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网上期刊>期刊名称>期刊内容> 正文

连环担保演绎圈钱饥渴

2007-4-17 10:5 《新财经》 【 】【打印】【我要纠错

  正常情况下,企业正常的融资应该遵循这样的规律:即先内源融资,后银行贷款,再发行债券,最后是发行股票,这也就是资本结构理论中有名的“啄食顺序原则”。但在投资“饥渴症”的刺激之下,我国大量企业在融资顺序上却明显地背离这一原则,它们往往反其道而行,先通过上市进行股权融资,然后再进行债券融资和贷款融资,而这一现象最终演变为大量上市公司相互担保或连环担保,形成大量的地缘性担保圈。

  担保圈是上市公司相互担保或连环担保而形成的特殊担保形式,它使得那些原本互不关联的上市公司通过相互担保被连接在一起。由于担保圈内企业之间相互担保往往采取的是“保证担保”的形式(保证担保和抵押担保相对,是一种仅仅基于保证者信用而存在的担保,极易引发道德风险),因此,如果圈内有一家公司资金链断裂,就可能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不仅会将圈内所有公司拖下水,还将可能波及到整个证券市场和金融体系,触发区域金融危机。

  上市公司担保圈问题一直是我国证券市场长期存在的顽疾之一。虽然证监会于 2003年8月发布《关于规范上市公司与关联方资金往来及上市公司对外担保若干问题的通知》,但这一行为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甚至还有蔓延的趋势。

  实际上,上市公司通过担保圈套取银行资金,无异于饮鸩止渴,最终损害的是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大量的上市公司因为连环担保而招致诉讼,进而影响业绩与正常业务的开展。至于那些以资本运作为手段,依靠连环担保套取资金的做法,更是将上市公司置于万劫不复之地。

  担保圈内的上市公司大多存在刻意隐瞒、虚假信息披露等情况。以“河北担保圈”为例,圈内涉及到的几家主要上市公司如宝硕股份、沧州化工、东盛科技,在重大担保问题上都存在严重的故意隐瞒。三家公司未披露的对外担保额分别高达16亿元、20亿元和11亿元,均为各自净资产的数倍。

  银行对“担保圈”的形成也难辞其咎。沧州化工自2003年起至2006年9月30日,对外担保余额为22.26亿元。而沧州化工2003年至2006年历年的年报、半年报都清楚地显示,其资产从来没有超过12亿元,其担保的贷款资金将面临巨大的回收风险。

  不进行尽职调查就发放贷款,是失职。在调查知情之后仍然发放贷款,是渎职。有关银行责任人的失职或渎职,不但为银行系统制造了大量不良贷款,同时还纵容和滋长了证券市场的违规行为。这是银行监管部门需要正视和认真加以解决的问题。

  圈钱动机多种多样

  政绩动机。企业的经营业绩是衡量企业管理者“政绩”的主要因素,尤其是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

  小团体利益。企业管理者,包括一般管理人员和企业职工的工资、资金等福利与企业经营业绩挂钩,企业经营者为了小团体利益,往往利用各种手段圈钱,进而增加利润。

  取得银行贷款。企业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时,银行为控制风险,不仅要对企业的资信进行评估,而且还要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现金流量等财务指标进行分析,企业管理者往往通过圈钱来获取更多的贷款。

  避免ST和退市。根据证监会有关规定,因为上市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连续恶化,将被特别处理、暂停交易甚至退市,上市公司为避免落得此结果,铤而走险圈钱弥补亏损。

  上市解困。对于很多国有企业而言,上市圈钱的一个重要动因是为了解困。它们经常出现“一年盈、二年贫、三年亏”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