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运市场竞争程度加深,海运企业的信用销售比例也不断上升,由此而产生的信用风险也越来越高。本文通过对海运企业信用风险进行阐述,分别对信用规模风险、流动性风险和坏账风险这三个主要风险类型作了描述,分析了信用风险产生的五个主要原因,即盲目崇拜市场占有率、重利润而轻风险、过度纵容客户、信用管理制度不健全和组织结构不完善。通过分析,本文还从重建企业信用文化、强化海运业务流程创新、健全信用风险管理组织机构和开发企业信用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几方面,提出加强海运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的设想。
在市场经济中,任何一个企业都想把自己的产品和服务最大程度地推销出去,在追求销售最大化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存在着销售风险,除非全部销售都是现金或现汇交易。目前,国际海运企业竞争十分激烈,在这种情况下,船公司的运费收入几乎全部都来自赊销,尤其是对长期合作的大客户,还给予较长时间的优惠付款期限。在赊销的情况,就必然会存在运费不能回收的风险,最终会造成流动资金紧张,甚至产生经营亏损。因此,对海运企业来说,销售最大化与风险最小化是一对矛盾,信用风险管理的任务,就是要妥善地处理合理地解决这对矛盾。本文对目前我国海运企业信用管理现状及其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一些设想,供海运企业进行信用风险管理时参考。
一、海运企业信用风险的主要种类
所谓信用风险,就是随着信用关系的不断发展和扩大,给交易双方带来的不确定性。信用总是带有一定程度的风险,它是以信赖为基础的流动资产的投资和融资行为。然而,如果企业只是想利用信用达到某一方面的利益,而忽视全局和长远利益,那么企业经营的风险是无法估计的,可能会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甚至面临经营危机,直至破产倒闭。目前海运企业存在的信用风险主要有信用规模风险、流动性风险和坏账风险等。
(一)信用规模风险
目前,我国海运企业已经进入买方市场时期,就国内最大的集装箱运输企业—中远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和中海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来说,每年都有大批新船上线,而且船舶箱位越来越大。据报道,2005年底中远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拥有35.4万标准箱运力;2006年6月26日,公司又与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签定了8艘5100标准箱的集装箱船舶建造合同;2006年6月底,公司运力比上年同期增加24%,达到37.1万标准箱,而且下半年亦将有3条9600标准箱的大型集装箱船交付使用,到年底的运载能力将达39.9万标准箱。船舶供大于求已成为海运企业的常态,为了打开市场,为自己创造更有利的竞争环境,海运企业纷纷采取了赊销这种方式。
根据2005年海运企业上市公报,在香港上市的中海集运和中国远洋,销售收入分别为207.7亿元和391.7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36.7%和21.7%.据笔者了解,海运企业几乎全部都采取赊销的方法,虽然该行业在国际上也大都实行此种方法,但效果却大相径庭。随着运力规模的扩大,销售额也逐年攀升,应收账款规模也不断增大,信用风险也相应增大。
(二) 流动性风险
据笔者了解,我国海运企业应收账款占流动资金的比重大部分都在50%以上,只有少数管理较好的企业比例稍低(根据2005年上市公报数据计算,中海集运和中国远洋,该比例分别为49.7%和33.48%)。这样的比例高于国际水平,将会给海运企业的资金运作带来一定的困难。由于海运企业和货运企业、港口服务以及燃料供应企业之间,相互拖欠货款,逾期应收账款居高不下,已成为经济运行中的一大顽症。
(三) 坏账风险
据专业机构统计分析,在国际海运市场经济中,海运企业逾期应收账款占应收账款总额一般不高于10%,而对于我国海运企业,这一比率高达40%以上,甚至有的海运企业1年以上的应收运费达到10%,实际已经形成坏账。应收账款的账龄以及超过信用期的逾期天数,将直接影响追账的成功率。实际上,应收款账龄越长、逾期天数越长,追账的成功率越低。由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海运企业迅速发展,网点铺设过程中管理不严,不良客户有机可乘,恶意拖欠甚至卷款而逃的案例屡屡发生。因此,海运企业应收账款的质量是非常令人担忧的,坏账风险较大。
二、海运企业信用风险的成因分析
造成我国海运企业信用风险居高不下的原因非常复杂,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盲目崇拜市场占有率
随着计划经济逐步转变为市场经济,船舶运输市场上运力不断增加,卖方市场转化为买方市场,海运企业为扩大市场份额,往往以优惠的条件吸引客户,而优惠的付款方式是一种普遍运用的策略。一般情况下,船公司给客户的付款期为25~30天,但随着竞争激烈程度加大,付款期逐渐延长至45~60天,甚至更长。目前船公司销售大部分是由货运代理公司负责,而这些货运代理公司往往隶属船公司,有着沉重的揽货指标任务,因而只注重揽货量,对营运资金的管理缺乏必要的重视。有时候,尽管有较为科学的信用管理方法与流程,有完善的激励机制,但是由于销售目标错位,使得方法与流程无法实施,最终导致企业的信用风险管理流于形式。
(二)重利润而轻风险
传统的揽货销售到收款业务流程,以信用交易成为主要的交易方式,对于客户的资信重视不足。为了克服这些弊端,降低信用风险,海运企业应该改变传统的业务流程,强化业务流程创新,重新整合业务流程,有效地将企业销售和收款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行揽货和收款责任统一的流程设计,实现销售业绩增长和收账风险降低这两个最基本的目标,从而为企业带来较大的利润增长空间。
(三)过度纵容客户
信用风险管理势必要涉及对客户的评价及追讨应收账款等工作,这些工作多少会令客户不太痛快。企业中常常会有人反对信用管理,尤其是航线销售及客户管理人员,他们认为在这样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要维持客户不易,对于客户过度纵容,客户想拖就拖,想欠就欠,有钱也不给,认为占用企业资源是合情合理的,当这种机制成为一种商业习惯时,客户也就习惯于拖欠运费了,信用风险因此大大升高。另外,企业内部激励机制往往只和销售业绩挂钩,促使销售人员重“销售”而轻收账,也从另一方面养成了客户拖欠运费的坏习惯。
(四)信用管理制度不健全
大部分海运企业在信用管理机制上的严重欠缺,使得信用管理执行不力。授予客户的信用在主观的决策控制下运作,缺乏有效的信用决策系统,没有统一的信用管理制度、客户资信管理制度、客户授信制度和应收账款管理制度,即使有这些制度,也不能有效的执行。同时,由于企业内部的过度集权,缺乏对领导者的制约机制,使企业的信用决策过于集中,风险和责任也高度集中,领导的权威不容质疑,有了某些领导的首肯,信用风险管理完全流于形式,甚至有时连形式也没有。
(五)组织结构不完善
目前,大多数海运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职能基本上是由航线销售部和财务部这两个部门承担。由于应收账款控制与销售管理分离,导致职责不清、相互扯皮、效率低下,甚至出现管理真空等问题,因此光靠这两个部门,不可能有效地承担起信用风险管理的职能。许多企业认为,对应收账款的控制是财务部门的职责,而实际上财务部门更多的是事后控制,并不能承担信用管理的全部职责。
三、关于加强海运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的几点设想
通过对目前海运企业信用风险现状及产生的原因分析,应当充分认识加强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具体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重建企业信用文化
企业信用风险控制问题是伴随着企业的发展过程而逐渐突显出来的,有效降低信用风险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它需要企业领导、经理人员与营销人员、财务人员以及客户的通力配合与努力来实现。然而由于认识上的偏差,使得信用风险管理障碍重重,企业必须建立信用文化,从根本上改变对信用风险的认识,改变对信用风险管理与维护客户关系两者之间的错误认识。
企业信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要通过信用道德规范和信用知识教育,大力弘扬中华民族诚实守信的优良传统,普及现代市场经济的信用文化和信用专业知识,提升企业和个人信用风险管理水平。必须将信用风险管理看成是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使员工充分认识到,增加有效销售、减少坏账损失、使公司利润最大化是公司全体员工的共同目标。
(二)强化海运业务流程创新
传统的揽货销售到收款业务流程,以信用交易为主要的交易方式,对于客户的资信重视不足。为了克服这些弊端,降低信用风险,海运企业应该改变传统的业务流程,强化业务流程创新,重新整合业务流程,有效地将企业销售和收款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行揽货和收款责任统一的流程设计,实现销售业绩增长和收账风险降低这两个最基本的目标,从而为企业带来较大的利润增长空间。
(三)健全信用风险管理组织机构和机制
传统的企业组织结构,一般以财务部门担当信用管理的主要角色,这已不能适应完善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的需要。企业信用风险管理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和综合性较强的工作,须由特定的部门或组织才能完成。对信用要进行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需要专业人员从事大量的调查、分析、专业化的管理和控制,因此设立企业独立的信用风险管理职能部门是有效途径。
配合独立的信用管理部门,要建立信用管理机制,主要有资信调查和评估机制、债权保障机制、应收账款管理回收机制。资信调查和评估机制从交易前期的客户筛选、评价和控制的角度避免信用风险;债权保障机制在交易中期转嫁和规避信用风险;应收账款管理回收机制则在交易的后期密切监控账款回收,最大限度减少信用风险。
(四)开发企业信用风险管理信息系统
企业要防范信用交易上的风险,主要应该从自身的管理环节人手。因此,开发企业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应该是当务之急。笔者认为,该系统主要包括客户信息系统、信用情报系统、资信调研系统和信用决策系统四个子系统。
客户信息系统主要有客户的信用状况、存货水平、应收账款、逾期应收账款及与客户签约、客户提货、付款等情况,由客户档案数据库、销售数据库、应收账款数据库组成。信用情报系统是企业获得日常信用信息的一整套程序和来源,主要收集正在发生的信用数据,除了由信用管理人员自觉收集外,还可以通过订购专业资信调研机构资信调研报告获取。资信调研系统主要是系统地分析客户的资信状况,对客户的财务状况、收入状况、营运状况、竞争地位、未来发展趋势、经济环境等进行评估。信用决策系统是运用模型对企业进行信用分析,为企业信用决策提供支持。目前,中国远洋实施的IRIS-II信息管理系统,正逐步使信用风险的管理科学化,为销售决策提供了有力的系统支持。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海运企业信用风险管理都将步入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