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经济更多的是规定“只能怎么做”,而市场经济更多的是规定“不能怎么做”;前者是指了“路”,后者是设置了“刀”,CFO就是一个在刀尖上跳舞的角色。
风险止于智者
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已经进行了20多年,各种法律法规、政策制度也在最大限度地与国际接轨,但是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很难在短期内完成转变。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这种文化的迟滞性越来越成为企业前进和发展的障碍,最突出的表现就是相关的法律制度和惩处力度越来越严,而企业界人士仍然不由自主地按照原来的习惯行事,导致高管触雷、企业崩溃的事件层出不穷。于是人们不得不驻足反思:到底是什么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其中有没有规律可循?那么多血的教训到底能给我们带来什么警示?
风险越来越清晰
其实,只要我们稍微将视角拉开一些,时间维度稍微拉长一些,就可以看出改革开放20多年来,总的趋势并没有大的改变,只是眼下似乎有从量变转化为质变的兆头,因此有人将2007年称为“全面开放元年”,标志是温家宝总理于2006年11月11日签署、自2006年12月1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而12月11日这一天正好是中国加入WTO五周年,至此中国已经全面兑现了五年前入世的承诺,建立和推出了比较完善的市场经济法律法规体系,包括新《证券法》、新《公司法》、新《会计准则》等等。
从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到今天,可以发现贯穿始终的一个共同规律,就是从“路”向“刀”的转变。具体来说就是以前的计划经济更多的是规定“只能怎么做”,而市场经济更多的是规定“不能怎么做”;前者是指了“路”,后者是设置了“刀”。前者导致大家在狭窄的道路上拥挤,胆子大的离开了规定的道路,获得了更大的收益,但却难以判断是否违法,风险无法辨别;而后者则清晰地标明了风险所在,至于路该如何走则靠自己去探索,这种局面正好应验了老祖宗的一句话:“随心所欲,不逾矩”。面对这样的转型,一方面企业有了更大的空间,可以在追求企业经济效益方面更加随心所欲;另一方面约束也更加刚性,必须清晰地辩明风险在哪儿,决不能往刀口上撞。
CFO就是一个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应运而生的角色,因为在计划经济下,政府审批代替市场行为,企业的融资很大程度上是企业公关的结果,而不需要考虑市场因素,CFO的职权因为体制限制和市场不健全而缺位,而没有了市场的客观需求,CFO这个头衔也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CFO不能有效地控制公司的财务运作,对公司发展的战略制订也无从参与,角色仅限于作为CEO的会计乃至出纳。正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解放了CFO的手脚,极大地扩展了CFO的舞台空间,但是风险也随之而来。所以如何能够在“随心所欲”地长袖善舞的时候做到“不逾矩”,恐怕是CFO们应该追求的目标和境界。当然,要想不逾“矩”,先要了解“矩”。
直面风险
要想规避风险,自然先要知道风险来自那些方面,而风险的来源无非是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
1.权利和风险是对等的
在很多企业,CFO成为了仅次于CEO的第二号人物,权利大了,风险也就相应大了。
在现代公司治理和法律法规对CFO职责的规定中,CFO直接对股东和外部投资者负责,CFO有责任监督企业的重大经营决策和财务信息的生产过程、有责任确保企业财务会计信息批露的真实性和可信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达到一定规模的大公司的CEO和CFO必须对公司定期报告(年报和季报)进行个人书面认证,这就要求CEO和CFO们不仅要签字担保所在公司财务报告的真实性,还要保证公司拥有完善的内部控制系统,能够即时发现并阻止公司欺诈及其他不当行为。这表明CFO的法律责任进一步上升,CFO对报表的真实性和内部控制系统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2.CFO面临的制度风险
公司制度不规范,或者CEO决策方向偏颇,都会直接导致CFO的职业风险。
按现代企业制度要求,CEO与CFO之间是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关系,由公司的治理结构决定。但很多企业的管理权和所有权并没有实现分离,董事长同时兼任CEO,CFO名义上是公司的内部高管,但CEO一元化、法定化的定位导致了CFO独立性的缺失。如此一来,CFO要向股东负责的角色也就成为向CEO个人负责,公司成了CEO(老板)的一言堂,CFO不过是听命于老板的打工仔。
对于上市公司来说,由于有对外真实披露和解释财务信息的义务,公司CEO若想作奸犯科又不致被公众发现,办法之一就是在财务报表上做文章,而要做到这点,势必要借财务管理人员之手,因此,几乎在每起公司丑闻中都可以看到CFO的身影。
3.最大的风险还是自身
CFO如果自己没有把握好财务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发生问题也是早晚的事。
天狮集团副总裁兼CFO焦文军先生将CFO走上歧途的原因归结为如下三种类型:
* 逼良为娼型:凸显企业制度不完善,CFO的安全受到CEO的影响;
* 讨好型:CFO为保全自己的职位或希望得到什么非法的利益,从而附和于CEO;
* 近似法盲型:说明CFO从业素质不高,根本不懂得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的规定。
心理学研究的结果显示,CFO在发现自己的判断错误时往往会进行自我安慰,认为这么做完全是因为他们听从了老板的旨意。更可悲的是,一些CFO把取悦CEO当作天经地义的事情,无论后果如何都会一丝不苟地去完成,哪怕老板让他去恶意修改财务报表。
代风险于无形
当然有的风险都清晰明了,处于控制状态时,风险也就不成为风险了。因此,规避风险的最高境界是化风险于无形。
1.保持CFO的独立性
要想保持独立性,需要具备如下条件:
(1)专业技能
只有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才能与决策者透明沟通,做出彻底的、合理合法的阐述。CFO所管理的不仅仅是日常的财务报表,更多的工作职责是从公司战略、经营等大的方面着眼。要不断检讨企业架构和内部控制,熟悉管理上的薄弱环节,通过对财务报销、签字等日常工作的处理,发现与制度不符合的问题,立即完善并督促下属执行。
(2)法律知识和法律意识
CFO特别需要具备清晰的法律意识和全面的法律知识,了解法律风险和后果,一旦遇到与企业决策层的冲突,CFO需要冷静地做出对法律的明确判断,并将后果和风险透彻地告诉他们,从而让决策者重新度量整个事情。目前中国企业出现的很多高层卷入重大经济事件的案例中,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某些CFO并不具备扎实的专业素养和法律意识造成的。
(3)面对诱惑克制心魔
冒着巨大风险碰触法律底线,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利益诱惑。在物质利益面前,欲望始终都不是用规则的强制能够解决的问题,惟一的途径就是CFO要克制欲望,这是一名合格财务人员应具备的最普通却又最重要的职业道德。控制物欲,抵制诱惑,保持持久良好的职业道德,才是CFO长期顺利工作的根本保证,也是得以继续发展的基础平台。
2.尽职尽责,充当CEO的防火墙
如果作为CEO决策直接数据提供者和支持者的CFO职业有了风险,CEO的职业也就不会太安全了。
公司的决策一般是由CEO提出战略计划,然后报批高层会议讨论,在讨论中起重要作用的就是CFO,因为真正掌握公司运营情况的是CFO而不是CEO.假如CFO在决策过程中一味顺从CEO的意思,或者出于某种私利而没有从专业的角度考评该战略计划,或者由于没有提供充足的资料让CEO参考,该战略计划很可能没有多大可行性,甚至根本就偏离了公司的最终目标。而一旦决策发生失误,首当其冲的责任就是制定决策的CEO.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好的CFO就是CEO的最后一堵“防火墙”,若在工作中发现了CEO决策的失误,或者有意去为了某种理由而做一些不合乎法规的事情,CFO一定不能一起去做,要用知识和忠诚去说服他。如果CFO和CEO一起去欺骗,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而在某些事情上不顺从CEO的安排,从某种程度上也是对CEO负责的一种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