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两会”代表、委员中,企业家是一个很受社会关注的群体。每年“两会”,他们都会带来大量提案,在改善我国经济环境,推动国家进步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今年“两会”,企业家代表、委员们又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新思维呢?本期《新财经》刊发了对全国人大代表、海信团董事长周厚健采访和全国人大代表、用友软件董事长王文京,全国人大代表、东软集团董事长刘积仁在两会中的提案。通过提案,我们可以看到,企业家代表的关注视野已经超越了企业自身,在更大的界面上进行着更有意义的思考。
“关注民生”是今年“两会”的一个突出特点,参会代表、委员们的许多提案,在会中引起了广泛的讨论,也引发了无数网民在网上参与讨论,我们将在网站上刊出“两会”代表、委员们的相关提案,对提案中的热点话题与读者进行交流和讨论,希望得到读者们的关注和支持。
中国大城市交通严重拥堵的情况已经成了社会问题。北京、上海的交通状况已经连续几年成为“两会”最受关注的问题。2006年,中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新车市场,中国私人汽车保有量接近2200万辆。2008年北京奥运会日益临近,如何确保奥运会期间的交通畅通,成为各界广泛关注和讨论的话题。在今年“两会”上,人大代表、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建议,应该用软投资改善交通环境。他认为,大城市的交通问题解决之道不仅在于“建”,更重要的在于“管”和“控”。
由于工作需要,周厚健经常出国考察,对欧洲一些国家的交通状况有亲身感受。他表示,“在国内,加大投资、拓展道路宽度、增加道路里程成了各级政府改善交通方面最大的财政预算。其实,到国外看看,车均占有道路面积未必比中国高。但为什么交通效率比中国好?”
周厚健认为,一是国民的交通秩序意识好,司机既守规更守法。因此,国民教育很重要。二是那些城市都有一套看不见的智能指挥控制系统——智能交通系统(简称ITS),可以将先进的信息、电子通信、自动控制、计算机以及网络等技术有效、综合地运用于整个交通运输管理体系,建立起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交通运输综合管理和控制系统。也就是说,在不改变道路的前提下,采用科学的信息化手段,调剂不同地区的车流,使之达到均衡,减少拥堵。
“我国在改变交通的观念上要改变。修马路是改善,老百姓看得见;智能化也是改善,解决了实际的交通问题,老百姓更看得见。”周厚健建议,加大软投资力度、加强智能交通投资与建设能更有效地提高解决交通问题的投入产出比,是更为务实和最经济的投资。
据了解,海信作为国内智能交通的先驱,不仅成功中标北京数字奥运工程智能交通项目,其自主开发的信号机产品在北京更是占据近半壁江山。不久前,海信又成功中标北京、上海、青岛等多个智能交通项目,并成为国家“十一五”973项目——《大城市交通拥堵瓶颈的基础科学问题研究》成员。“海信的经验表明,国产品牌已经具备了解决这一复杂项目的能力。”周厚健说。
自“占领”青岛后,近几年海信智能交通解决方案又走出山东、走向全国。目前,仅北京,海信就有三个在建的智能交通项目。在福州、厦门,海信已经占据交通信号系统的主导地位。除此之外,海信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公交调度系统还在上海、深圳、沈阳、中山、柳州、呼和浩特等城市得到广泛应用。
短短一年的时间里,海信接连在奥运会这样的国际项目中中标,迅速引爆智能交通市场。
周厚健认为:“这是技术、市场力量积蓄的必然结果。一方面,我们已经掌握了智能交通系统的核心技术;另一方面,我们对中国的交通情况更了解,所以,比国外产品更适应中国城市交通管理的需求。”
尽管目前国内该市场容量仅为10亿元,但周厚健对于其增长至数百亿元规模的前景相当乐观。
2002年以来,海信率先在智能交通领域进行人才、技术储备,并以5名博士为技术带头人成立了ITS研发中心。几年的摸爬滚打,让周厚健对智能交通领域的发展有着很深的感受:作为智能交通项目的最终用户,政府态度十分关键。如果政府永远选择国外大品牌,不给民族企业机会,产品不经过市场锤炼,就很难成熟。政府采购等于在培育一个企业或者产业。企业成熟了,就能到国外去打拼市场,这对民族工业发展也是一个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