008年底;建立中欧纺织品双边监控机制,以发放行政许可的方式取代配额制。后者被欧洲人视为“次优选择”,谓之曰中欧纺织品贸易的“欧洲底线”。而这一切对于中国来说,完全可以以违背WTO游戏规则为由拒绝接牌。

  法国人萨科奇自2007年5月入主爱丽舍宫后,经济政策上与欧盟的分歧日趋明朗。6月7日,萨科奇在G8年度领袖高峰会上称,中国对人民币的“控制”是不能接受的,并希望西方大国在敦促中国开放市场方面有所坚守,逼迫中国作出让步。萨科奇与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在高峰会议上举行单独会晤时表示,在谈判桌上,不能拿欧洲利益当人质,要与对手互惠互利,要重视和纠正个别人的某些过于天真的想法与欧洲利益的差异。萨科齐坦言,他对欧盟的贸易部长曼德尔森常常搞过头的“贸易自由化”表示担忧。

  在此前的5月29日,布鲁塞尔还收到来自包括欧洲纺织服装工业联合会在内的10余家全欧行业协会组织的抗议信,矛头直指曼德尔森,称其在使用欧盟共同制定的贸易保护工具方面“行动懈怠”。而让曼德尔森坐不住的是,法国将于2008年7月1日起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作为庄家的法国到时肯定会拉一批摇摆主义分子入伙,出尽自己手中的牌。而曼德尔森只在此时才意识到,自己坐在这个貌似位高权重的位置上,实际上扮演的不过是个帮欧洲政治人物散发传单的角色。由此,我们就可以理解曼德尔森先生在静悄悄地对他的同仁说完“我们不能躲在自己的壁垒后面,然后要求其他国家开放市场”之后,扭头振臂高呼:“欧洲企业走进中国时发现面对的不是一扇‘open door’,而是一堵‘Chinese wall’”的举措了——这不过是西方政客惯弄的一种政治平衡术而已。

  双边监控的悬念

  正如今天我们所看到的,欧洲人所称的目前所能做到的“最好的坏方案”——中欧纺织品双边监控机制被正式确认。而这个双边监控机制也极有可能成为今后中国纺织品贸易的范例。问题是,谁也不知道后面还会有什么麻烦。中国人没底,欧洲人亦然。这也是中国政府起初对设立监控机制不感冒、不积极的一个重要原因。毕竟,2005年夏天发生在欧洲的8700万件中国纺织品“压港”事件给人们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

  进入后配额时代,可供欧盟使用的贸易救济工具固然“真家伙”不多,但是,掏出来,舞几下,或虚或实地都能唬人一气。这其中最常用的是反倾销,最难把握的是反价格补贴。反价格补贴目前正在被欧盟用于包括钢铁在内的多类中国出口产品。由于欧盟至今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在价格问题上随时都可以做文章。比如,最近美国纺织业界正在研议论证,中国政府对其纺织业提供的73项补贴中,24项是非法的出口条件补助、16项为技术升级及研究发展补助,11项为进口税调降及免税假期,8项补贴贷款成本或提供贷款免偿还,其他还有土地授予、较低的使用费、品牌发展奖励、加值税减免、原料退税及劳工分红免税等。这些捕风捉影的猜疑极大地增加了双方冰释前嫌的难度。另外,在欧洲原本模棱两可的技术和生态标准、快速预警(RAPEX)也会被当作屡试不爽的贸易工具。而贸易不平衡、汇率、知识产权以及市场准入,以致行政懈怠和社会责任等等,等等都可以捆绑在一起炮制出中国制造的种种问题。

  其实,美国也曾于2004年底建立了一套海关纺织品进口预警系统。其后的监控数据发现,2005年前三个月,中国棉织衬衫、女式衬衫和棉质长裤的输美额较上年同期增长1000%以上,人造纤维内衣进口增长300%。结果,2005年5月13日,美国商务部下属的纺织品协议执行委员会在未向社会提前公开信息的情况下采取了紧急干预措施,打了进出口商一个措手不及。可预知的是,中欧双边监控机制正式启动后,中欧纺织品贸易一旦失控,2008年底的美国对中国纺织品设限解禁也将成为又一个悬念。在利益场中,手段与吃相固然并不重要,但是如果寄望于在市场经济中浸淫多年的西方人会把自己赚的钱放进别人的保险柜里就未免过于天真了。

  不堪一击的欧洲

  实际情况是,欧洲纺织服装品在自家的中低端市场上确实不堪一击。我们权且不提西班牙人恼怒于中国鞋而点燃的那把泄愤之火,就在2005年1月1日,欧盟取消中国鞋输欧配额后,意大利从中国进口的皮鞋数量在前五个月激增了900%,占总数10%的700多家意大利制鞋商在当年关门歇业,8000人丢掉了工作。当然,我们也不否认意大利集中于纺织产业链上游的纱线生产技术迄今难以撼动的这一事实。在欧洲纺织业位居前三的法国,自上个世纪末以来,几近半数的纺织工人失去工作岗位,30%左右的纺织企业在市场上被彻底消灭。目前法国的纺织工人仍然在以每周超过百人的速度到失业保障局报到。

  纺织服装业在经济发达国家属于不折不扣的夕阳产业,生产成本非常高。所谓的“夕阳红”纯属于不合时宜的僭妄。资料显示,目前丹麦制造业小时劳工成本高达32.49欧元,捷克、匈牙利和波兰也分别达到7.37欧元、6.24欧元和6欧元。相反,在其他领域欧洲人又有自己的优势。比如,德国的机械制造业就非常发达。在机械行业的34个领域中,德国在17个领域雄踞全球霸主位置。德国88.5万机械工人创造的GDP高达1670亿欧元,机械产品的80%用于出口。全德目前最抢手的人才非机械师莫属,全德有5万个机械工程师职位因为招不到专业人才而被闲置,年经济损失高达35亿欧元。

  而对于中国来说,纺织业的兴衰事关2000万中国纺织工人乃至影响上亿人的生活状态,于社会和谐与稳定至关重要。2006年中国纺织品对欧出口223亿美元,占欧盟同类商品进口市场份额的33%。同期,中国纺织品在欧平均价格增长了7.2%。海关统计数据表明,2007年1月至10月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在同比增长20%的前提下,出口价格同比增长8.12%,其中服装出口价格增长了10.45%。与此同时,今年1月至8月份纺织服装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润710.75亿元,同比增长37.79%。可以预期的是,随着中国鼓励技术和产品进口优惠政策的出台,欧盟逐渐放宽对华高科技产品出口的管制,欧美要求的市场准入部分得到满足,再拿中国纺织服装编故事已经难以吸引世人的眼球。

  机遇、风险与自律

  我们注意到,RAPEX最近对中国制造带来的麻烦。由RAPEX系统在2006年度通报的不安全产品共有924例,其中针对中国的有440例。2006 年11月1日,RAPEX向欧盟各国消费者通报了中国制造的幼童泳衣存在化学品危险。今年9月,RAPEX发布的七项消费者警告中有五项为中国产品。另外,根据欧盟公开的资料,2006年欧盟海关共没收假冒商品2500万件,其中86%来自中国。也是在今年9月,欧盟发布的官方公告指称,有证据表明中国输欧皮鞋从澳门转运以规避反倾销措施的行为时有发生,并宣布对自澳门转口的中国鞋发起反规避调查。还有,2008年那些先知先觉“曲线救国”的纺织品制造商肯定会回过头来重新审视自己早前的布局,愿景如何,大好还是大坏,不敢妄言。不过依据木桶原理,这无疑是更多的纺织业同仁反到希望2008年之后继续实施配额管理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

  来自欧洲的一份市场调查报告称,影响欧洲消费者购买服装的因素排名首位的仍然是质量,其次是价格、绿色,最后是时尚。数据显示,技术创新企业的利润率平均达到9.08%,缺乏创新进取的纺织企业只有4.62%的利润率,而拥有自主品牌的企业利润远高于单纯的加工企业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把目光瞄向欧洲,正确、认真的战略观念的确立远比“量大价廉”的“游击战”走的长远。严防价格竞争的“茶壶里的风暴”克隆至欧洲市场。也只有在保持清新品牌的基础上提高产品附加值才能真正对欧洲消费者起到“锁定效应”。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今年以来尽管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升幅达到5.1%,对欧元却贬了4.7%。中国对欧盟保持较高的贸易顺差对人民币形成很大压力。继今年对进出口税收政策进行了颠覆性调整后,为应对国内通胀压力和减少与主要贸易伙伴的摩擦,中国政府极有可能近期对货币进行刮骨疗毒式的政策调整,某些举措或许会在人们的意料之外。

  与银行、保险、证券相比,本应作为现代金融四大支柱之一的内地信托业目前无疑是最“势单力薄”的一个。面对目前地产行业和资本市场的双重繁荣为房地产信托带来的历史机遇,或许 “鳄鸟法则”将给这一再度崛起的行业摆脱“菜鸟”形象带来全新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