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财会教育环境的变化和财会人才“买方市场”的形成,现行财会教学模式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本文通过对财会教育环境和现行财会教学模式缺陷的分析,提出建立以提高能力和素质为导向的财会教学模式的一些基本设想。
引言
我国的财会高等教育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和成就。据财政部副部长王军(2005)称,“……会计行业已跻身考研、就业的十大热门职业之列,至2003年底,全国招收会计专业博士、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的高等院校分别达到15所、76所和363所之多,在校生规模分别达656人、6237人和15万余人,会计专业已成为莘莘学子心向往之的专业,有机会接受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教育更是成了许多青年学生的追求。” 抚今思昔,人们的确有理由为我国会计职业和会计教育的这些进展和成就而欢欣鼓舞,然而,作为从事财会教学和研究的人们似乎更应着重思考我国高等财会教学模式是否真的很适应当前和今后的社会需求以及它的缺陷和改革问题。换言之,现有的财会教学模式及其所培养的人才存在一些重大的缺陷,与社会也即用人单位的实际要求尚有较大差距。如果不能正视并通过改革优化现行的财会教学模式,培养出更符合社会需要的财会专业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我国财会教育的危机将不可避免地到来。因此,对现有财会教学模式缺陷和改革的研究,远比培养规模的扩展更具实质性、更有意义。
一、财会专业教育环境的变化和现行财会专业教学模式的缺陷
(一)当今的财会专业教育环境已比过去发生了许多重大的或细微的变化
1.多学科的交叉渗透已呈现出不可逆转的趋势,而这将对财会专业的教学内容提出严峻的挑战,并使过去单纯的财务和会计观点受到巨大冲击;2.西方的财会理论、理念和技术方法已充斥大学的教材和课堂,而这也使会计高等教育不得不在“国际化”和“国家化”之间处于一个两难选择;3.信息技术已经、正在和将要引起许多重要的改变,这既会引发教学内容的变革又会带来教学方法的变革;4.财会专业毕业生和他们以后的发展面临着非常激烈的竞争。如前所述,在维持现在约16万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培养规模的情况下,其就业竞争形势已经不容乐观,部分学校的毕业生就业难也已初见端倪。如果我们对已经变化了的财会专业教育环境尤其是人才市场对财会类本科、硕士和博士毕业生的真正需求缺乏研究,也没有应对举措,依然按照“卖方市场”的模式培养着一批又一批的青年学子,我国的高等财会教育很可能在不远的将来出现某种危机。
笔者主要讨论财会专业本科的教学模式,其中的某些基本思想原则上也适用于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层次。教学模式是包括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学习习惯、考核方式和教学管理等在内的一个教学因素的集合概念。如果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和归纳,它可以包括的因素有很多,但是它们必须从属于“教学”这个同质的定义域。显而易见,教学模式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它对培养目标能否实现起到决定性作用,进而对每一所学校、每一个学科、每一门课程、每一位教师和学生能否真正适应教育环境的需要,都将产生巨大影响。
(二)现行财会教学模式的缺陷
多年以来,我国的会计高等教育非常习惯于按照计划经济的思路和做法培养各个层次的财会人才,由于毕业生都能被分配到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工作,学生就业存在着很典型的“卖方市场”。其实,即便在那个年代,财会专业毕业生以及培养他们的财会教学模式也曾备受用人单位诸如“理论脱离实际”等非议。到了今天,当人才需求的买方市场基本形成并对高校产生巨大压力的时候,基本上延续过去或与过去相比变化不大的现行财会教学模式的缺陷也就充分显现出来。
1.一些财经院校尤其是某些综合大学依然沿袭着“皇帝女儿不愁嫁”式的卖方市场培养观,一些教师甚至于会津津乐道“自娱自乐”式的教学和研究理念,而对社会特别是今天和今后一定时期我国究竟需要什么样的财会人才缺少足够的关注。2.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合也与中国的国情存在较大距离。例如,财务会计类课程的内容多半都是按照上市公司的会计规范加以选择和组合的,而大量的非上市公司的会计问题则被忽视 ;再如,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类课程的主要内容大都是西方教科书和文献的翻版,其中有不少“好看而不中用”的东西,它们基本上并不贴近于我国大多数企业的实际,并且也很可能至少不完全符合西方国家企业的实际,同时这两类课程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也远未获得解决 .3.曾经试图改变的“满堂灌”或“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似乎也未因PPT和多媒体的广泛应用而有基本改观,并且很可能培养了一批比较懒惰的教师和学生 .4.与以上三个方面的问题直接相关,现行财会教学模式中普遍存在着重理论知识的灌输而轻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重教材内容的课堂讲解而轻对实际案例的研究、重专业内容的教学而轻职业道德和良好习惯的培养的“三重三轻”现象。它们的另一种说法则是,由于现行教学模式存在重大缺陷,我国会计高等教育培养的学生在职业能力、职业道德和职业习惯这三方面其实都不能令用人单位满意。
因此,从教学环境的需要和现行财会专业教学模式中存在的缺陷两方面看,对现行财会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在最大限度上适应环境变化的需要,其必要性肯定是毋须置疑的。有充分根据支持这样的预计:将有更多的院校会真正接受“以市场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并进行符合这一需求的教学改革实践。在这种情况下,谁能率先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谁就有可能成为领跑者并取得在竞争中的有利地位。从这个方面看,对具体的院校和系科而言,改革现行财会专业教学模式无疑也具有紧迫性。
二、财会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的基本思路
必须承认,教学模式改革本身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充满难度的系统工程,而要想在一篇不算太长的文章中涉及到它的所有方面是极不现实的。因此,笔者只能提出一个基本的改革思路(见下图)并对其各个要点阐释如下:
(一)从财会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的逻辑顺序上看
它需要依次对财会类人才的教育环境做出分析,需要找到现行教学模式的缺陷,需要确定改革目标,需要确定改革的方面、核心和基本做法或途径,尤其是需要将它们加以整合并实现优化。至于财会类人才教育环境变化和财会专业教学模式缺陷的较为具体的内容,本文前已述及,对其他相关问题后文再加以阐述。
(二)财会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的目标
笔者主张将其定位于建立“以提高能力和素质为导向的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必须充分体现出职业能力和素质的导向,应能做到将教学大纲规定内容的讲解传授、职业能力、职业道德和良好习惯的培养、现代教学手段的广泛应用和电算化操作技能的强化训练融为一体,使改革后的教学模式应能与现行的以知识传授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形成比较鲜明的对照,并表现出更多一些的对市场人才需求的适应性。
(三)在改革的内容或方面上
应涉及到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学习习惯、考核方式和教学管理等,是一种全方位的改革。只有进行教学范畴的全方位改革,才能最终实现整个教学模式的改革,单项的改革才有可能不被未被触动的力量拉回到它出发的起点。
(四)教学内容的改革是财会教学模式改革的核心
不必讳言,一般来说改革往往都存在着“形式重于实质”而不是“实质重于形式”的现象。在许多院校和教师中 ,现在已经很难再找到“一本教材和一支粉笔”的教学方式了,许多老师不仅熟练应用PPT、多媒体,甚至于流媒体和网络教学也不再是凤毛麟角。然而,教学内容这一“实质”似乎尚未被触动,大家首先关注的只是一些“形式”上的改变。尽管这样做也是必要的,但是,如果未能抓住教学内容这一教学模式的核心,如果教学形式上的改变不能建立在教学内容改革的基础上,那么改变的只能是形式。要想做到以教学内容改革为核心,必须认真研究财会实际工作及其未来发展究竟需要学生具备的知识、能力、技能、道德品质和良好习惯,必须将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此作为教学内容,并要纳入教学大纲、写进教材、体现于每一个教学环节中。
(五)从教学模式改革所应该达到的效果上看
在改革后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应能改变原有的理念、教法和习惯,使教学质量和研究能力均有明显提高;学生应改变单纯依赖书本知识、教师讲授和简单完成作业等被动的学习习惯,使提高职业判断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培养职业道德、良好习惯成为自己的追求,这些应能明显提高学生在就业市场和日后发展两方面的竞争能力。如果在教学两方面都能实现上述两个转变,则教师和学生的能力都将有显著的提高,而这种提高也就是改进后的教学模式的实质性追求。
三、财会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的基本途径
为了通过教学模式改革实现上述教学两方面的转变,进而形成以提高能力和素质为导向的教学模式,还必须探讨它实现的基本途径问题。应当指出的是,以下所提出的四个基本途径虽然是重要的,但却不是排它的,各个学校和系、科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和情况做出选择。
(一)建立适当的教学模式改革组织或机构,充分发挥各级领导、教师、学生的集体智慧和力量
鉴于教学模式改革是一种全方位的改革,对许多传统的东西从理念到具体做法都将形成冲击。因此,非常有必要建立由校(院)领导、教学管理部门和骨干教师以及学生代表共同组成的改革组织或机构如教学模式改革委员会等。其中,教师应是教学模式改革的主体力量,各级领导和教学管理部门既要领导和指导这场涉及面非常广泛的改革,又要为教师提供精神、时间和物质上的支持,学生则应积极主动地予以配合并对改革提出自己的需求和评判。这类组织或机构的主要功能应是指导和协调校(院)的教学模式改革,旨在充分发挥领导、教师和学生的集体智慧并形成合力。实践已经证明,在由领导、教学管理部门、教师、学生共同构成的博弈中,只有“多赢”才能取得所期望的结果。
(二)选择有基础的主干课作为突破口,确立为校、院级的研究项目,由校、院、系给予资助和其他支持
实事求是地说,尽管教学模式改革涉及到所有课程,但是任何一所院校都不可能使它们同时展开和齐头并进。惟一可行的做法是选择一些具有相当基础的主干课作为突破口,先进行尝试,取得成功和经验后再加以推广。例如,会计学专业可以考虑以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作为突破口,财务管理专业可以考虑以中级财务管理课程作为突破口,这是因为它们实质上都居于各自课程体系的核心和承上启下的位置,又因为各院校这两门课程的主讲教师大都具有比较深厚的教学经验基础,也因为学生对它们通常都会予以更多的重视。从更为宏观的角度考虑,如果各个院校都率先对这两门课程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则可以预见其对我国财会专业教育的重大影响。笔者认为,以主干课作为教学模式改革课题的研究项目,其成果形式应包括教学大纲、基本和辅助教材、课件、教学软件(非必备要求)和教学研究论文,最终成果应通过专家鉴定、同行评价和学生反映等形式进行验收。当然,为了激励更多的教师以更多的精力投身于教学模式改革之中,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和业绩还应纳入对骨干教师的考核体系,并给予其至少不低于“核心刊物”或“一流刊物”的权重。教授不进行教学改革的研究和实践,这肯定是由某种政策所导致的误区,现在早已到了使“教授”不再等同于“研究员”的时候了。
(三)充分利用财会实验室,将其扩展为财会教学研究中心
迄今为止,绝大多数院校的财会专业都建有独立的财会实验室,它们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实习安排方面的困难,并在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实验和财会软件应用能力的培养等方面发挥了某些积极的作用。但是,只有单一实验功能的实验室和所应用的教学软件在理念和具体做法上依然是比较传统的,财会职业能力、职业道德和职业习惯的培养并未得到强化,这三者及其与教学内容的关系往往相互割裂而未能成为浑然一体的体系,况且绝大多数的财会实验室不具备研究功能和数据库功能,它们的利用率在学生班级和人数较少的情况下也显得偏低。笔者的初步设想是,可以考虑将财会实验室扩展为财会教学研究中心,使它成为财会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和改革后教学模式的主要平台,一些课程或它们的主要教学内容应争取在这个教学中心完成主要的教学环节,并表现出高度“仿真”的特点。同时,努力开发它的研究功能和数据库功能。如果能够做到这些,财会教学研究中心必将在财会教学模式改革中和改革后发挥出它的巨大作用,教师和学生将因此在多方面得到非常明显的提高。
(四)加大案例教学的分量和力度,通过案例教学培养教师和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道德和职业习惯
在我国传统的财会教学模式中,知识传授往往都是核心的部分,而且知识传授往往过分依赖教材和课堂讲授。 应当承认或肯定知识及其传授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任何教学改革都不应以牺牲有用的知识及其传授作为代价,对此必须首先予以明确。所要改变的只是单纯的知识传授和忽视职业能力、职业道德和职业习惯培养的现象。这种现象,一方面培养造就了大量只会讲书本知识的“授业”而不大会“传道”和“解惑”的老师;另一方面则培养了可能只知道教材和老师怎么说而缺乏职业判断能力、实际操作能力、职业道德和良好职业习惯的学生。要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有意识地加大案例分析研究在课程体系、每门课程和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分量和力度,通过案例教学培养师生在诸如财务管理方面的系统设计能力、决策能力、执行能力和处理财务关系能力,在会计方面的职业判断能力、制度设计能力、信息分析处理能力和决策支持能力等。当然,在培养这些能力的过程中还需要将职业道德和职业习惯的培养自然而紧密地结合起来。为了使案例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师必须首先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理念 、做法和习惯 ,深入了解案例教学的精髓 而不是简单地模仿其形式,当然最好是应用通过自己的课题研究所形成的实际案例。
四、财会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的必备条件
上面讨论了财会教学改革所涉及到的一些主要问题,从中可见这种改革具有全面、复杂、艰巨和长期等特点,它做不得表面文章,也不能期望一蹴而就。能否付诸实践并取得比较理想的成果,尚取决于是否具有以下的必备条件:
(一)政府教育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和校、院、系领导必须比教师更深刻地认识到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具有很大的决心和魄力并对这种改革提出要求及激励
十分明显,这是一个先决条件。如果各级领导不能高瞻远瞩,对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无动于衷,而是安于现状、满足于已有的成绩或热衷于做教改的表面文章,没有强烈的改革动力,这种改革就不可能更加广泛地进行,而我国财会专业教育的整体质量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将会进一步拉大。因此,笔者建议有关部门和相关院校领导重视并研究这个影响广泛而深远的问题。
(二)教师必须具有足够的创新精神
笔者认为,教师应当是教学模式改革的主体,没有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这种改革不可能取得成功。然而,对多年以来习惯于以知识传授为目标和课堂讲授为形式的教师来说,这种改革无疑又是一种挑战。高校教师尤其是年富力强的教师,必须具有足够的创新精神,要通过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审视和扬弃,利用发现和整合程序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须知,唯有努力创新才有可能真正提升自己的教学和科研水准,而因循守旧、人云亦云和简单模仿是没有光明前途的。
(三)开展校际合作,实现资源共享
对一些实力足够的院校而言,它们可以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但是,更多的院校因实力和其他因素的限制而需要开展校际合作。其实,任何一个院校的力量都存在相对和绝对的缺陷,所以通过校际合作和资源共享实现教学模式改革的目标,对绝大多数院校都是互利互惠的明智选择。笔者之所以将这一条作为进行教学模式改革的基本条件而不作为基本途径提出,除了上述理由外,还是因为这样做可以形成某种“规模效应”而具有宏观意义。
结论
我国现行的财会专业教学模式,存在过于重视通过课堂传授知识、轻视职业能力、职业道德和职业习惯的培养等重大缺陷。这些缺陷导致现行的财会专业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充分适应教育环境的变化,并将进一步拉大教学质量和人才质量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为了提升财会专业的教学质量和人才质量,以充分适应财会人才买方市场的需求,对现行财会专业教学模式进行以教学内容为核心的重大改革,逐步建立起以提高职业能力和素质为导向的财会教学模式,是非常必要和紧迫的。当然,这个教学模式的建立尚应遵循一定的基本路径并必须具备一些基本条件,否则,始终要求改革和创新的教学模式改革过程将是难以进行和取得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