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 《香港经济日报》消息,港府公务员有望加薪。香港公务员加薪一般会“盯住”一个参照物,之前的参照物是大企业,即员工数在100人以上的大公司。最新的消息称,中小企业也纳入了决定港府各级公务员是否加薪、加薪多少的参照范畴。
港府公务员加薪不忘盯住中小企业,主要原因有二。一来,香港以中小企业为主,由于市场化与国际化程度相对较高,多数企业目光相对长远,即使在资源性产品价格上涨的时候,也可能通过小幅加薪来提高劳动生产率,以期利润不至于受到太大影响。二来,港府不希望公务员加薪太快、太多,因为政府与企业在薪酬方面的做法如果差得太远,其在公众中的形象与声誉就会受到影响。
港府的这种做法或许能给内地借鉴与启示。2月初,央行货币委员会委员樊纲说,加薪能有效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引起了各方讨论。
其实,早在去年年初,国家发改委下面的一个研究机构就曾提出过“升值不如加薪”的政策建议。但问题的关键是——中小企业到底有多大的加薪动力?
在分析这一问题之前,须先清楚两方面的形势。一是现在外资并购势头与国企垄断地位都在上升,内生性市场资源越来越向这两股力量集聚;二是虽然现在流动性过剩,但地方政府仍然乐此不疲于“财政倾销”,由于竞争过度及恶性竞争,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在不断上升,但是利润率却在不断下降,同时,技术进步程度也较低。在这样的情形下,中小企业几乎没有加薪的动力。
从当前情况来看,强迫企业加薪实在不是一种好办法。蒙代尔与麦金农曾说,如果工资价格上涨的速度与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相匹配,那么,汇率就可以不升值。现在的情形是,工资增长的幅度一方面不及劳动生产率的上升幅度,另一方面又不能与通胀导致的资源性产品价格上涨并驾齐驱。我国实际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速度并没有一些官员所说的那么喜人,就算如樊纲所言,每年以6%的速度增长,中小企业的增幅也还要差一大截。
事实上,细心的人会发现,已有零星的珠三角企业开始主动给员工加薪。加薪并非是出于对严重缺工的无奈,相反,他们开始如香港中小企业一样,视加薪为一项激励法宝。给员工加薪不单单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同时还为了技术革新。知识、人力资本及技术的积累与创新,能为企业带来利润,哪怕劳动生产率相对比较低,只要利润高于研发成本,企业就会去“冒”这个“险”。 但毕竟,采取如此行动的企业是少数中的少数。
大企业是尊贵之身,受行政资源与市场资源的宠爱并不足为怪。不过,香港始终没有把中小企业抛到脑后,甚至连港府公务员加薪的方案,也要不顾许多高级公务员的异议与反对,将中小企业薪酬水平也纳入参照范畴。相比这下,内地同样是内生性资源向大企业靠拢,但小企业的尴尬处境不但没有多大改善,反而在一些经济学家高举的“高投资回报率”的灯红酒绿中被不断蹂躏,这是何等巨大的反差。
退一步讲,虽然不宜“强制”中小企业加薪,但置之不理肯定也不是上策。如果社会保障体系仍然无切实改善,如果高垄断福利仍然不向普通民众输出,外资又在“财政倾销”中享受鱼水之欢,那么,受冲击的将不仅仅是缺工企业与产业。这绝不是“破坏性开采”的策略,而可能是整个经济大堤决口的前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