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网上期刊>期刊名称>期刊内容> 正文

一个政协委员关于城市管理的建言

2007-3-17 13:27 《新财经》·刘立新 【 】【打印】【我要纠错

  高企的价、混乱的物业管理、拥堵的交通,这是北京目前存在的问题,牵动着百姓的神经,也牵动着“两会”代表、委员的心,也自然成为李少华今年的提案重点在春节前召开的北京“两会”上,北京市长王岐山将2007年定义为“奥运筹备决战之年”。因此,房地产、物业管理、城市规划等有关城市管理的话题成为本届北京“两会”讨论的焦点。针对这些焦点问题,《新财经》记者对北京市政协常委李少华进行了专访。

  房地产调控不要损害百姓利益

  “房价又涨了,贷款又上调了”,类似的消息让老百姓无所适从——没买房的,迷茫了;要还贷的,负担更重。房地产问题引起“两会”的激烈讨论。据李少华介绍,在房地产方面,目前住房抵押贷款实际上是浮动利率。按照规定,如果利率上调,已经签订住房抵押贷款合同的,自下一年1月1日起要执行新的利率。从2005年到现在,央行三次上调个人房贷利率,这意味着业主的月供水涨船高,无疑加重了老百姓的生存压力。

  “现在房价飞涨,利率又不下调,给老百姓的生活带来直接影响。如果一直这么恶劣地发展下去,老百姓还不起贷款,就只能出售自己的房子。如此一来,自然会影响社会稳定。”说到这里,李少华有些激动。还有一点让李少华担忧的是,在部分房价存在泡沫的城市,泡沫迟早都会被挤出,到那时,房产肯定会贬值,贬值的幅度可能非常惊人。在北京“两会”上,代表、委员们纷纷呼吁:在上调房贷的同时,房价应该下降,以稳定工薪阶层。代表、委员们希望这个问题能引起从地方到中央各级政府的关注。

  李少华对《新财经》记者表示:“央行新政预朝地产泡沫捅刀子,但流血的是老百姓。央行房贷新政策一颁布,百姓便不安。提高利率本意也许在于遏制房地产的投机行为,但朝泡沫捅过去的刀子,最后不可避免地要扎伤老百姓。贷款买房的老百姓,日子过得更苦。”李少华认为,宏观调控缺少对中低收入购房者的保护,其最终结果是“劫富八百,损贫三千”。

  “必须控制房价。”李少华斩钉截铁,“房地产商一味盖房,如果老百姓都不买或者买不起,甚至有部分人还要出售房子,那么,房地产业的危机就无法避免。”老百姓的收入是有限的,百姓买不起房,或者买房后不断上涨的利率让老百姓无法承受,老百姓生活的基本权益将难以得到保障。李少华的声音代表着广大的“两会”代表、委员,更代表着广大的百姓群体:国家对房地产进行宏观调控一定要考虑如何保护老百姓的利益。

  物业纠纷谁来解

  买了房,让人烦心的是什么?没完没了地跑物业。近两年,有关物业管理的纠纷大有愈演愈烈之势。身为中国第一家物业管理公司的董事长,李少华一直关注着物业管理的问题并作深入分析。

  李少华认为北京的物业管理目前存在五大问题:一是房屋质量总体不高;二是擅自改变规划;三是公共配套设施归属权不明晰;四是有关房屋面积,老百姓买房的公摊面积和使用面积到底多少,老百姓心里是一笔糊涂账;第五就是服务问题。这五大问题成为物业纠纷的主要原因,直到现在也没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解决办法。

  多年研究物业管理的李少华也感到困惑,“现在弄不清谁是业主。大业主应该是老百姓,开发商只能算小业主,但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小区的公共设施,开发商想怎么办就怎么办;收费,他说多少就是多少;业主委员会,他说成立就成立,他说不成立肯定成立不起来。”有数据表明,北京市乃至全国发生的物业管理矛盾,80%的责任在开发商,只有20%的责任在老百姓或其他方面。购房后,谁来保护购房者的权益已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

  老百姓处于弱势地位,出现问题,取证难,过程复杂,诉讼成本高,即便自己的权益受到损害,很多人也不愿去维权。物业纠纷得不到有效管理解决,是国内大部分城市存在的普遍现象。

  李少华通过对国内外物业管理的研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解决物业管理问题,关键在于合理调整管理机构。他在提案中建议,北京的物业管理应该向深圳、上海、成都学习。上述三地的做法是:设立一个市级的实体机构——城市管理委员会,这个机构把物业管理所涉及的有关部门综合在一起,区里有、街道也有,形成一套管理体系,有了问题就有人管,这种方式适合中国国情。

  李少华认为,应该靠行政手段解决物业管理的问题,建立相应机构替百姓说话,而不是采用所谓的“民主”。业主委员会有时也只代表部分人的利益,出现矛盾在所难免。

  “构建和谐社会,社区是基本元素,社区和谐重在管理,而管理首先要看政府。而现在,政府似乎不愿出面,为什么?这当中可能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部分政府官员和开发商之间有着难以说清楚的关系。”李少华的不解,可能正道出了问题的症结所在。

  城市规划如何解决北京交通拥堵

  上班堵,下班堵,非正常上下班时间也堵。北京拥堵的交通是每年“两会”必提的问题,但现状却没有根本改观。“在搜集老百姓意见和建议的过程中,反映最多的就是交通问题。”李少华认为,导致北京以及其他很多城市交通难题的,是城市规划在功能分配上不够合理。

  房地产业的发展改变了北京的环境,但在发展房地产业和改造城市的同时,忽略了城市规划。李少华给记者举了例子,“天通苑,几百万人的居住量,居然没有大型商业区,更谈不上办公区。这里的居民分属各行各业,上班地点也分布在北京的各个角落。如果早晨从高空俯瞰北京,就如同蚂蚁搬家。”

  “做规划时,缺乏对城市功能配置的考虑。每届领导班子都在作规划,但新一套班子上台就会不断改变原来的规划,而且多是着眼于眼前利益,很少从长远利益考虑。”

  目前,北京的城市规划中,住宅区、商业区、办公区是分离的,空间的分散导致出行工作、生活空间半径太大,也造成交通堵塞。在城市规划格局上,李少华建议借鉴香港经验。在香港,住宅、商业、办公区有效融合,一个站的源头就包含商业区、办公区和住宅区,这样可以缓解人群活动高密度交叉造成的通行压力。

  由于路途遥远,住在天通苑或者南城的居民要买车。据统计,北京汽车拥有量已达290万辆,而且还在以每天2400辆的速度递增。到2008年,将超过300万辆。几年前,专家曾预测,当北京汽车数量达到300万辆车的时候,北京将变成一个巨型停车场。就城市平面面积而言,除去楼房占地、公共用地等,数百万辆汽车将无处可停。

  这一点让李少华非常忧虑。在上届“两会”上,他就提出政府应该支持办立体停车场,企事业单位要办公共停车场。“政府要加大力度,医院、学校、机关等要建立停车场,让老百姓办事方便。解决停车问题刻不容缓,否则以后马路就是停车场。”

  记者手记

  上世纪90年代初,李少华辞去外企驻华首席代表职位,创办了国内第一家城市管理公司,李少华坦言自己像一个在帕米尔高原上的拓荒者,服务于城市管理。

  李少华的头衔众多,北京市工商业联合会副会长、三替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等,他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批私企劳模。让他快乐和欣慰的是,可以做百姓的代言人。“老百姓关心的问题,政协委员关心的问题,也是我们市长关心的问题。”北京市市长的一句话让李少华非常感动,也让他感到自己肩上的重任。

  翻看李少华几大本厚厚的提案和各部门回复提案的材料,我能感受到一个政协委员执著的勇气和他胸中回荡的浩然正气。透过他,我隐约看到一群“两会”代表、委员的身影,他们在为我们民族的勃兴和国家的强大出谋献策,深入考察,奔走疾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