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网上期刊>期刊名称>期刊内容> 正文

注册会计师的执业环境与审计风险的规避

2007-12-3 13:37 《交通财会》·何利军 【 】【打印】【我要纠错

  一、注册会计师的执业环境

  (一)外部环境

  1.经济环境

  审计因受托经济责任的发生而发生,又因受托责任的发展而发展。受托责任源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这种分离不仅是注册会计师审计产生和存在的基础,也是注册会计师审计发展的根本原因。我国目前还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为了防止会计报表出现舞弊,维护各方面的合法权益,客观上需要有独立的、具有专业技能和良好职业道德的人士对企业的会计报表进行审计,报告其会计报表是否允当地反映企业的真实情况,揭示其真实性和可靠性,在这一情况下,注册会计师应运而生。尤其是90年代以后,我国股份制经济迅速发展,股票融资和上市公司数量不断增加,股票市场的发展使社会公众对企业的信息披露的要求不断提高,促使注册会计师迅速发展。可以看出,发达的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是注册会计师赖以存在的基础,注册会计师的发展不能脱离赖以存在的经济环境和经济基础,必须适应经济发展的水平和要求,有什么样的市场环境就会有什么样的注册会计师执业效果。当前,大力发展我国的注册会计师事业,也己经成为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迫切要求。

  2.法律环境

  如果说经济环境是注册会计师审计存在和发展的客观基础,那么法律环境应当是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推动器。注册会计师的产生和发展是以健全的法律作保证的。一方面,注册会计师的业务开展是以法律为依据的;另一方面,注册会计师执业本身也受到法律的严格约束。法律环境对注册会计师的发展所带来的影响,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立法、执法和民众的法律意识。

  (1) 立法

  健全的法律制度是对注册会计师的保障。随着我国经济的良好运行,企业收购、兼并、破产等资产重组方式的运用,客观上要求注册会计师为维护资本市场的完整性提供中介服务,在这些客观情况下,我国颁布了《股票发行与管理暂行条例》、《公司法》等法律法规,确立了证券交易法定审计制度、公司年度报表审计制度,进一步顺应了经济发展的需求。法律不仅使注册会计师审计得以确立并发展,它从另一个方面还影响着审计目标的确立。

  (2) 执法

  执法对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审计失败案例的法律审判上。执法力度的强弱直接影响到注册会计师的执业。只有严格按照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执业,实行违法必究、执法必严才能消除侥幸心理,使得注册会计师能公正地进行审计,保障审计的质量。

  (3) 民众的法律意识

  民众的法律意识对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作用表现在民众所能为注册会计师提供的工作环境。而目前,我国民众对注册会计师行业并不是很了解,法律意识淡薄,没有很好地配合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一些被法律明令禁止的行为,如事务所以降低审计收费标准,在招揽业务时搞地区封锁等屡有发生。

  3. 政治、文化、科技、教育环境

  政治:不论是哪一个国家,政治环境都或多或少地对注册会计师审计产生着影响。任何有损于政治制度、政府形象、国家利益、社会安定的审计理论、审计规范及审计行为都必然招致政府行政、法律等的强制干预和严厉惩处。其次,政治制度和政治氛围对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发展产生着重要影响。最后,政府行为对注册会计师审计也造成一定的影响,如果政府行政力量过多介入,会给注册会计师审计带来了诸多问题:如对注册会计师审计管理关系不顺,依靠行政手段划分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范围等。

  科技:审计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不仅与会计学、统计学、数学有关,而且还与行为科学、管理科学、逻辑学和哲学等有关。注册会计师审计作为审计的一个子系统,当然也与科学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这些科学技术的变化也会使注册会计师审计发生变化。

  文化: 文化环境对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影响是深远的、潜在的。文化背景不同,则审计会计实务也存在着相对的差异。有些影响是深层面的,有的是难以改变的,正因为各国文化环境的不同,才导致了各国审计、会计实务方面的差异。

  教育:教育环境可以从普通教育和专业教育两个方面来考虑。就普通教育而言,我们要加强公民的法律意识,提高人们对于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认识和重视,配合注册会计师有一个良好的审计环境。就专业教育而言,它与社会发展的适合程度也影响到审计理论与实务的发展。例如,经济活动的日益复杂,就产生了相关的复杂的会计、审计问题,而社会教育是否能适时地培养出此类高技术的审计人才,则对审计职业的发展来说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

  4.社会环境

  (1) 审计客户不成熟

  由于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相关法律法规仍不完善,企业的经营活动缺乏规范,投机心理和短期行为较为普遍,许多企业存在粉饰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意图与行为;一些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更是缺乏起码的诚信,甚至贿赂审计人员以达到欺骗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厉害关系人的目的。

  (2) 企业以及企业管理当局的影响

  我国目前大部分企业存在组织结构简单、会计账目不完整、不相容职务分离有限、缺乏必要的业务授权和报告制度等,这些都会使会计信息难以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对业主制造虚假会计信息的行为缺乏相应的内部制约机制。

  (3) 审计收费

  审计收费过低,注册会计师要维持其行业,就必须多做项目,缩短审计时间,导致审计质量的下降。事务所几乎所有项目收费都打折(高的七折,低的甚至一二折)。为了招揽客户,事务所回扣(即业务费)已经成为社会公开的秘密,很低的折扣下再支付回扣,纯审计收入就更低。同业恶性竞争,委托方对审计项目的委托,只要有一份能帮他过关的审计报告,不在乎委托谁、由谁审,谁开价便宜就给谁做。一些中小事务所苦于缺少项目,为维持生计不得已而低价竞争,至于审计风险,总得让位于事务所持续经营的生存因素。

  (二)内部环境

  1.会计师事务所规模

  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起步较晚,目前还处于发展阶段,规模普遍较小。原有注册会计师事务所最大的不到300人,注册会计师不足5名的小事务所占大多数,绝大部分不具备承担大型或特大型企业审计的能力,业务收入也只有2~3千万元,规模过小很难使事务所实现低成本的竞争优势。

  2.内部管理水平不高

  行业监管不力,职业规范体系仍不完善。目前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结构主要有两种:一是所长负责制,一是董事会领导下的主任会计师负责制。两种组织形式在一定程度上都存在职责不明的问题,责任、权力和报酬之间缺乏有机联系,没有实行科学的等级管理。针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违纪行为,监管部门主要采取警告、暂停执业、撤销等行政方式,注册会计师及事务所承担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的较轻。

  3.执业素质偏低

  一个胜任的注册会计师必须具备与其职业需求相适应的能力,包括专业素质与道德素质两个方面。另外在审计业务中,审计成败极大地依赖于审计人员的经验和能力。而我国注册会计职业起步较晚,有丰富经验和较高水平的注册会计师在整个审计界所占比重较小。经验不太丰富的审计人员难免有过失或无意误断的情况出现,造成审计风险的加大。另外,注册会计师在职业操守方面表现得不尽如人意,某些审计人员一方面在指导思想上存在片面追求收入,怕失去客户的错误认识,另一方面在工作中缺乏应有的敬业精神,不遵循必要的工作程序和质量,以至对某些比较明显的问题也未能向委托人指明或予以揭露。

  二、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概述

  (一)审计风险的概念及组成要素

  1.审计风险的概念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独立审计准则》中将审计风险定义为: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审计风险包括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

  2.审计风险的组成要素

  (1) 固有风险:是指假定不存在相关的内部控制时,某一账户或交易类别单独或连同其他账户、交易类别产生重大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固有风险是独立于会计报表审计之外存在的,是注册会计师无法改变其实际水平的一种风险。

  (2) 控制风险:是指某一账户或交易类别单独或连同其他账户、交易类别产生错报或漏报,而未能被内部控制防止、发现或纠正的可能性。

  (3) 检查风险:是指某一账户或交易类别单独或连同其他账户、交易类别产生重大错报漏报,而未能被实质性测试发现的可能性。审计中存在的不能被发现的错误和舞弊的可能性,就是审计的检查风险。

  审计风险模型将审计风险的各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表述为: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

  在这个模式中,审计风险是审计风险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想使审计风险保持在某一特定水平,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越高,那么检查风险的可接受水平就越低。

  (二)风险形成的原因

  1. 风险形成的客观原因

  审计风险形成的客观原因是指审计活动所处社会经济环境方面的原因,它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审计内容的广泛性。审计内容的广泛性表现为:注册会计师要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发表审计意见,不仅要审查其经营活动的结果,而且还要审查其经营活动的过程;不仅要审查内部经营状况还要审查与其经营活动相关的外部经济环境。审计对象越复杂,审计内容越广泛,收集审计证据的难度越大,审计风险也越大。

  (2) 审计报告的影响。随着审计地位的不断提高以及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人们对审计报告的依赖程度及其影响范围也不断加大。人们为了提高投资的安全性,不惜支付高额费用聘请注册会计师对财务信息进行鉴证,报告的敏感性和审计风险就越来越大。

  2.审计风险形成的主观原因

  审计风险形成的主观原因是指审计人员自身的因素对风险形成的影响。

  (1) 审计人员经验和能力的有限性

  审计经验是审计人员应拥有的一种重要技能,可是审计经验是有限的,面对迅速变化的客观环境不一定能适应,况且实践的内容丰富多彩,经验不一定能完全把握,审计经验也有误断的时候。

  (2) 审计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和职业关注状况

  审计人员的工作责任心要求审计人员必须有扎实的会计、审计、法律知识和各种审计基本技能,具有敏锐的分析能力和准确的判断能力。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审计人员都能够达到上述要求,这就不可避免地限制了审计工作的开展,影响审计质量。保持应有的职业关注也是审计人员应注意的问题。

  (3) 审计方法本身存在着缺陷

  现代审计方法强调审计成本和审计风险的均衡。采用的审计程序以允许存在一定审计风险为必要前提,并且抽样审计方法和分析性复核方法的应用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中,因而审查的结果必然带有一定的误差。

  (三)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分析

  1.固有风险的分析

  不同性质与特征的经济业务所产生的固有风险水平不同。经济业务越复杂、越重要,固有风险就越大。处理变动性较大且不常规的经济业务,或者容易失窃的财产,如现金等就会比固定资产的固有风险大。如果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较差,被审计单位常常会通过虚增资产低估负债来夸大财务经营成果,管理人员品行和能力较差的容易制造假象,固有风险也会较大。在不同的经营环境下,当被审计单位外部对其政策发生变化时,固有风险大小也会发生变化。

  2.控制风险的分析

  一般而言,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有效性以及内部控制本身的局限性等,对控制风险都有影响。在审计过程中,需要经过对内部控制的了解、分析、评价和测试来确定控制风险的水平。注册会计师在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了解和测试后,应对控制风险进行评价,确定准备依赖的实际内部控制风险与预计的控制风险是否相符,从而确定实质性测试程序设计的适当性。评价风险一般按以下程序进行:第一,认定要评价的控制目标;第二,找出为实现每一具体目标的具体控制政策和控制程序;第三,要找出弱点,确认潜在的错报;第四,进行评价。

  3.检查风险的分析

  检查风险是注册会计师通过预定的审计程序未能发现被审计单位报表上存在的某项重大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检查风险是注册会计师唯一可以控制的风险要素,检查风险的实际水平直接与注册会计师的工作密切相关。所以,影响检查风险的因素自始至终存在于审计过程中。主要受以下因素的影响:接受客户的恰当性;委派人员的合适性;审计方案的科学性;审计证据取得的恰当性;分析性复核的合理性;符合性测试的恰当性;审计抽样的恰当性;运用审计标准的恰当性;出具审计报告的恰当性。

  三、 执业环境与审计风险的关系

  注册会计师的执业环境直接影响着审计工作的质量以及审计风险的高低。一个良好的执业环境可以切实保障注册会计师依照《注册会计师法》的规定和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独立、客观、公正地执行审计业务,降低审计风险,营造一个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和公正宽松的社会环境。然而,我国注册会计师的执业环境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健全的因素,影响到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从而导致审计风险增大,也出现了一些审计失败的案例。

  (一)不健康的执业环境提高审计风险

  审计风险高低主要取决于被审计单位是否建立了内控制度、制度是否一贯执行、执行是否有效,以及审计主体即审计机构及人员是否按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严格履行了审计程序两个方面。其他因素比如法律法规的不健全、行政干预、行业监管不力以及社会各界对审计的认识不足与过高期望等也会通过这两方面对审计风险产生影响。

  1.不完善的法律环境:目前,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不完善。随着国家政治经济政策的不断调整、变化和发展,各种新问题、新情况不断出现,而法律法规滞后,不能同步发展、配套进行,造成在审计过程中遇到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无法处理。这也降低了对注册会计师执业的保障,增加了审计风险。

  2.不健全的政治环境:社会审计组织是接受各方委托,依法独立承办审计业务、会计咨询、会计服务业务的社会中介组织。但目前我国不少事务所实质上仍是政府机关和主管部门的附属机构,在人员进出、业务开拓等许多方面仍受到行政的干预,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事务所内部人员结构的调整和业务范围的拓展,使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受到冲击。在当前业务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不少事务所或从业人员不是“以质量求生存,以信誉求发展”,而是借助行政权力,搞行业垄断,地域割据,有的甚至不讲职业道德,不择手段挖客户;在人员方面,则表现为年龄结构不合理,知识结构不合理,有的审计组织甚至承接本所无力承办的审计业务,使审计质量无法保证。

  3.缺乏独立性的内部环境:在执业过程中,注册会计师和事务所受到的各种压力而造成自身的原因导致在审计中缺乏独立性,增加了审计风险。这都是执业环境不健全最终影响到审计风险的增加。安然公司破产导致安达信审计失败就是一例。在安然公司,安达信在过去的十多年一直扮演着双重角色:既是安然的外部审计师(鉴证财务报表),又是安然的内部审计师(为管理当局提供咨询服务)。所以在安达信受到指控时,有人认为安达信除了审计的同时还提供了非审计业务,即咨询服务。由于会计师事务所的咨询服务与审计业务相混在一起,关系密切,缺乏审计独立性,致使审计失败。尽管安达信销毁了大量审计原始凭证资料,审计安然时独立性丧失是事实,但如果简单地把它归咎于非审计服务,就会因表面现象忽略了实质。我们应该注意到:安然公司的雇员中有100多位来自安达信,包括首席会计师和财务总监等高级职员,安达信为安然提供了16年的审计服务,他们之间建立了过于亲密的关系,对于安达信的雇员来说,想升迁,就要取悦它的大客户。在这样的执业环境下注册会计师为了取悦客户,审计风险当然也提高了,并最终导致了审计失败。

  4.产生了消极影响的客户环境。首先,从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两方面来讲,大多数中国企业管理人员和会计从业人员普遍素质较低,管理者诚实度也很低,以至于会计信息失真情况恶化。企业做假账、做错账已到了见怪不怪的地步。这里面有企业自身经营机制的问题,也有权力部门行政干预的问题,令注册会计师防不胜防。另外,我国客户的内部控制水平通常较低,突出表现在内控体系设计不合理和管理者习惯于践踏内部控制两个方面,因此账户的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都比较高,注册会计师往往无法取得足够的证据以降低审计风险。注册会计师在从业过程中,也经常得不到客户应有的配合和支持。在我国一些企业心目中,注册会计师就是拿人钱财,与人消灾的临时雇员,对收了他们的钱还要出具保留或反对意见报告感到不能接受,并且注册会计师的调查取证也很难得到社会公众的理解和支持,比如应收账款的回函率极低就是一例。 因此毫无疑问,这样的执业环境对注册会计师出具正确的审计意见是十分不利的。这一不利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审计风险。

  5. 执业环境中不正当竞争的影响:当前社会审计机构及其他咨询机构发展迅速。供大于求,竞争十分激烈。为此,有的社会审计机构执业风险意识和法制观念淡薄。在竞争中不是以质量、信誉赢得客户,而是单纯追求赢利,为达到这一目的,不惜采用回扣、分成等手段拉客户,以降低收费规则标准来引诱客户。这些不正当的竞争手段既违背了有关法律、法规,影响了社会审计的独立、公正,又败坏了社会审计的公正形象,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审计业务的质量,提高了审计风险。

  (二)良好的执业环境能提高审计风险的控制能力

  当前,我国的审计界对审计风险的认识和提高审计风险控制能力的研究和实践作了不少的探讨,并且已经引起了相关部门,特别是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的重视。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由于审计对象的复杂性,审计内容的多样性,有些被审单位本身的内部管理混乱、内控制度薄弱,账目不规范、会计质量较低,甚至还可能有不正当的动机,弄虚作假,这样就使审计风险在客观上成为是不可避免的。在独立审计的实践中,审计人员必须千方百计将审计风险控制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这无疑需要独立审计人员在整个执业过程中花费巨大的精力去加以实现的。审计人员必须考虑应当采取哪一种或哪几种最恰当的审计方法,才能获取最有说服力的审计证据,才能作出最符合实际的审计结论,才能尽可能地把审计风险控制在较低的、可以允许的水平上。审计人员的这种努力,不仅仅靠自己的良好愿望和努力,更有赖于内外的良好执业环境。例如有关职能部门对企业会计人员的培训,对会计质量的严格要求,对个别单位有意弄虚作假、提供不实资料的严肃处罚。对于独立审计人员素质的提高,也应当通过定期培训、经验交流、案例教育等措施,以尽快使之能适应现代审计的需要。注册会计师有了良好的执业环境,就会严格地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审查企业经济活动和相关的会计记录,就会对被审计单位存在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以及财务会计信息的疏漏、虚假和错误予以揭示。对违规执业的注册会计师及其事务所,则依法追究责任,从而促进企业严肃财经纪律,正确进行财务成本核算,确保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

  可见注册会计师的执业环境对审计质量有多么大的作用。要营造一个理想的注册会计师独立的执业环境,并非一件易事。除了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和行业协会的自身努力外,还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以提供注册会计师一个好的执业环境,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降低审计风险。注册会计师执业实践不能仅仅是被动适应执业环境,还需要主动地改善执业环境。注册会计师执业环境中各种环境因素对注册会计师执业的影响效果不同,存在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无论执业环境对注册会计师执业存在有利影响还是不利影响,如果注册会计师仅仅是消极被动适应,会丧失作为专业人士的专业优势,不仅会无所作为,更有甚者,在不利影响下如果连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都丧失了,注册会计师的存在和发展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无法谈及注册会计师职能的发挥。因此,注册会计师执业实践应当主动以自身的专业特征改善执业环境,形成一个能够促进市场经济良性循环的执业环境,从而更好地履行审计职能,保证审计工作的质量,充分发挥审计工作在市场活动中优化功能、导向功能、凝聚功能和塑造形象的功能,更好地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四、改善执业环境,规避审计风险。

  (一) 提高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风险意识

  注册会计师风险意识淡薄的原因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来自于注册会计师自身,即注册会计师缺乏对审计风险及审计损失的足够认识;另一方面来自于审计活动的外部环境与条件,即缺乏对引起审计风险及风险损失足够认识的制约力量。进行审计风险管理,首要的问题是提高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

  1.提高审计人员的自身素质

  (1) 转变审计人员的思想观念。强化风险意识,要求审计人员必须转变思想观念,要充分认识到审计风险。审计风险损失及管理与控制不仅是理论研究的对象,也是关系到审计自身生存发展的大问题。这种思想观念的转变,既是审计人员自身的任务,同时,也有赖于社会审计工作外部环境的影响与监督。

  (2) 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审计人员业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审计风险及风险损失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同时,也反映着审计人员风险意识的强弱。因此,强化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降低审计风险,必须从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入手,提高审计人员业务水平的途径除了需要审计人员加强自我学习与磨练外,重要的一点就是强化整个社会的审计人员的职业培训教育。审计人员的职业培训应能够使审计人员的知识不断更新,在执行业务时能够关注新问题,实现业务的规范化操作。

  (3) 规范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审计风险在一定程度上是由职业道德水平低造成的。职业道德水平低就可能使审计人员不关注审计工作质量,造成审计工作质量降低,这无疑增大了审计风险及审计风险损失发生的可能性。一旦社会公众认识到审计的重要性,则如不规范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有可能使审计服务得不到客户的信任,从而失去客户,丧失为公众提供有效服务的能力。所以,规范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就显得尤为重要。

  2.优化审计外部环境和条件

  (1) 建立健全审计准则与法规,加强注册会计师的风险意识。 牢固树立正确的风险观念,强化风险意识,是防范审计风险的关键。众多国内外审计诉讼案件告诉我们,缺乏风险意识是导致审计失败的根源。在实际工作中,许多注册会计师主观上也想规避审计风险,但客观上对很多看起来似乎是细小和微不足道的细节缺乏风险的洞察意识,以至酿成差错,招致损失。因此, 准确合理地规定审计人员的法律责任,使审计人员明确,若不很好地遵守审计准则与法规,就可能增大审计风险及审计风险损失发生的可能性,就可能因此承担法律责任,从而强化风险意识,使风险意识根植于每一位审计人员心中。

  (2)考核与评价审计工作质量。目前审计工作质量的考核标准与方法还不尽科学,影响了审计人员风险意识的增强。如在考核审计工作质量时过分注重或强调审计业务收入,轻视审计人员业务素质,注重考核审计工作的短期效果,而忽视或轻视长期效果的考核与评价等。审计工作质量的考核,既应考虑其短期效果,也应考虑长期效果;既应考核其单项质量,也应考核其综合质量。只有全面、综合、辨证、多种形式地考核与评价审计工作的质量,才能得到准确、合理的结论,才能促进审计工作质量的提高。

  3.严格按照审计准则执业

  注册会计师必须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执行审计业务,实施审计时,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审计方案,在充分考虑审计风险的前提下,将重要性原则贯穿到审计全过程中,认真实施内部控制测试,适当运用分析性复核程序,着重关注各项资产的真实性,对往来款项和银行存款等进行必要的函证,对存货和固定资产进行监管等,从而尽可能降低法律责任和赔偿损失。

  (二)健全会计师事务所的质量控制

  1.审慎选择客户控制审计风险

  在承接业务时,必须慎重选择被审计单位。对诚信度差、陷入财务和法律困境的客户要尤为注意;要进行风险评估,对可否接受的风险度,要作出谨慎的判断。当风险超过了事务所的承受能力时,应当拒绝接受委托。但对审计风险的控制要限定在一个适当范围内,超出这个范围,一味降低审计风险,就可能违背成本效益原则。

  2.强化业务培训和后续教育

  提高注册会计师的业务素质,是控制审计风险的根本。审计风险问题关键是审计质量问题,而决定审计质量最直接的因素就是注册会计师的业务素质,注册会计师不能满足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而应尽快适应知识经济对注册会计师的要求,面对大量涌现的新问题、新制度、新方法,应进行后续教育。比如每年进行的集中培训和在职培训,不断更新专业知识,保持和发展专业技能,熟悉并掌握现行有关规定和实务标准,提高业务能力,以便在复杂的环境中能妥善处理和解决各种问题,降低审计风险。

  3. 签订业务约定书,取得管理当局声明书。

  这是审计风险预防的措施之一。通过业务约定书的签订和管理当局声明书的取得,可以明确审计人员和委托单位的责任,明确业务的性质和范围。一旦发生的审计风险转化为审计损失,就可以判断责任应由谁负,以把审计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4.建立健全独立审计组织内部质量控制制度

  独立审计组织内部质量管理是其各项管理工作中的核心和关键。会计师事务所必须建立健全一套严密科学的内部质量控制制度,并把这套制度推行到每一个人、每一个部门和每一项业务,迫使注册会计师按照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执业,保证整个会计师事务所的质量。其中应当包括全面质量控制,即职业道德原则、专业胜任能力的标准、审计工作委派方式、专家咨询的合理利用、审计质量的监控程序,以及审计约定项目的全过程控制和三级审核制度,包括详细审核、一般审核、重点审核等。

  5.会计师事务所在外勤检查工作中,应制定严密的审计计划及控制程序,以利于审计质量的提高。

  注册会计师对一个客户审计时往往只有几天或几周的时间,时间的压力永远是注册会计师的难题之一,面对有限的时间和有限的审计成本,又要保证审计质量,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矛盾,因此在外勤检查时应做好以下工作。

  (1) 制订合理的审计计划。合理的审计计划取决于审计目的、客户的风险水平、重要性水平等因素的确定。具体来讲,第一,客户委托的要求是一般要求还是特殊要求,是报表鉴证还是非财务报表审计,审计的目的不同,就有不同的审计计划及程序;第二,注册会计师在编制审计计划时,必须对重要性水平做出初步判断,以便为检查数量上重要的错报确定一个可接受的水平;第三,评估客户的风险水平,先确定一个可以接受的审计风险水平,在这个风险水平下,对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进行评估,然后根据对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评估结果,确定检查风险的高低,以使审计风险保持在即定的可接受水平上。

  (2)项目经理应对整个外勤工作的质量进行检查、复核和把关,对审计进度、审计中发现的重大疑点,客户和审计人员发生的争议,审计质量等做出初步估计与检查,有时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时已发现了客户的某些不正常业务处理及操作,如果项目经理在检查时能加以有效的指点或加大搜集证据的范围,则在一定程度上能避免风险的产生,起到防患未然的作用。项目经理对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重大问题,还应向部门经理请示报告,并在请示报告中提出自己的处理意见,作为上级决策的参考。

  (三) 改善法律制度加强行业监管

  1.政府及相关部门不要干预注册会计师依法执业,不得授意或强迫会计师事务所为企业出具虚假的审计报告;不得对上市公司选择会计师事务所行政干预,有关主管部门不应凭借其地域管辖或行业管理的地位,而强制要求上市公司选择或变更选择某会计师事务所为其提供审计服务。行政干预不利于企业的正常经营管理,也不利于注册会计师事业健康持续地发展壮大。

  2.及时对相关法律法规及独立审计准则进行修订和完善。 审计准则和审计法规的相当部分内容是用来约束审计组织及其人员的,并规定了审计人员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依据法律对注册会计师违法必究,加大执法力度,杜绝业内目前普遍存在的逃避法律责任的侥幸心态。只有执法部门严格执法,消除业内的侥幸心理,使业内造假成为过街老鼠,弄虚作假的总体数量减少,注册会计师的执业风险才得以降低。“有法必依、违法必究”,也需要司法监督机构能积极主动地介入对有违法犯罪嫌疑的注册会计师的监控,而不是等待有充足证据的举报或一切水落石出时才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3.贯彻行业自律与政府监管相结合的制度,促进会计师事务所健康有序地发展。财政部门与注册会计师协会应对所管理的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进行严格的业务检查,在检查过程中一旦发现问题不应回避,而是迅速弄清事情真相,严格依法查处,若注册会计师有触犯刑法的事实应移交司法机关提请诉讼。

  4.注册会计师审计行业要走多元化道路,提高抗风险能力。实现多元化后,即使一部分业务受挫,其他业务仍可继续发展,如审计业务许可证被暂停,还可以做财务咨询业务、税务业务、评估业务等。而实现多元化的一条有效途径就是联合。会计师事务所之间的联合可以从三方面努力:一是扩大市场份额,二是健全服务功能,三是拓展服务区域。通过这些途径,会计师事务所可扩大规模,增强竞争优势,提高抗风险能力,走上健康而迅猛发展之路。

  造成目前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较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审计风险存在于审计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因而审计风险的控制过程是一个全面的过程,贯穿与于审计业务的每一个具体步骤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