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具有非常丰富的企业管理运营和咨询经验,在实践中总结出了一套对企业价值进行评估的模型,虽然与主流的企业价值评价方式有很大的不同,但是比较管用。在此刊登出来,并不代表杂志的观点,也希望读者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企业管理之所以需要企业价值评价,乃是因为一方面企业存在与运作不论其自身状况,还是所处环境都变得日益复杂,很难再通过单一的途径和方法对企业存在状况和运行效果作出有效判断;另一方面,企业经营者(或委托人)需要动态掌握企业的存在状况与运行效果。
可是企业价值的认知与评价本身却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笔者在这里试图通过对企业性质与机理的理解和经营管理企业的体验感悟,对企业价值评价的途径和方法进行探寻,期望对企业CEO和CFO们评估企业的价值有所借鉴。
一、从对企业的认知出发
要对企业价值进行有效的认识和判断,首先要对企业本身进行有效的界定,如果不能弄清这个问题,很难真正对企业的价值进行有效的评价。
何为企业?这看起来是一个不是问题的问题,但实际上并非如此。首先,持不同价值观的人,对企业就会有不同的认识。
世界上的商业模式主要有四种:其一是犹太人模式;其二是中国人模式;其三是美国人(新教徒)模式;其四是日本人模式(各商业模式的性质、特征、优劣等在此不赘述)。不同的商业模式实质上是不同价值观驱策下的行为结果,不同的商业模式决定了对企业本身不同的态度和认识。
存在决定意识。由于遭遇灭国之灾,犹太人不得已而散居世界各地,缺乏民族母体的保护支持,一切只能靠自己,所以炼就了超强的独立生存发展能力,形成了以财富为核心的价值观(财富是通用生存发展资源,具有完全充分的可交换性,最适宜居无定所者)。在犹太人眼中,只要价格合适,一切皆可交换,所以他们对待企业的态度非常开放自由:企业是商品(财富)的生产工具,而其自身又是商品(财富)。中国人因为几千年的自然经济社会生活,习惯于封闭与自我体验,同样炼就了超强的独立生存发展能力,但却形成了不同的以“业”为核心的价值观(“业”是稳定的生存发展资源,虽然可交换性差,但在稳定封闭环境中,最具价值),在中国人眼中,企业就是自己希望的基础和象征,是不可以轻易交换失去的。美国人因为自己没有历史,所以一切源于创造,创新既是他们的无奈,也是他们的选择,所以他们对企业的基本态度与犹太人基本一样。日本人身处狭窄岛国,自然资源贫瘠,有效控制与运用资源无疑早已经成为他们的基本价值观,所以规范是他们的无奈也是他们的选择,其对待企业的基本态度与中国人大抵相同。
这四种商业模式,内含的不同价值观,对应到对企业的基本认识和态度,实际上可以表述为:开放态度(犹太人)、次开放态度(美国人)、封闭态度(中国人)和次封闭态度(日本人)。
在对企业持开放态度的欧美,企业交易和委托经营管理早已经是普遍存在的,强强联合、小吃大、弱吞强的事例可谓比比皆是。在这些交易或委托经营管理的活动过程中,他们普遍适用的是满意和有效原则。也就是说在企业面临交易或委托经营管理时,双方只需要对企业的价值性进行简单的判断,即可有效进行,因为在他们眼里这只是商业活动而已。相反在对企业持保守态度的中国和日本,企业交易和委托经营管理,则更多还是属于无奈范畴内的事情,只可能出现大吃小、强吞弱的情况。因此,在这些无奈的交易或委托经营管理活动的过程中,人们普遍适用的是最佳原则。也就是说在企业面临被交易或委托经营管理时,双方不仅要对企业的价值性进行充分的认识和判断,还要对关联交易的存在和影响进行充分认识评估,因为在他们眼里,这已经不是局限于商业范畴的事了,而是关乎事业的传承与发扬光大的神圣。所以在这样的环境条件下,要促成企业交易或委托经营管理活动的广泛有效开展,对企业的价值性认识和判断,仅仅局限在简单层面显然是不够的。
其次,企业本身确实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存在,要准确有效地对企业价值进行有效的认识和判断,也必须多层次、多角度地进行观察分析才有可能充分准确。
现在我们来简单回答一下“何为企业”这个问题。
企业是什么?企业首先是为获利而投资形成的经济实体(企业存在与活动的先决条件);其次是人们为了获得报酬和成就感而集合的社会组织(企业存在与活动的基础);再就是社会因为它的存在与活动而获得满足,从而给予它认可的社会存在(企业存在与活动的合理性与价值性);还是产业和市场的主体(企业存在与活动的地位和作用),企业本身更是(要素性的)商品。
界定和回答了“何为企业”的问题,我们就不难发现对企业价值进行认识和判断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了。
二、从企业获利水平角度考察
因为企业的价值主要在于其获得利润的能力和效果,所以从这个角度去考量企业价值应该是主要的方向。这其实就是欧美对企业价值进行判断的主要途径。
“市盈率”法可谓是最简单适用的有效方法。尤其是在诸如IT等生产力以虚拟形式存在与发挥作用的行业(这类企业的真实资产难以客观准确地确定,且其收益也多不是通过主营业务本身直接实现的,而是通过主营业务活动衍生,如收视率、点击率等实现的),企业的价值(价格)甚至被经常仅以此即予以决定,即使在中国也已经不是个别存在,几乎已经成为一种经典的认识判定方式。
譬如一个网站在进行交易或资产重组时,其价值(价格)的确定,一般以其赢利额的某倍数视为该网站的价值(价格)水平。该倍数即为市盈率。
市盈率=资产额÷利润额
企业价值(价格)=市盈率×利润额
如果将市盈率设为20,企业实际赢利为x的话,则该网站价值(市值-价格)则为20x.
在无法确认企业资产的情况下,以大家都能够接受的一个具体标准,对企业价值进行确认,充分体现了交易的满意原则和有效原则,应该是具有一定合理性的。
但是应该看到,仅以市盈率为认识和判定企业价值的标准,还是存在着相当多片面性的,尤其是在日益变化的市场环境条件下,企业的资产赢利水平更不能代表企业的真正价值水平——企业存在的质量和运行获利水平。
要充分确认企业的获利能力和实际获利效果,市盈率固然是一个重要的考量,但不充分。笔者以为还应该进一步考量企业绝对获利效率——利润率(利润率=利润额÷营业额×100%)和企业相对获利效率——企业所在产业中获利效率水平(企业利润率÷产业利润率×100%)。前一个指标的考量可以进一步发现和确认该企业自身运作的有效性;后一个指标的考量,则可以进一步判定该企业运作能力和效果在该产业中的相对水平。
通过上述三个方面的认识和判断,我们不仅可以确认企业的资产获利能力和效果,而且还可以进一步确认企业存在与运作的能力和效果,以及企业在同业中的存在与运作水平。这样企业的获利能力和效果就可以获得充分的确认,为企业价值的确认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具体建议评价标准如表1.
三、从企业发展角度考察
企业发展能力和实际发展效果无疑是构成企业价值的重要因素,欲对企业价值进行有效的评价,对企业发展能力和发展效果的考察是十分重要的。
笔者以为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可以最简捷、最有效地对企业发展能力和实际发展效果进行认识和评价。
一是企业实际增长率,即企业年增长率,主要从营业额角度考察,也可以从资产角度考察,甚至可以同时从这两个角度进行考察——通过加权平均处理即可(计算公式为:营业增(减)量÷上期营业额);二是企业相对发展能力,即企业在所在产业中的地位(或市场地位)变化状况,主要从产值份额角度考察,也可以从市场份额角度考察(计算公式为:[本期份额÷上期份额]×100%);三是从企业自身质量发展状况角度考察(计算公式为:利润年增长率÷营业额年增长率)。
具体建议评价标准如表2.
四、从企业稳定角度考察
企业的稳定状况是构成企业价值的重要部分,笔者以为从以下三个方面可以最简捷、最有效地对企业稳定能力和稳定效果进行认识评价。一是企业资产的结构情况,即企业资产负债率(计算公式为:负债÷资产×100%),从这个角度可以判定企业资产的稳定性;二是从企业人员稳定状况(计算公式为:离职人数÷员工总数×100%),从这个角度可以判定企业组织的稳定性(不过在实际分析过程中,应考虑人员离职原因,因为一般说来在企业人员中有5%的人是企业应该尽可能长久保留的,90%的人是企业应该相对稳定的,余下5%的人则是企业应该设法主动更替的);三是企业的市场稳定状况(计算公式为:客户增(减)数÷客户数),从这个角度可以判断企业在市场环境中的稳定性(不过在实际分析时,应进一步分析客户的质量变化和结构状况)。
具体建议评价标准如表3.
以上三个途径与方法的综合运用,应该可以对企业价值进行充分有效的认识和评价,三个途径和方法既可以综合运用,也可以单独运用。
五、相关修正因素
虽然上述三种途径和方法已经可以相对充分地对企业价值进行有效的认识和判断,但一则因为企业自身能力结构难以通过技术经济指标得以完全反映,二则因为企业不是一个可以脱离环境而完全独立的社会存在,所以在进行企业价值认识和评价时,还应该适当考虑企业自身的素质问题和企业所处环境的问题。
关于企业素质,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考察:其一是企业拥有的知识产权以及员工知识结构状况;其二是企业技术装备状况;其三是产品结构状况。
关于产业环境,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考察:其一是产业成长性,即产业年增长率(公式:[今年产业规模÷上年产业规模]×100%);其二是产业经济地位变化(公式:产业规模增长÷GDP增长),其三是产业魅力(寡占结构优,自由竞争结构良,垄断结构差。也可以运用产业——企业份额法确定)。
上述两个方面的问题都是难以通过技术数字指标进行充分定量分析的,而更多地只能进行定性分析,乃至主观判断。在这里有必要特别强调,任何分析工具都不能够完全替代管理者的主观能动和价值判断。
六、企业价值评价模型
我们将上述途径和方法进行整合,并秉承相对有限原则处理量化,即形成企业价值评价模型(见表4)。
七、适用领域与案例
1.适用领域
本模型可用于企业诊断,可用于对企业经营者进行绩效考核,可用于企业交易时价格形成和价值判断,还可作为企业委托经营的价值标准形成方法。
(相关指标及权重等,均为笔者个人经验判断数据,因为数据样本有限,故仅供参考,有意试用者,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的修正。)
2.案例
GT公司2000年和2001年基本情况是:
2000年营业额为1亿元,利润为500万元,期末资产余额为6000万元,期末负债余额为2500万元,期末员工数为500人,市场客户数为1530个……
2000年度GT公司所在产业年产值为1850亿元,产业利润额为78亿元……
2001年营业额为1.15亿元,利润为520万元,期末资产余额为7500万元,期末负债余额为3500万元,期末员工数为505人,本年度员工离职数为65人,市场客户数为1500个……
2001年度GT公司所在产业年产值为2150亿元,产业利润额为84亿元……
计算后得出GT公司2001年相关结果为:
利润率=4.5%,市盈率=14.4,相对获利效率=115.4%,年增长率=15%,业内地位=99%,质量发展状况=6.9%,资产负债率=46.67%,人员稳定状况=13%,市场稳定状况=-2%……
将计算结果导入价值评价模型,得出GT公司2001年度企业价值得分为88.6分,具体构成如下:
企业获利水平得分为42.1分,其中绝对获利效率得分为14分,资产获利效率得分为17.8分,相对获利效率得分为10.3分。
企业发展水平得分为16.5分,其中实际增长得分为6.5分,相对发展能力得分为7.7分,质量发展状况得分为2.3分。
企业稳定水平得分为30分,其中资产负债率得分为19分,人员稳定状况得分为5分,市场稳定状况得分为6分。
(关联因素分析略)
这样就不难看出GT公司2001年企业总体能力和效果都不错,有着比较强的获利能力和效果,但企业发展能力和发展效果明显低下,稳定性也存在问题,尤其是人员稳定状况堪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