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网上期刊>期刊名称>期刊内容> 正文

北京合作建房再遇拿地尴尬

2007-5-9 17:11 《新财经》·王丽云 【 】【打印】【我要纠错

  北京合作建房组织虽历经了三年的努力,但拿地工作却依然广种无收在广州的合作建房者们开始在拿到的地块上建第一个合作建房项目时,以于凌罡为首的北京合作建房参与者们却再度失望了。他们虽历经了三年的努力,拿地工作却依然广种无收。

  3月19日,北京市国土局发布消息称,北京市花园北路25号地被华纺房地产开发公司、江苏恒佳置业有限公司(投标联合体)竞得,成交价格1.238486亿元。

  于凌罡曾为通过投标拿下这块地付出巨大努力,如今却花落别家。拿地似乎成了北京合作建房组织面前不可逾越的障碍。

  合作建房遭遇五连败

  北京市土地储备中心公布的花园北路25号地块标底价为9310万元,依此计算,投标价1.18亿元为最优标价。由于土地采取招标方式出让,并非价高者得,投标价格超过标底价20%,即超过1.18亿元将只会象征性得到2分。因此,投标价格过高也不行。

  算上蓝城(北京合作建房组织成立的公司),一共有9家企业或投标联合体参加了这块地的竞标。开标结果表明,9家投标者中有5家标价命中“环心”,投标价格在1.18亿元左右。蓝城标价最低,9900万元的标价是唯一在1亿元以下的。

  不过,这次蓝城好像已经解决了资金难题,像其他开发商一样,其承诺地价款会一次付清。但“开发商资质”一项却成为了蓝城的弱项,这一项分值是10分,其他投标者资质多为一级或二级,蓝城的资质一项却为“暂无”。

  等待蓝城的结局,恐怕早已注定是再一次失败。在此之前,蓝城已先后在新中街1号地,芍药居甲2号地块,工体4号地、大屯地块等“拿地攻坚战”中吃到了四连败。此时的于凌罡就像希腊神话中被上帝惩罚的西西弗斯一样,一次又一次费尽艰辛把石头推上山顶,石头却一次又一次从山顶滚落。

  于凌罡告诉记者,由于合作建房者们是自住性建房,不对社会发售,因此,把地给合作建房组织不会出现烂尾楼、囤积地情况。而且,合作建房组织的资金筹集有保证,所有钱已经存放在指定资金监管账户,不会出现拖欠银行贷款等问题。最重要的是,合作建房组织承诺,在花园北路地块上建设的住宅80%以上将是小户型,均价在每平方米6500元左右,比附近楼盘每平方米11000元的均价低出很多,对抑制周边房价能起到一定作用。

  北京土地储备中心市场部部长田锋告诉记者,政府也在考虑社会价值问题,而且已经把这项算进了“综合印象”评分里。不过,“综合印象”分仅有5分,即使蓝城得到满分,仍难以追回在“开发资质”一项中输掉的分数。

  不改变游戏规则,合作建房前途渺茫

  于凌罡也知道,在现行的土地“招拍挂”规则下,合作建房拿地非常困难。由于目前的拿地游戏规则是为开发商们量身定制的,因此,合作建房组织要么变身为房地产开发公司,要么就要选择合作者。

  显然,后者对蓝城来说更现实一些。不过,寻求有实力的开发商们合作并不是一件容易事。合作建房形式目前并不被大多数开发商所接受,在开发商眼里,普遍存在“合作建房会抢开发商饭碗”想法。

  “试想一下,全国各地合作建房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不就意味着全国各地开发商们要无米下锅?”一位开发商老总告诉记者,在一切政策未明了的情况下,开发商们宁愿对合作建房保持沉默态度。

  在这种情况下,蓝城从开发商圈里找到有实力的合作伙伴已是很难。于凌罡也意识到了这点,他呼吁土地管理部门改变土地“招拍挂”的游戏规则,制定一套容纳更多建房形式的土地出让制度。

  “据我们调查,北京市约有8000万平方米的土地被囤积。”于凌罡说,目前,北京85%的房地产项目三年内无法按时交付,35%的项目甚至十年内无法交付。很多开发商拿地回家仅仅是为了囤积,梦想着靠土地升值赚地钱。大量土地闲置是对资源的浪费,同时对政府税收也是损失。

  于凌罡说,大多数国家的房地产开发是分为土地、设计、建设、营销等六个环节来进行的,房地产开发商仅仅是一个连接这六个环节的纽带,而在国内这一规则被扭曲,开发商既是拿地的公司,又是设计的公司,更是卖房子的公司。一切房地产开发环节皆被开发商控制,其直接后果是在市场需求大于供给时,开发商利用垄断哄抬房价。

  于凌罡还建议有关部门对评标委员会实行问责制度,实行“谁做主的地,谁负责”体制,经评标委员会手中拍出去的地,如果在规定时间内没有开发或被开发商囤积,应追究评标委员会成员的责任。

  合作建房遭开发商狙击

  在财大气粗的房地产开发商们的夹击下,合作建房组织越发显得势单力薄。在大屯地块的竞争中,保利地产以高出对手1亿多元的报价轻松摘牌,而面对这一天价,于凌罡及蓝城的合作者们只有摇头轻叹。

  “合作建房一要控制房价,二要根据自己的实力,选取总价不太高的地块参与。”根据于凌罡摸索出的北京土地市场竞争经验,蓝城不能与大开发商正面冲突。于是,花园北路25号地成为蓝城四连败之后,苦心寻觅到的合适地块。

  然而,事实出乎于凌罡的意外。花园北路25号地不但有住总等有实力的大开发商参与投标,还吸引了有地产教父之称的任志强旗下的华远盈都房地产公司。

  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一向在拿地方面颇有研究的华远这次报出了1.35亿元的最高价,而根据招标规则,这一报价同样属于“没戏”。

  华远与蓝城报价一个最高,一个最低,两者报价相差近4000万元。

  当天到场的房地产开发企业代表大都拒绝记者采访,在投标工作结束后匆匆离场。一位不愿透露身份的房地产企业代表告诉记者,如果这次不是合作建房组织参与,这么小的招标会上一般见不到那些巨头开发商。

  于凌罡告诉记者,在这块土地的现场踏勘工作上,他也遇到了麻烦。“第一天打电话说没时间,要第二天下午,到了第二天下午又说没时间,一直到第三天才让进去,但只让匆匆看了几眼,没有太多时间进行仔细查勘。” 于凌罡说,自己参与其中才发现拿地有多难。

  合作建房渴望政策支持

  从目前情况来看,能否获得政府有关方面支持,是决定北京合作建房事业能否获得突破的主要因素,但政府方面一直对此事保持沉默。

  北京市建委及北京市国土局有关负责人都先后拒绝接受记者采访。北京土地储备中心市场部部长田锋十分谨慎地说:“只能告诉你,一切都会按照规则来。”

  据于凌罡透露,2004年8月,他在北京市国土局咨询有关政策时,有关部门负责人就明确表示,没有法律禁止个人合作建房,而且北京的土地“招拍挂”政策也允许个人参与,只要个人合作建房组织能通过市场途径拿到地,后续开发工作不成问题。

  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调控北京房价是北京市政府目前的主要任务之一。日前,北京市有关领导提出了“两个一千万”工程,即在未来五年内建成1000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和1000万平方米限价房。北京市政府稳定房价的决心十分坚决。

  “在此前提下,鼓励个人合作建房可以帮助政府尽快实现稳定房价政策。”于凌罡说,“希望政府方面尽快出台规范合作建房的法规,使个人合作建房事业得到承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