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石家庄高新区采访之前,记者就了解到,石家庄高新区工委书记李景林曾公开表示对十几年来石家庄高新区的发展不满意,提出:“无论投资强度,还是发展空间,以及管理体制、人事制度改革、发展规划和招商引资等,我们有必要推倒重来。”
3月中旬,《新财经。区域投资》栏目报道组一行来到石家庄高新区进行实地采访,以求寻觅“推倒重来”的痕迹。
痛定思痛 重新来过
据说,当年摩托罗拉准备到华投资时,首先考察的就是石家庄高新区,但因为土地等原因,最终选择了天津。此后,因为高新区一块项目基地旁边有一个加油站,两个本打算落户高新区的医药项目也先后搁浅。目前,高新区有40%的企业都不是高新技术企业,相当数量的企业产品附加值极低。
这让李景林痛心疾首,他曾说:“如今的石家庄高新区搞得不伦不类,快弄成残次品了。”并公开表达了“推倒重来”的决心。
所谓“推倒重来”,就是要进行体制创新、机制创新,观念逐渐深入石家庄高新区的各个层面。经过一年的努力,2006年,全区完成生产总值129.03亿元,同比增长25%;工业总产值409亿元,同比增长31.8%;利税总额40亿元,同比增长12%.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3家。
今年,高新区将进一步加大调整产业结构的力度,加强对传统产业和现有技术的改造升级,鼓励企业增加技改投入,推动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产品的技术改造。该区将对全区企业状况全面梳理,“一企一策”,分类指导,具体将选择3家濒临倒闭企业,实施“腾笼换鸟”工程,通过改造、嫁接,改造为高新技术项目,盘活闲置、低效土地和不良资产;筛选15家有发展前途的中小企业,通过政策、资金的扶持,帮助企业成长壮大;重点选择3个信息产业、生物医药企业,与国内外大集团、大公司强强联合,努力打造立区企业和支柱企业。
招商新尝试
招商理念和策略直接影响引入的项目,项目的优劣决定着高新区的整体发展。“是项目就引”的做法直接导致石家庄高新区产业混乱、重点不清。2006年,石家庄高新区提出了“大招商、招大商”的思路,突破地缘性局限,坚持眼光朝外,以高新技术项目和世界500强、国内100强等大项目、好项目为重点。在项目洽谈、考察等环节狠下功夫,对项目反复论证,严格把关,做到招商选资。
2006年,招商成果显著,共引进项目40个,总投资达56亿元,实际利用外资3300万美元。美国花旗银行参股的中科智投资担保公司成功进区,美国百事可乐、日本三菱电机、日本住友商事、香港惠利电子公司等4家世界500强企业正在进一步洽谈之中。
同时,积极尝试专业招商、定向招商等新途径,有针对性地“走出去”。去年10月、11月,石家庄高新区分别到美国、韩国和欧洲招商,与当地企业、商会广泛接触,拓展了在国外的招商渠道,达成一系列投资合作意向。诺贝尔医药奖获得者穆拉德博士及其团队拟投资5亿元人民币建设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双方签署合作备忘录。石家庄方大包装材料公司与德国德巴公司总投资1500万美元合资建设背胶袋生产基地项目正式签约。
今年,石家庄高新区提出了“全民招商”的口号,利用经济杠杆撬动社会各界力量,调动全社会的招商积极性。在项目谋划和选择上,优中选优,既要招项目,又要招人才、招技术、招智力。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努力吸引以世界500强和“国”字号大集团在区内设立总部、研发中心、采购中心和分销中心。
抓住资本市场新机遇
目前,中国资本市场正快速迈进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在这样的政策环境下,石家庄高新区提出必须抓住资本市场这一难得的新机遇,运用资本手段提升企业价值、带动产业升级。为此,石家庄高新区工委、管委对高新区企业上市融资及开展新三板市场试点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出台鼓励创业风险投资机构发展的政策和鼓励企业上市融资的政策。为此,今年将做以下工作:
启动“企业上市培育工程”。培育工程的第一阶段将围绕系列培训开展,由国家相关部门的专业人士就当前整体政策走向,环境变化与企业机遇等问题做相关介绍,并就当前企业关心的问题予以答疑等。
启动“投资推介系列活动”。为了吸引更多的境内外资本投入园区企业,努力解决园区投融资领域中信息不对称问题,每季度组织一至二场投资人推介活动,向园区企业介绍这些机构的投资偏好、项目筛选标准和具体工作流程。2月初,石家庄高新区邀请美国基廷投资银行与园区企业对接,成功举办了2007年首届投资推介会,基廷投资银行为企业量身定做的交钥匙解决方案,以及其在上市交易完成的同时私募融资、后续市场支持等独特优势吸引了区内一些企业。
启动“非上市股份公司代办股份报价转让试点”工作。与中国证监会、科技部火炬中心金融处、中关村、证券业协会、深交所及有关券商联系,跑办“非上市股份公司代办股份报价转让试点”工作,争取所有符合条件的园区非上市股份公司进入代办转让系统,初步形成代办转让系统中的石家庄高新区板块。
设立企业改制和上市资助资金。借鉴中关村高新园区设立企业改制和上市资助资金的做法,推动园区企业改制和上市工作,促进园区企业利用证券市场规范运作和发展。
全力打造“生物谷”新品牌
经过深入调研,石家庄高新区认识到走特色化发展之路才是国家高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保定电谷”、“武汉光谷”、“张江药谷”成为响当当的高新区品牌。高新区有特色,才有凝聚力,也才有生命力和竞争力。石家庄市有医药产业基础,有国际影响力的生物技术及新医药产业加工制造基础,有面向全国的医药流通服务中心和全国知名的标准化规范化药材生产基地,也是第一家国家级生物产业基地。生物产业对石家庄高新区来说,是一个市场前景广阔,比较优势明显,具有支柱性、带动型和导向性的战略性产业。
为此,高新区计划设立专业园区,一期工程规划500亩地,力争2007年开工,2008年建成。
组建石家庄生物产业战略联盟,广泛联合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在“政府引导、面向市场”的方针指引下,整合及协调科研、开发、产业资源,提高石家庄生物产业的科研和产业化水平。
以穆拉德生物医药孵化基地建设为引子,利用穆拉德博士在国际生物领域的极高威望和世界级的影响及号召力,集聚全球生物及医药领域的顶尖专家和研发团队入区。
引进一批专业化服务机构,为园区企业提供与新药研发相关的技术咨询服务,如临床试验管理、药品注册、投资咨询等一条龙服务。同时构建公共研发平台和仪器共享平台。
石家庄高新区简况
石家庄高新区1992年正式启动建设,目前已形成“一区三园”的总体格局。但从地理环境来看,高新区与石家庄市区基本是“零距离”,实际上是市区的延续。截至2005年底,进区企业已达1470余家,其中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仅350家,外商投资企业115家。
记者手记
汽车行驶在宽阔的马路上,没有印象中高新区的厂房林立,但见人流熙来攘往。
到达高新区管委会才得知,李景林书记临时公干出差了,而管委会赵主任又赶着要去省里开会。记者有些失望,但随即意识到,正好是一个从实地、从基层了解高新区的好机会。
于是,记者一个一个科室、一家一家企业地跑。在采访中,真实感受到了石家庄高新区人对“推倒重来”的信心和决心。
推倒重来需要魄力和勇气,国内数以百计的高新区和开发区,需要推倒重来又何止一家两家。发现问题,及时修正,是一种科学态度。但重来,不能是冲动拍脑袋的结果,要深入研究,根据自身切实的发展需要和可能,寻觅新方向,设立新体制。重来毕竟是对过往的否定,是以前投入的严重浪费,一次可以,但市场不会给你更多“推倒重来”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