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网上期刊>期刊名称>期刊内容> 正文

如何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质量

2007-2-11 16:28 《会计之友》·郑劬 姚世斌 【 】【打印】【我要纠错

  搞好财务管理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但目前多数企业的财务管理质量不高,为此,本文从经营预算、成本管理和货币资金流量管理、全面资产管理等方面入手,探讨了提高企业财务管理质量的途径和方法。

  企业财务管理是根据企业资金运动的客观规律,正确组织财务活动和处理财务关系,并以企业获得最佳经济效益为目标建立的一整套管理机制。它渗透和贯穿于企业一切经济活动之中,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起着综合控制、综合平衡、综合反映、综合监督的作用。目前,多数企业的财务管理现状却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流动资金不足、成本意识淡薄、资产管理混乱等方面,这些问题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阻碍,既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营压力,也给国家带来了经济损失,提升企业财务管理质量迫在眉睫。为此,笔者针对企业财务管理方面的薄弱环节,从以下方面入手,探讨提高企业财务管理质量的有效途径。

  一、做好财务预算作为提高企业财务管理质量的切入点

  财务管理的核心是资金运动,而多数企业存在的问题是流动资金不足。要改善这种状况,把有限的资金合理有效地运用到生产经营中去,就必须做好企业的全面预算。全面预算包括特种决策预算、日常业务预算和财务预算三方面的内容。财务预算是全面预算体系的最后环节,可以从价值方面总括反映经营期间的决策预算和业务预算结果,在财务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是提高财务管理质量的主要切入点。

  (一)明确财务预算目标

  财务预算是一系列专门反映企业未来一定预算期内预计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收支等价值指标的各种预算的总称,具体包括现金预算、预计利润表、预计资产负债表和预计现金流量表等内容。财务预算的目标是以企业经营目标为前提的。企业经营目标包括利润目标以及为实现这一目标的其他相关目标,如销售收入目标、成本控制目标、费用控制目标等。企业只有综合考虑各项成本开支,对相关的经营目标及财务预算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及平衡。财务预算目标就是围绕企业经营目标而事先从财务上做出的匡算,只有做好企业预算工作,把企业的财务管理落到实处,才能实现企业经营目标。

  (二)遵循企业预算的基本原则编制企业财务预算

  一个企业的财务预算方案是否合理,主要是看预算数据是否真实科学。只有制订出合理可行的预算方案,才能在预算执行中不出偏差,更好地落实各项制度,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强化财务控制,确立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中心地位,从而带动和推动企业各项工作目标的顺利实现。因此,企业预算应该遵循由下而上,由内到外,由总到分的原则,在反复调整过程中完成。由下而上就是说预算数据要从基层开始收集,将基层单位的营业收入,成本开支,利润完成指标进行汇集,再将管理部门费用开支标准进行核定,加工整理后与有关人员进行认真的沟通和论证,制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企业预算方案。同时要强化各项基础工作,使生产经营各个环节的员工都有指标意识,保证各基层预算指标的完成,为企业预算目标的实现营造必要的条件。由内到外是指企业的预算方案要在内部指标和外部环境相结合的情况下确定,只有这样数据才精确。由总到分的原则是指要全面兼顾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在制订预算时,要顾全大局,从整体利益出发。

  (三)结合企业客观实际编制好财务预算报告

  搞好企业财务预算工作,既能使企业管理者目标明确,又能使企业员工明确自己所承担的责任和任务,自觉地为完成各自的目标而勤奋工作,同时可以促进企业管理,落实各项管理制度,杜绝一切不必要的开支和浪费现象,为企业财务管理部门提供可靠的分析数据等。根据企业的经营目标,科学合理地规划、预计及测算未来经营成果、现金流量增减变动和财务状况,并以财务会计报告的形式将有关数据系统地加以反映,编制财务预算表。财务预算表由预算损益表、预算现金流量表、预算资产负债表组成。财务预算的期间一般为一年,并与企业的会计年度保持一致,以便于在实际的经营过程中对财务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分析。

  二、增强成本控制作为提高企业财务管理质量的有效途径

  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质量,对企业成本的控制与管理势在必行。在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经营环境发生了剧变,企业成本不仅包括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有形的物料及人力的消耗,还包括企业的规模、市场开拓、企业内部结构调整等无形的成本因素。成本控制已成为企业各个部门的共同职责,它应该由企业所有部门和员工通过全过程、全方位的共同努力来完成。若成本控制只在财务和生产部门进行,就必然会使控制的范围和能力受到限制,控制的效果不可能达到理想状态。在建立法人治理结构的现代企业制度营运中,当同类产品的质量和性能相差无几时,企业的竞争主要偏向于价格,而产品价格主要是由成本构成,可以说企业之间的竞争就是产品成本的竞争。成本控制必须是全过程的控制,不仅仅是控制产品的生产成本,而是产品寿命周期成本的全部内容。实践证明,只有当产品的寿命周期成本得到有效控制,成本才会有显著降低。而从全社会角度来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节约社会资源的目的。要增强成本控制与管理的约束力,必须弄清成本控制的途径和手段。

  (一)总结企业成本管理失控的原因

  当前,虽然大多数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进行了改革,基本上适应了企业的实际情况,但在某些方面还没有落到实处。从企业的外部环境来看,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扩大,许多外部因素都成了企业成本控制的绊脚石。比如,原材料、动力价格上涨,工资增长速度高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利息负担过重等因素都导致了企业产品成本升高。此外,三角债不断增多,也致使利息支出在成本中的比例越来越大。而从企业内部环境来讲,导致成本失控的原因主要包括:企业的成本意识淡薄,材料采购成本缺乏限制,现有成本管理体制已不适应成本核算需要,成本控制面比较分散,造成成本核算混乱的不良局面。

  (二)竭力减少影响成本管理的内外因素

  在市场经济体制和企业改革发展的今天,企业不是生存在真空里,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壮大与周围环境密切相关。企业外部起什么风,企业的经营环境就会有什么浪,企业要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客观要求具有良好的外部环境。企业应当注重对外部环境的沟通与建设,企业生产经营工作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政府和人民群众的理解支持,成本管理中的材料因素也与外部环境密切相关。企业加强成本管理与控制,应重视外部环境建设,有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企业经营管理者就等于拓宽了经营视野。

  (三)完善企业成本控制体系,增强成本管理的科技含量

  加强企业成本管理,从降低生产经营成本着眼,力求最大限度地消除企业内部管理不到位的深层次问题,竭力减少成本管理失控因素。建立良好的机制和完善内控制度不能只是确立几个条款,喊几句口号,而是应该考虑系统性和科学性。首先,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者要提高认识,转变思想观念,经营管理意识要与市场经济环境相适宜,克服思想认识上的偏颇,树立现代企业管理的新理念;其次,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者要抓好管理技能知识的学习更新,积极参加各类工商和财务管理培训班学习深造,改变传统的守旧管理方式,确立新的管理理念,采用创新思维和较为科学的管理手段;第三,确立机制和完善规章制度时要有系统意识,尤其是在建立和完善企业内控制度时,要考虑制度是否成体系,一些企业的成败经验和教训表明,不成体系的规章制度再多,也没有成体系的一项制度所发挥的效果好,建立成体系的制度,在运作过程中客观上减少了人为因素,体现的科技含量较高,无疑提高了生产经营和财务管理的质量。面对众多致使成本失控的因素而言,企业完善成本控制体系,并依据这一体系,通过预测、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充分地发挥成本控制体系的作用,探索科学有效的成本管理方法,达到降低成本消耗,提高企业财务管理质量和经济效益的目的,建立一套完整的成本管理方法势在必行。

  三、把企业货币资金流量管理作为提高企业财务管理质量的命脉

  资金是企业生存的“血液”,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资金活,生产经营就有生机,所谓“一活百活,一通百通”就是这个道理。如果资金不能有序流动 ,就会“沉淀”或“流失” ,得不到补偿增值。货币资金流量是表现资金占用的形态,是资金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是经营活动的命脉。由于目前企业之间相互拖欠资金的现象日益突出,三角债现象极为严重,使得有些企业的流动资金不足,资金周转缓慢。为了增加企业的货币资金流量,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的连续性,企业必须下大力做好货币资金流量的监管工作。

  (一)落实企业内部货币资金的管理制度

  落实企业内部货币资金的管理制度,应把出纳员和会计分开,业务由不同的执行人员完成,防止出现漏洞;及时清理货币资金,做到日清月结,账与物相符;在严格遵守国家现金管理条例的基础上,强化收支凭证的管理,对内外凭证、收据发票都应严格审核。可通过将工资奖金与工作目标挂钩的方式激励员工,竭力增强全体员工的货币资金流量意识,促其提高工作效率。

  (二)提高货币资金使用效率

  管好资金及运作,努力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确保企业资金的正常流通与安全,是财务管理者不容忽略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标,企业必须寻求一种行之有效的资金管理方式。目前有不少企业面临着资金管理方面的疑难问题,这些负面现象给企业加强资金管理增加了难度。据不完全统计,一些企业存在的不良现象大致有三个,即:资金入不敷出,存在资金缺口;资金被挪用、被挤占以及叫人头疼的“三角债”。企业财务管理的当务之急就是如何解决好这三个问题。企业要提高货币资金的使用效率,首先,应当尽可能使货币资金流量同步进行。所谓货币资金流量同步,就是企业应尽可能地使货币资金流入与流出发生的时间趋于一致,使其所持有的交易性货币资金余额降到最低水平。其次,还要抓好开源节流,增收节支工作,可通过短期筹款和投资来调剂资金的余缺。第三,对资金实施跟踪监管,做到专款专用,防止资金被挪用和形成新的“三角债”。企业加速应收账款的回收,可以采取多种办法,比如给客户规定一定的信用期,制定相应的折扣政策和现金折扣政策,对用户在产品价格上给予一定的优惠。

  (三)确定最佳货币资金持有量

  确定最佳货币资金持有量,可采用成本分析模式,包括资金成本、管理成本、短缺成本。资金成本是指货币资金作为企业的一项资金占用所付出的代价。管理成本是指企业有关管理货币资金人员的工资,安全措施等费用。短缺成本是指企业持有货币资金的不足而使企业承受的损失或付出的代价。最佳货币资金持有量就是这三项成本之和最小的资金持有量。企业应按照存货模式管理要求确定企业货币资金持有量,采取最佳经济批量的方法。具体包括提前订货,企业发出订货单时,按照尚有存货的库存量来确定订货;存货陆续供应和使用各批存货陆续入库,使存量陆续增加,尤其是产成品和在产品的转移几乎总是陆续供应和陆续耗用的;保险储备,每日需求量是不断变化的,为防止发生短货或者供货中断,储备一些必要的存货是安全的存量,但要以储备成本最小的储备量为最佳。

  四、加强全面资产管理作为提高企业财务管理质量的重要内容

  企业效益来自于企业整体资产运营效率,企业资产运营效率高,必然带来较高的收益,从而获得较大的效益。因此,企业财务管理必须放在提高企业资产运营能力上,尽可能减少资产闲置,使企业生产能力达到最大化。这就要求企业综合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企业整体协作能力不断加强,要求企业营销能力增强,实现产销最大化,全部产品无积压,加速企业资产流动,让资本在流动中得到增值。在一定的销售利润率下,企业资产流动越快,其所带来的总利润就越高。所以企业财务管理必须把加快企业资产流动放在首位。加快企业资产流动也是防止企业资产贬值的有效方法。

  全面资产管理还在于加强企业资产安全性管理,防止企业资产流失,蒙受损失。企业资产流失一方面滋生管理腐败,更重要的是使企业资产低效率运转,严重影响企业效益。企业必须建立起资产安全防范机制,从财务和实物两方面加强对企业资产的监管。另外,加强企业内控制度,不要留下可乘之机。总而言之,全面资产管理就是要加强企业资产安全性管理,提高企业资产流动性,从而提高企业整体经营效率,最终达到增加企业效益的目的。

  总之,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家“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的出台,在整个管理范畴中,财务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者们最关心的问题。为了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企业必须依据财务数据,做出正确决策。除国家不断完善政策法规外,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转变思想认识,更新经营管理理念,建立健全内控管理体系,把财务管理放在企业管理的中心位置上,从经营预算、成本管理和货币资金流量管理及全面资产管理等方面入手,认真查找企业财务管理方面的薄弱环节,努力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