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网上期刊>期刊名称>期刊内容> 正文

行贿高手圈来的

2007-4-17 10:8 《新财经》 【 】【打印】【我要纠错

  “飞天帝国”从行为学角度上看,造成违法犯罪行为泛滥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监管不健全,在一定程度上,监管缺乏程度与违法行为的泛滥程度、严重程度是成正比的。这一规律在上市公司圈钱行为上也是适用的。对圈钱行为的监管缺位到了什么程度?看看圈钱高手邱忠保的大胆行为就知道了。

  邱忠保的发家史,还得从上世纪80年代初讲起。当时,上海小市民邱忠保和其父一同到西安淘金,凭借着特有的精明,自己开了一家五金公司,随后成立了西安飞天五金、家电经营部和工贸公司,通过倒腾当时的紧俏物资积累了原始资本。此后他开过超市、办过食品厂、开过酒店,生意场上一直顺风顺水。

  1993年,邱忠保重回上海滩,搞房地产开发,为拿到地皮不惜铤而走险,对相关人员进行贿赂,结果因犯行贿罪被判刑。

  两年后,邱忠保出狱重回西安。虽然蹲过大牢,但邱忠保仍然不思悔改,依旧我行我素地实施“行贿经”,邱忠保对有利用价值的人格外“照顾”,因此,在西安,他依然吃得开。也就在此时,邱忠保获得了银行提供的2000万元资金。利用这笔钱,他在房地产行业纵横驰骋,资产迅速膨胀。同时,邱忠保以“飞天”命名的众多公司构筑起“飞天帝国”,进入了其生涯的顶峰。

  邱忠保构建“飞天系”的圈钱行动,在2000年曾小试牛刀。当年6月,西安飞天科工贸集团进入ST海洋。但不到一年时间,飞天集团就以接手时的每股2.206元的价格,迅速将ST海洋股权悉数转卖给北京清华科技园。就在邱忠保和他的飞天集团从ST海洋全身而退后不久,ST海洋即爆出担保和债务黑洞,并被勒令退市。

  2001年前后,邱忠保以其掌控的飞天集团为平台,开始发力资本运作,在三年多的时间里,相继成为福建三农、ST龙昌和浙大海纳的实际控制人,“飞天系”渐次浮出水面。据称,邱忠保此时坐拥资产达到10.7亿元,可谓盛极一时。

  但是,看似如日中天的飞天集团,实则外强中干。邱忠保通过圈入上市公司,进而不断套用上市公司现金,维持着“飞天系”的资金链。问题在于,邱忠保之所以这样恣意妄为,在实施时并没有受到太多阻碍,这一方面是由于法律法规的欠缺,更重要的是,相关部门的监管缺位。

  据了解,邱忠保圈上市公司的目的,仅仅是为其豪赌提供资金,他在不到五年的时间内输掉了8亿元,而这些钱全部都来源于上市公司。而且,邱忠保在圈钱时基本不做掩饰,其在挪用公司资金方面极为大胆,感觉某个项目不错,随手就能甩出几千万。有时仅凭一个电话,他连借条都不打就能借出1亿元。邱忠保之所以这样大胆,其所控制的上市公司内部监控不健全难脱干系,在他的“虎威”之下,监管措施全部成为空设,完全没能起到应有的监督作用。

  最后,邱忠保圈入的三家上市公司经不住折腾,纷纷曝出财务问题,而邱忠保也被监管部门调查。2006年2月25日,上海市公安机关以涉嫌挪用资金罪将其逮捕,结束了其短暂的“圈钱”生涯。

  其实,圈上市公司的行为,在我国证券市场中并不在少数,除了邱忠保的“飞天系”之外,市场上还曾经存在“彩虹系”、“鸿仪系”、“德隆系”等资本玩家在市场中大肆圈钱。而圈钱的结果,则是怨声载道的投资者、风雨飘摇的上市公司和破破烂烂的资本市场。

  管理层认识到圈钱行为的危害性,并开展了专门的“清欠行动”,现在市场上敢圈上市公司的玩家,已经不多了,但这些玩家圈钱的手段及目的,还是值得我们深思。圈钱行为很有可能以其他方式死灰复燃,这将是监管机构在2007年这个资本市场监管年中遇到的挑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