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网上期刊>期刊名称>期刊内容> 正文

填实泡沫与吹大泡沫

2007-5-9 12:0 《新财经》·陈毅聪 【 】【打印】【我要纠错

  编者按

  近期中国股市令很多价值投资者大跌眼镜,一些低价“垃圾股”在个把月内翻番,更有甚者涨幅三倍有余。纵观这些股票的炒作,有一个主线就是“资产注入”,不管是整体上市、外资入主、还是借壳,只要涉及资产重组,股价就飞上了天。

  然而,历史为鉴,部分“垃圾股”的重组只是在进行没有实际效果的循环往复,有些重组不但不能给上市公司带来实际利益,反而会令上市公司蒙受巨大损失。没有实际价值的泡沫炒作终有一天会再度破灭。对此,投资者不能盲目乐观。

  ——对“资产注入”权衡利害

  在牛市中,人们喜欢上市公司进行对外资产收购(比如整体上市),以注入优质资产。这是有理由的。因为牛市中股票整体估值水平提高了,假设资产收购的作价水平不变(通常以资产评估值为作价基础,不一定会随股市上涨而上调售价),上市公司似乎可以占点便宜,进而提升公司估值水平,为当前高高在上的股价减去一些泡沫成分。另外,新会计准则下,由于今后不再计提长期股权投资差额摊销,通常情况下也可以增加并购的“收益”。

  尽管如此,对资产注入(含整体上市)也须辩证地看,权衡利害得失。资产注入并非都是好事,片面鼓吹及一味夸大资产注入的好处,可能会严重透支股价,从而滋生新的泡沫。因此,必须对收购资产的合理作价有正确判断。

  负债收购:注意融资成本和标的收益率

  少数上市公司的负债率偏低,有提高财务杠杆系数的必要,因此,采用负债收购资产的方式。负债是有成本的,银行贷款年利息率近7%.按此成本,不考虑所得税抵扣的效应,被收购资产的售价收益率(指净利润/资产售价)需要高于7%.现实情况中,资产的收购价格通常对其账面净资产价格存在溢价,那么,被收购资产的净资产收益率还得更高,才能收回银行的利息成本。

  比如被收购的某火电厂资产的净资产收益率是12%,账面值是1亿元,评估溢价到了2亿元,收购作价2亿元,以贷款资金支付,则这2亿元一年下来赚的钱(1200万元,未考虑所得税抵减因素)还不够支付银行利息(1400万元,假设贷款利率为7%)。这样的收购划算么?显然不划算。

  点 评

  通过负债收购资产,最好具备以下条件:负债率不高,可能通过短期融资券、公司债等办法进行相对成本较低的融资,标的资产的售价收益率较高。目前,净资产收益率比较高的行业主要包括IT、金融、快速消费品、机械设备、电子、煤炭、有色金属、房地产等。

  增发收购:

  注意增发价格与标的市盈率

  通过公开增发或定向增发募集资金,用以收购资产或整体上市,现在越来越常见了。由于是牛市,增发价格往往比较高,对应的市盈率也高,所以,进行资产收购可能会对上市公司较为有利。上市公司可以付出较小的代价,发行较少的股票,募集同样多的资金,摊薄效应较小。

  但是,具体情况还得具体分析。除了考虑增发的价格因素外,还得分析拟购资产的售价。倘若被收购资产在当前股市中的合理估值低于收购作价,对其进行收购就不划算。

  比如,A上市公司主营大众消费品,当前市盈率是20倍,每股收益1元,总股本1亿股,总市值20亿元。以20元的价格增发3000万股,募资6亿元,收购一火力发电资产(账面净资产4亿元,评估值6亿元,总资产13亿元,年净利润4000万元)。不考虑长期股权投资溢价摊销,收购后,A公司的每股收益将由1元增加到1.08元。似乎是一件好事,其实却不然。假设火电股的市场估值水平大约是14倍市盈率,公司火电资产的市值是5.6亿元,大众消费品的市值是20亿元,合计为25.6亿元。显然,公司的合理股价应该由20元下跌至19.69元。投资者吃亏了。

  现实世界中,股权融资(如增发、配股等)时,卖方需要给予一定的价格折让,并有各种交易费用,故A公司增发的实际募资极可能没有6亿元,或者说增发股票数量会高于3000万股。倘若增发市盈率低于20倍较多,原有的老股东同样是吃亏了。

  点 评

  通过增发新股来收购资产,最好具备以下条件:上市公司目前拥有较高的估值水平,市场认同度高,能够获得较高的增发价格。标的资产售价对应的市盈率较低,低于二级市场当前的估值水平。

  资产收购:

  是否受益要看能否赚取差价

  当股市出现泡沫时,各种各样的资产并购、资产注入(整体上市等)有助于减少泡沫。这主要是因为,资产注入(整体上市)时,上市公司通常会以股票作为对价来支付资产收购的款项。由于股票价格有泡沫,估值水平高于现实经济中的实业投资市场,资产出售价格往往低于二级市场的股票估值水平,故可以提升股票的估值水平。

  2006年年底很多人在说,股市之外的电厂股权收购作价高于股市之内的估值水平。这可以理解为股票市场上的电力股估值偏低,也可以理解为电力股进行外向型并购扩张的空间减少了。这是因为,电厂业内倾向于提高售价,上市公司要保证收购成功,不得不选择让步。让步的结果是,倘若整体电力股的股市估值水平不能上涨,投资者就无法从收购中获益。

  点 评

  资产注入(整体上市等)的短期收益等于二级市场估价减去资产售价的部分。因此,能够受益于资产注入的行业,应该具备二级市场估价高于产业界资产售价的特征。这些行业主要包括:IT、传媒、金融、快速消费品、机械设备、电子等。而钢铁、煤炭、金属、公路、电力、房地产、航运等行业的市盈率相对较低,受益程度相对较小。

  对资产注入要提高警惕

  可能发生资产注入(含整体上市)的股票,通常具备以下特征:

  国有企业,当年设立股份公司时,集团公司保留了一部分生产性资产,或者两公司之间还有关联交易或同业竞争,或者两公司的资产同属于一个大类的行业,能产生协同互补效应。此前整体上市的宝钢股份、鞍钢股份、上港集团,以及即将整体上市的东方电机(东方电气集团)、沪东重机(中船集团)等股票均属于此类。这些公司推进整体上市,主要基于战略层面的考虑,为了让资产整合的议案在上市公司顺利通过,国有股东通常会有一定程度的让利,这成为股价上涨、估值提升的催化剂。

  上市公司情况不佳,但大股东拥有较为优质的资产,该资产目前的盈利能力或潜在盈利能力较强,市场认同度高。新资产整合进入上市公司后,可以提升上市公司的市场形象,增加市值,迎合投资者需要,或者大股东能借以提高持股比重,强化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权。这种情况,其实质就是传统意义上的“资产重组”,早就是老生常谈了,只是换了个马甲。

  目前市盈率显著高于产业界估值,投资者却认为股价很合理的上市公司。这类上市公司面向公众或特定机构投资者(控股股东之外)发行新股,以便募资收购大股东资产。控股股东无意认购定向增发的新股,而是想在股市处于高位时融资,或者说是“变相套现”。如此套现,比在二级市场上减持,效率要高很多。但对投资者却是不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