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作为资产,主要功能是进行交换,这首先必须要求有现金流入,然后用流入的现金购买生产经营所需的人、财、物,于是就产生了现金流出。现金流入流出要实现数量上和时间上的平衡,通常把现金流入流出的数量平衡称之为现金流的数量结构,而时间平衡则称之为现金流的期限结构。
一旦流入现金超过流出现金,现金沉淀就产生了。沉淀的现金由于没有被使用而不能获得收入,但现金沉淀而引起的时间成本却是必然要发生的,如因借债而流入的现金必须支付利息。正因为如此,企业必须尽可能减少现金沉淀,最理想的状态就是现金沉淀为零。这就必须实现现金流入流出在数量和时间上的完全匹配,通常把这种管理称之为现金的零存量管理。
资金循环的公式是:G—W〈 ……P ……W‘—G’。这一循环过程周而复始就形成了资金周转。在资金周转过程中,上一个资金循环所流入的现金成为了下一个资金循环流出现金的基础。不难看出,只有达成以下条件才能实现现金流入流出的匹配:(1)第一个循环结束后流入的现金恰好与下一个循环开始所需要的现金相等;(2)第一个循环结束后流入现金的时间与下一个循环需要流出现金的时间吻合。
只有在一种情形下才能满足上述两个条件,即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完全按照资金运动过程顺序进行,当第一个循环过程结束后才进入下一个循环过程;第二个循环所使用的资金规模恰好等于第一个循环所流入的现金规模;企业不再从外部取得现金(通过筹资增加企业的现金规模),企业也无需向外部付出现金(通过偿还债务,支付股利而减少企业的现金规模)。此外,还需企业仅生产经营一种产品,产品的生产经营活动均匀进行,交易过程全部采取一手钱一手货的方式,上一循环所流入的现金的增加部分能继续作为下一循环流出,并以利润率不下降为前提。
实际上这些条件很难在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活动中同时存在,原因在于:
第一,企业往往生产经营多种产品。不同产品生产经营的时间交叉进行,因而现金流入流出的时间也是交叉发生的,现金流入流出在数量和时间上不可能一一匹配。此外,由于市场需求的变化,同一产品在不同时期的生产经营规模上的不同也必然导致不同时期现金的需求量存在差异。
第二,企业不可能不向外部付出现金。例如企业债务到期须还本付息,一旦还本付息而不能取得相应的资金流入,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必然中止。即便是股本融资,也面临现金分红的现金流出压力。这意味着当必须对外付出现金时,企业为了保持原有的生产经营规模就必须再筹资,再筹资而流入现金的数量和时间往往与企业对外付现而产生的现金流出的数量和时间不一致。
第三,企业不可能不向外部增加筹资,企业通常为了增强其竞争力必须不断扩大其生产经营规模。在上述周转公式中,是假定上一个循环结束后流入的现金将成为下一个循环流出现金的基础,如果上一个循环流入的现金规模缩小,下一个循环流出的现金规模相应缩小。此时要维持原有的生产经营规模必须要从外部筹资以增加现金流入,但此时外部筹资而流入的现金的数量和时间与企业需要可能往往不一致。如果上一个循环流入的现金规模扩大,下一个循环流出的现金规模也相应扩大,但是上一个循环流入的现金所增加的规模仍然不能满足下一个循环生产经营规模扩大的需要,也会产生从外部筹资的必要,这主要发生在企业的利润率很高或者不断提高的场合。这样外部筹资而流入的现金的数量和时间与企业需要可能往往不一致。即便生产经营活动均匀发生,但是也可能由于客户不能及时支付价款而使得下一个资金循环难以按时进行。这时也会产生从外部流入资金的必要。
美国《CFO》杂志某编辑戏言,“一个优秀CFO必须天生具备明星演员逢场作戏的本领,是否具有八面玲珑的敛财真功,是检验CFO的惟一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