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网上期刊>期刊名称>期刊内容> 正文

探寻财务人的价值

2007-2-20 17:34 《新理财》·吕晓雷 【 】【打印】【我要纠错

  也许,财务是面临最多考试的职业,职称的和资格的、国内的和国外的,让众多财务人不堪重负的同时并乐此不疲。财务人的价值究竟在哪里?

  在企业各部门中,与管理者所看重的销售、生产、采购等部门相比,财务也许是最繁忙但是最难被承认价值的部门。财务部门既要掌握层出不穷的法规又要应付方方面面的检查,但却在企业内部被认为作用在于被动记录核算其他部门业绩,财务的价值究竟如何体现?

  财务也许是进入门槛最低的一个职业,有半路出家自学成才的、有简单培训上岗的、有经过大学专业学习的,从业群体超过一千两百万。面对如此庞大的从业群体,为什么企业还发出中高级财务人难寻的呼声?财务人的价值究竟应通过何种途径培养?

  朱镕基总理曾在国家会计学院题词“不做假账”作为对财务人的基本要求,引起各界厄叹。一个职业居然被国家领导人要求遵守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可见其社会形象的扭曲程度。财务人应该树立一个怎样的形象?

  探寻数据后面的业务

  任何一个财务人都知道财务会计的职能是反映和监督,但是否对这些职能进行了深入思考?以反映职能来说,什么是如实反映?是反映过程还是反映结果?是表面反映还是深层反映?是反映形式还是反映实质?是主动反映还是被动反映?我们不难发现大多数财务人整天埋头于整理数据做报表,做得晕头转向,但这些报表起到的什么作用?

  财务的基本功就是做对账,算对数,出对表,符合法规、准则的要求,对已发生的业务做一个静态反映。在这一方面,对于财务人的要求是不高的,加之部分企业管理者对财务的表面了解,因此也就造成了财务人虽从业者众但作用发挥不大的局面。财务工作的弹性是比较大的,全在于自身的把握,既可以按照各项规则制度将业务进行如实记录就万事大吉,又可以主动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将整个业务链条通过数据动态连结起来,不局限于一朝一夕以及一个部门。前者与后者的区别也许就是对业务理解的程度,并且决定了是否有能够借以进行有效财务分析的基础。

  财务核算所凭借的是合规的依据,是在既定的流程范围内产生的数据,如同流水线生产,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属于水到渠成的结果,但质量如何,则需要具有专业的判断能力。比如应收账款可收回率的高低远不是一个余额所能表示的,需要分析公司的销售政策、商家的历史记录和经营现状等非财务流程所体现出来的信息,否则容易产生虚假繁荣的表象,一个数字包含了千罗万象的信息。

  对于采购业务来说,价格的波动可能为采购人员无法控制的行业供需关系的变动、产业新技术的影响、国家相关政策的变化等;对于生产业务来说,损耗率的高低可能在于操作工人的熟练程度、物料的品质、工艺技术的影响等;对于销售业务来说,销售额的变动可能由于前期广告宣传、一项具体销售政策的出台、国家鼓励性政策的推出等。所有业务表现在财务上只是一个最终数据,用数据回推业务的过程,就是转换角度站在业务的位置上来看,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否则就真正成了纸上谈兵。

  财务分析是不少财务人每月的必修课,用财务的视角总结过去与展望未来。可以说财务的优势在于对企业业务的全景掌握,劣势在于看的广但不是看的深、看的远,加之核算的目的侧重结果而非过程,所以在此种情形下写出来的财务分析容易流于形式就数字论数字,或者是对数字的整理堆砌,对于业务的指导作用缺乏针对性且有一定程度偏离,因此也自然而然造成了业务部门对财务数据的不重视并容易产生争执。

  并非所有的业务都可以用数据表示,但这些业务同样影响企业的决策。某消费类电子企业在安排10月份的生产计划时考虑得十分周到但却遇到了物料瓶颈,往日顺畅的海外物料采购在并非旺季的十月出现了问题。最后发现,先是国内的黄金周,然后是香港国庆节和中秋节休息,再就是韩国中秋节休息三天,以后中国台湾双十放假,这样一来整个产业链都受到了影响。企业的财务数据显然是无法提供此类参考的,如果眼光只局限在企业内部,所获取以及提供信息受到的局限性可想而知。

  效益来自于部门之外,对财务来说更是如此,在种好自己那“三分地”的同时,也要关注那一亩大田和大田以外的原野。财务人,也许缺乏的就是对业务的关注和叫真,缺乏的是对工作的主动思考。

  财务人发展之惑

  卡普兰在其经典著作《相关性的遗失——管理会计兴衰史》中给建立在财务报告基础上的管理会计总结了三条“罪状”:其一为扭曲的产品成本信息,因为成本核算规则不合理;其二为不及时且过分综合的过程控制信息,因为财务的目的为对外提供报表;其三是因为会计分期的使然,为不能反映企业经营状况变好或变坏的短期绩效指标。追溯管理会计的发展史,因为利益相关者的要求导致外部财务报表在企业中占据了统治地位,根据此相同规则核算的管理会计产生了一定幅度的失真,如按小时分摊固定管理成本,这样交叉补贴就会掩盖某些市场不能支持其成本的产品。

  原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副院长薛云奎教授也在其《会计大趋势:一种系统分析方法》一书中全面地分析了现有财务体系对企业的束缚,提出会计系统既没有能够有效地提高信息的相关性,又没能有效地改进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既没有满足用户财富分配的口味,又没有满足财富分配的决策用途,从而导致会计职业不仅没有找到新的发展空间,而且还正在丧失原有的阵地。因为一元化的财务体系与多元化的反映需求相矛盾,因此才形成新旧财务体系结合产生的并非互补而是无所适从的局面。企业的最终目的是价值最大化,但维系其的是持续增长力,前者可以通过各种财务指标来核算,后者在现有的财务假设和核算规则基础上是无法实现的,会出现企业实现盈利但无法判断增长能力来自何方的局面。

  数据是财务的产品,也是提供业务的内在联系以及之间规律的依据,其准确性直接影响决策的效用,而全面准确的数据信息更是揭示了业务间千丝万缕的联系,能够充分地展现各类资源的合理搭配。在这个方面,财务的价值就体现在其有效信息的加工角色上,如同按照用户的不同口味提供不同的频道节目一样。CIMA主席John Coghlan也有价值创造胜于合规编报的观点,认为财务报表达到相关会计准则的要求并不是最终目的,最终的诉求是公司能够持续不断地为股东创造价值。产业的不同发展阶段和企业在产业中的地位不同,财务的信息重点也就有所变化,如新兴产业面临高初始成本和竞争无序的局面,需要的是企业的优势资源;成熟产业则侧重与老客户的合作,强调成本和服务,关注的是持续获利能力。

  财务的价值同样是以给公司创造的价值来体现的,不过相对于业务人员的绩效,财务人员的价值很难用数字衡量。前者可以用每年给公司带来多少合同额来量化价值,但财务说给公司降低了多少费用,降低了多少成本,这些虽然可以作为量化的指标,不过很难服众。如果说财务人整合流程提高了运营效率,或者说降低了运营风险,但这些改进都是无形的,现有财务核算规则还无能为力。很多公司热衷于搞税收筹划,因为这样能明显地感觉到节约了大笔支出,不过从另一方面来说,税收筹划对企业的影响是换汤不换药,形式上或真或假地符合税收筹划所规定的条款,但是实质上企业的运营质量没有得到根本改观,暂时性的表面修补使得很多深层次的原因和企业“短板”被掩盖起来。

  对于企业管理来说,不能衡量就不能管理,管理是不断反馈的过程。财务贯穿于管理链条的全部环节,负责信息的搜集、筛选、加工与提供,造就了财务人的大局观,从而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与计量和报告为主的核算规则截然不同,侧重决策用途,目的在于产品组合合理化和市场定价。市场的千变万化也需要企业提供方方面面的信息,对信息的全面性、实效性以及相关性要求较高。信息不仅局限于数据,还包括政策法规以及金融信息和行业发展趋势等产业环境信息,对于财务的多元化信息需求则要求更高。企业管理应该说是起于财务并归于财务,战略的实施由预算通过内控、激励再到业绩评价,无不依赖财务数据进行决策、调控、分析,在可靠性和相关性上微小的偏差可能引起致命的变化,财务人,责莫大焉!

  现在,重新向社会展示自己

  形象作为一个人、一个职业群体的无形资产,既能创造超额利益又能负作用于职能的正常发挥。从现实来说,财务人无疑是一个处于漩涡中的矛盾集中点,既要遵守国家法规,又要照顾企业利益,而这两者并不一定是一致的,所以就产生了财务人的工作环境是“灰色的天空”的说法。在还没有达到完全法制社会的环境中,财务很容易将职业天平倾向于企业利益,因此社会形成了财务只是“做”账的普遍看法。

  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下,财务人如何展示自己?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展示自己?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把财务的定位增加了服务内容,把自己服务的部门当成客户看待,为职能部门提供运营所需要的信息。比如说营销部门,提供及时的销售数据,并充分发挥会计专业功能给予分析并提出建议如在商品定价、进入商超时提供最优分析、根据历史记录筛选优质客户等;比如说采购仓储部门,根据生产状况提供最佳采购点与采购量数据,提供比较经济的付款方式等。虽然业务部门有其自身特定的管理方式,但建立在财务基础上的分析还是能给业务部门提供有益参考的。

  用智慧的方式来展示自己的职业本分。如果丧失了职业原则,那么财务人将偏离自身的职业轨道,最终会被社会淘汰。作为各种利益的交织点,财务人不得不平衡各方需求,既要保证自身的面包,又要保证企业业务的合规合法,需要的是在自己承受范围内的处理技巧。企业的存在在于创造价值,但风险与利益是并存且成正比的,财务人将厉害关系摆明了,管理者通常情况下也就不难选择适合长远发展的方面。财务人需要审时度势,找准公司发展的目标,在合适的场合、与合适的人,用合适的方式沟通。

  财务人受管理者思维影响比较大从其财务的态度可以将管理者分为三类:其一为对财务一窍不通,其二为知道财务重要但是说不清楚如何重要,其三要求财务为其服务。财务人需要诊断管理者的“病症”后才可对症下药。对于第一种类型,需要侧重企业运营的合规方面,保持企业的稳健经营;对于第二种类型,则需要通过对制度的确立、对流程的梳理,让管理者摆脱日常杂事,保持企业的高效运营;对于第三种类型,需要财务思想与管理思想进行接轨,保持企业的全面发展。

  用人性化的方式来展示自己的软实力。日常工作中最不能忽略的是财务部门与其他业务部门的关系,因为这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企业运营的效率和效益。如果说反映职能靠的是专业,那么监督就需要一定的艺术,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有理有节但并非凌驾在别人之上,以协同作战的姿态代替对业务的指导,促进相互间的沟通和理解。

  沟通能力弱是财务人的通病。从外部来讲,沟通能力是准确传递公司信息和获取外部资源的重要手段,虽不需要巧舌如簧,但也要思维清晰,能见机行事。从内部来讲,财务要做的是信息的流转和资源的分配,如果没有业务部门的支持,很难想象工作的效果,更不用说跨部门跨功能协作了。说到底,财务人员没有将抽象的专业语言有效转化为对方可以接受的信息,对方一头雾水,当然就会挂上一个书呆子的形象。抽象语言通俗化为财务人必备的能力。

  财务人的学习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学习能力并不代表创新能力,反而养成了理论依赖心理。其实财务的发挥空间仍是比较大的,如果拓展开来,将技术层面的财务严谨全面上升到运营层面,从发现问题转为解决问题,以提供服务代替“挑刺”,让静止的时点数据在时段内运动起来,那时候,财务人也许就脱离了纸上谈兵的形象,被各业务部门的运营者视为不可或缺的参谋。

  光鲜的面子需要实力支撑,也许苦练内功才是赢得尊重的唯一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