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网上期刊>期刊名称>期刊内容> 正文

外资银行是鲇鱼还是鲨鱼

2007-5-9 11:45 《新财经》·金兰花 【 】【打印】【我要纠错

  中资银行在全球资源的配置能力上较外资银行相去甚远,长此以往,理财行业将变成中国的第二个“加工制造业”。

  2007年3月20日,银监会批准花旗、汇丰、渣打、东亚四家外资银行成立在华法人银行,允许其全面经营人民币业务。从此,银行业正式全面开放,外资银行开始享受与中资银行同等的国民待遇:同样的税收政策,同样的监管标准,同样的业务经营。中国金融业的坚冰壁垒仿佛在一夜间消解融化,此后,弱肉强食、物竞天择或许将真正成为中国银行业中的生存法则。

  此前,受制于银监会的“审慎”原则,外资银行只能在规定的地域中经营,并且不得经营人民币业务,因此,始终无法大施拳脚。业务上的蛰伏让外资银行卧薪尝胆,而今苦尽甘来,外资银行蓄势待发。而中资银行财大气粗、强势依然。这外来的媳妇本地的郎,是该配对,还是该作对,情势依然迷离。

  中国或许将成外资银行的金融工厂

  银监会在《银行业对外开放报告》中指出:在业务合作方面,中资银行在外资银行管理技术和研发优势的支持下积极开展新的业务品种,提高风险控制能力;外资银行从中资银行融入资金弥补经营人民币业务的资金缺口,并通过与中资银行建立代理关系提高结算效率和业务覆盖范围。

  2006年底,在中国内地的外资银行营业性机构已达312家,本外币资产总额达到1033亿美元;而中资银行有77500家网点,资产总额57388亿美元。从资产和网点数量来看,中资银行显然具有绝对优势。所以,同业合作依然是外资银行当前阶段的首选,人民币融资、批发理财业务以及入股中资银行是主要的合作方向。

  在理财业务上,中资银行大有变为外资银行渠道商的趋势。一位国有商业银行的工作人员对此深表忧虑:“现在,中资银行是在用市场换技术。但到最后,很有可能技术没换到,市场也丢了。”

  在目前的理财市场上,外资银行掌握着绝对的金融技术垄断。比如,荷兰银行推出的结构性理财产品背靠国际资本市场,与全球的证券或商品价格挂钩,可以让投资者享受到国外收益。而中资银行的大部分理财产品只能立足于国内资本市场。尽管中资银行目前也可以进行代客境外理财,但由于受到衍生工具稀缺及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的局限,实际效果并不理想。

  据了解,外资银行发行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大部分由中资银行代理分销。通过这种方式,中资银行虽然可以坐收1.5个百分点的收益,但外资银行的收益率则高达4%.一些中资银行对此已经产生了忧患意识。一些专业人士表示:长此以往,理财行业将会变成中国的第二个“加工制造业”。我们没有核心技术,只能以外包外资产品、进行简单加工再出售来谋生。

  究其根本,中外资银行最大的差距在于对全球资源的配置能力。

  所谓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就是既可以买卖美国的铜,也可以交易日本的粮食,还可以购买法国的能源……这样可以达到控制风险、提高收益的效果。

  一位银行业资深人士告诉《新财经》记者:“中资银行并不缺少人才,也不缺少技术创新,但就是在资源的掌握上与外资银行无法展开竞争。”

  中外资银行各有所长

  一位建行员工认为外资银行并不可怕:“以后怎么样,从现在开始看!”

  一直以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因较高的不良贷款率而为公众诟病。其实,他们也有很多无奈:央行的票据发行实际上是强制售卖,但票面利率却比商业拆借利率低得多;行政干预、历史遗留问题、政策性贷款都是国有商业银行背上沉重包袱的客观原因。尽管如此,2006年报显示,中行的不良贷款率已经降至4.04%,建行接近3%,国有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的效果显著。

  央行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自去年12月11日境内银行业开放至今,上海五家外资银行吸收了近3亿元人民币存款。而今,花旗等法人银行的注册成功更为外资银行吸存打开了方便之门。渣打银行明确表示,会以1元开户吸引储户存款,东亚银行也表态门槛不会很高。

  理论上说,全面开放人民币业务就意味着可以进行全方位经营。但现实是,外资银行与中资银行各有所长,在很多业务上还无法形成正面冲突。因受网点限制,外资银行在社区银行方面不可能过于深入。外资银行一向有“傍大款”的传统,“1元开户”虽然听起来平易近人,但短期内仍难吸引庞大的中低端客户群。因此,外资银行将更多采取主攻高端策略,或在零售业务上绕道而行。

  一位中资银行人士认为,对某些业务而言,中国对外资银行不可能完全放开。比如在信用卡业务上,银联只有上升一个层次才可能与VISA、万事达竞争,而外资金融机构的信用卡业务开展得已经非常成熟,增值服务方面是中资银行难以望其项背的。因此,如果贸然开闸放水,势必要影响中国卡业发展。

  外资银行分三步攻占中国市场

  据悉,在银监会批复建立外资法人银行之前,部分外资金融机构就已经未雨绸缪,着手开发适宜中国人消费习惯的人民币理财产品。中资银行显然感到了压迫感,中行私人银行部在3月28日正式面世,同月初,农行金钥匙理财中心旗舰店暨金钥匙VIP俱乐部于深圳开业。

  万水千山“不”等闲,中资银行不会坐以待毙,对外资银行的渗透已经有所反应。

  一位国有商业银行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其实,中资银行根本没有那么差。基层人员不仅工作辛苦,五点钟下班之后还要进行培训。”可见,中资银行并不愿做“温水中的青蛙”。

  目前,银行业服务市场的格局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提供最基础的服务,拥有最大的客户群,其次是股份制商业银行,再次是外资银行,与外资银行处在同一层次的是城市商业银行。改变这种格局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专家表示,以拉美国家外资金融的发展经验来看,一个外资银行若想完全为当地居民所接受,至少要经过5~8年时间。

  有关专家认为,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很可能分三步走。第一步,主抓高端客户,随着网点数量及范围的逐步扩大,客户范围会延伸至中低端;第二步,展开中小企业贷款业务,由于国有大型企业一直与中资银行保持着深入合作,因此,不会马上转投外资银行,而外资银行在风险控制方面有独到之处,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应该会向中小企业贷款伸手;第三步,网点和渠道成熟后,与中资银行争夺国企大客户。

  沙丁鱼遇到威胁,只能积极游动避免受到攻击,所以,活下来的概率大大提高。这是著名的“鲇鱼效应”。在中国当前的金融格局中,中资银行当前毫无疑问是沙丁鱼,而外资银行肯定是一条鲇鱼,甚至是一条比鲇鱼更加凶恶的鲨鱼。但鲨鱼也好,鲇鱼也罢,对于沙丁鱼来说都是威胁。攘外必先安内,中资银行只有提高自身风险控制能力,加快金融创新的步伐才能守住自己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