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一世,住房是第一大开销,也是最大的储蓄。可持续建筑在保障人们生活质量的前提下,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能源消耗,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关键所在
建设节约型社会涉及生产、消费、制度、文化诸多方面,需要全社会介入,全方位展开。其中,与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最为密切的,无疑是建筑。而我国民用建筑的质量差、寿命短、耗能高,浪费严重已是普遍现象。
规划缺失造成建筑浪费
改革开放,尤其是近十年来,我国建筑大拆大建,规模之大,速度之快,此前难以企及。然而,多数建筑深陷质次、寿短、能耗高的困境,严重制约着对可持续性建筑的实践。
规划的缺失与尴尬。无论在哪个城市,均有大量的拆除和违章建筑。据北京市环境办公室提供的信息,2005年,全市拆除450万平方米违法建筑,2007年规划拆除违章建筑300万平方米。如果按人均住房25平方米计算,相当于两年就拆除了30万人口的住宅面积。像北京这样的大城市,为什么会有这样大面积的拆除?原因无外乎是没有总体规划,或是有总体规划缺少细节,或是规划、细节俱有,但没有落实。尤其是在我国现行体制下,政府过于强势,权力过于集中,换一届政府就要一个重新规划,这等于没有规划。
急功近利不求持久。建筑是百年大计,但在目前政绩考核和产权制度下,五年或十年以后物是人非的不确定性,使投资和建筑商急功近利,注重当前,忽略持久性。目前,我国的现有建筑存量超过400亿平方米,每年新竣工超过20亿平方米。而住宅的平均使用寿命只有三十年。加固、改建还不如重建,只能一拆了之。特别耐人寻味的是,我国现有的城区改造,中国传统建筑保留的并不多,反而几乎将欧式建筑都保留了下来。
农村建筑更谈不上持久和低耗。农民住宅更新速度更快。在浙江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从外观上完全可以看出住宅的建设时间,几乎没有二十年以上的老房子。住宅节能几乎没有纳入建筑考虑。随着新农村建设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建筑的可持续难题将更为突出。
建筑和消费“买马不配鞍”。只关注房屋外观和结构,不注意节能,使居住用能极为浪费。南方地区夏天高温40℃,但几乎看不到中空玻璃,北京房价超过10000元每平方米,但节能考虑十分有限。如果建房时不考虑节能,建好后再装修,成本将成倍增加。
持久低耗是可持续建筑的内涵
建筑浪费,是我国物资、能源和人力上最大的浪费。如果实现持久、低耗的可持续建筑,我们将有很大的节约潜力。
英国建筑的平均寿命高达一百三十二年,美国纽约的摩天大楼,也多有百年历史。中国的建筑,按人均50平方米计算(居住30平方米,商用20平方米),需要近700亿平方米的建筑。如果按目前平均寿命三十年计,那么,每年更新面积将需要23亿平方米。如果寿命提高到五十年,每年的更新面积为14亿平方米。如果寿命增加到一百年,则我国每年建筑更新面积只有7亿平方米。
2006年,我国钢铁消费突破4亿吨,水泥超过14亿吨,能源消耗总量近25亿吨标准煤。我国超大规模、超快速度的建筑,无疑是高能耗建筑材料迅猛发展的一个主要驱动因子。2005年,我国竣工房屋15亿平方米,保守估计,用钢超过1亿吨。如果我国建筑寿命从三十年提高到一百年,则每年可节省钢材1亿余吨。相应的水泥、砖瓦和建筑陶瓷数量更是惊人。要知道,我国不仅能源、资源存在挑战,矿石资源也十分短缺,2005年我国进口铁矿石2.8亿吨,2006年要超过3亿吨。
可持续建筑的另一节能潜力源于供热和空调,即提高建筑节能水平,减少能源的流量消耗。冬天供暖,夏天制冷,几乎是我国绝大部分地区的实际需要。我国近年来每年新建建筑中,只有10%~15%能达到国家制定的强制性节能标准,80%以上为高耗能建筑。现有城市的400亿平方米建筑中,95%以上是高耗能建筑。
根据天津建筑供热试验,达到建筑节能标准的小区,节能率可达30%.如果天津市都能达到这样的水平,则每个采暖季,天津可节煤100万吨以上。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地区的供热时间多数比天津长,建筑节能水平普遍比天津差。假设全国有10亿人口冬天采暖,夏天用空调,按比较保守的天津的节能率计算,如果达到国家建筑节能标准,则每年至少可节能1亿吨标准煤以上。
有关专家统计,通过建筑保温,管网系统调节、提高热源效率三个方面的改进,我国北方地区采暖耗能至少可降低60%~70%.
多项措施推进可持续建筑
可持续建筑需要从制度安排与实施、市场手段应用及科技研发等多方面入手,全面推动建筑的持久性和能效水平的提高。建筑不同于一般的消耗性物品,是资金含量高的持久性资本品或家庭耐用消费品,其宏观调控需要从长远着手,从规划着手,注重实施。
在制度建设方面,政府要科学、长远规划,确立规划的法律地位,绝不可以因政府的更替而随意更改。而且规划不仅是总体上的,也要细节上的,增加规划的透明度和可实施性。
政府一定要明确房屋产权,尤其是产权的法律保护和长期性。由于建筑的高投入及使用长期性,如果没有完全和长久产权,投资方、承建方和拥有使用方均不可能从根本上重视建筑的长久性。
政府执法要严格。国家有明确的强制性建筑节能标准,但就是得不到执行。城市规划总是随意修改,得不到严格执行。为什么会有违法建筑?管理、执法及建设使用者均应承担责任。既然是违法建筑,就应追究法律责任。而目前执法只是强制拆除,成本由纳税人承担。这样一种制度安排,在一定程度上是纵容、鼓励违法。
建筑不论多持久,毕竟是商品,就需要按市场规律,采用激励机制,促进建筑的持续性和高能效。作为投资商,房屋建筑是百年大计,不应该采用高贴现率或高折旧率。如果贴现率低,投资商一定会注重质量,从长计议。政府要加强市场监管,严防假冒伪劣和偷工减料,规范市场秩序。市场需要提供完全信息给消费者,使之了解建筑的使用寿命、能耗水平,作出正确的选择。政府应该利用税收的价格机制,遏制浪费和奢侈性消费。例如人均住房超过30平方米以上者,要按面积累进征收房产拥有税。政府应鼓励使用太阳能、地热能等清洁能源,减少化石能源消费。对于建筑节能,政府可采用补贴措施,推进房屋节能投资。
可持续建筑,科技创新支撑不可或缺。建筑设计和材料选用,需要通过科技创新,不断提高建筑寿命。意大利一些罗马时代的建筑寿命已在千年之上,现代科技提高建筑寿命潜力巨大。创新建筑材料、新型墙体、门窗和屋顶材料,可以大大提高节能效率。室内通风、供热系统等方面的技术创新可以保障室内空气清新,避免开门窗而浪费能源。此外,需要考虑建筑材料的重复利用,减少建筑更新造成的建筑材料的浪费。
总之,通过提高建筑寿命和节能水平,实现可持续建筑,可以事半功倍,甚至多倍,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一个重要的高效率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