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政策市”终成为过去的记忆,中国股市正全速进入市场化时代中国股市十几年来的风雨历程无不与政策,尤其是行政手段调控休戚相关,于是就有了政策是“纲”,股市即是“政策市”的说法。
然而,当今年上证综指站在4000点之上,“泡沫论”、“全民炒股论”等争议又甚嚣尘上时,行政性的调控手段却并没有出现,取而代之的是更为温和、更易被市场预期的市场化调控手段——央行货币政策的综合运用。
“现在市场成熟了,政府也成熟了,应该打破幻想,尊重市场规律。”在央行5月19日宣布上调基准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及扩大人民币汇兑区间等三大措施后,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樊纲如此表示。
一位证券公司高层表示,樊纲的上述表态,可以表明监管层近期用行政手段调控股市的可能性大大减小。
市场化调控彰显决策能力提升
当上证综指在短短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完成从1000点到4000点的跨越,中国股市就已不再是奇迹,更多是隐忧。当年日本泡沫经济的教训仍刻骨铭心,中国是不是在步其后尘,这是一个问题。
自2007年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提出“中国股市在形成泡沫”的观点以来,有关“股市泡沫”的大讨论就始终未曾停止过。一些学者甚至提出,当前“全民炒股”十分危险,应该以行政手段调控股市。
对于“全民炒股”的言论,监管层并未表示出过多的担忧。日前,证监会主席尚福林表示,当前“全民炒股”的观点可能并不像媒体所说的那么严重,虽然股市开户数已达到9000多万,但其中的活跃交易者可能只有3000多万人,这一数据“可能并不很严重”,“证监会将加快新股发行节奏,吸引境外公司回归,以平衡股票市场供需关系。”
业内人士认为,尚福林的上述表态意味着,至少到目前为止,监管层仍坚持以市场手段调控股市。
对当年行政调控有着切肤之痛的投资者,无不关注着政策的一举一动,唯恐在随时可能出台的政策大棒打压下,数年前的轮回再度上演。
“政府正在从倚重行政调控和事后控制的方式,过渡到倚重事前控制和汇率、利率等市场化工具调控。”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认为,“这更大程度上反映了政府决策能力的提高,及对市场化调控措施的信心增强。”
樊纲认为,央行出台的三项政策,都是针对货币供给和流动性过剩等问题。对于当前证券市场的火暴,政府不会再出台相关政策去干扰市场,风险还是需要由市场本身去承担。
有证券公司高层表示,只要市场能够提前预期到央行的重大政策出台,就能避免震荡过激,才能更有利于经济平稳发展。
提前预警弱化市场震荡
5月19日,管理层的调控措施并不是突然出台,市场对此已经有所预期。
尽管是一记“组合拳”,但由于加息早已在预期之中,甚至调整幅度还小于预期,市场化的调控手段并未对股市造成过大的震荡。5月21日,上证综指跳空低开130点,但很快收复失地,最终以中阳线报收,两市成交量再次放大至3000亿元的天量。随后数日,上证综指站稳在4100点之上,央行“组合拳”的影响在投资者依旧高涨的热情中消弭于无形。
此次央行货币政策出台前,就已经陆续发出了很多警示信号。先是证监会的风险提示,接着,温家宝总理在2007年非洲开发银行集团理事会年会的开幕词中,阐述了准备进行宏观金融调控,最后,央行行长周小川再次发出了“我们会考虑除货币政策之外的工具,以使得宏观经济持续稳定,所以,并不排除任何的可能性来往前走一步,包括提高准备金率,提高利率甚至其他的工具”的警示。
“央行此次货币政策的调控,既在意料之中,也在意料之外。”平安证券宏观研究员孙方红博士评论道。
此前,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已经在公开场合警告,在当前流动性过剩的情况之下,应当重视货币环境对股市的影响。提高利率不仅仅会影响企业业绩,还影响投资者的资金成本和贴现率。
孙方红表示,今年货币流动性持续扩大,流动性过度增加,带来通货膨胀压力不断增大。央行不得不继续提高基准利率、存款准备金率,从而倒逼汇率政策调整,加大汇率波动幅度,这都在意料之中。正如央行所指出的那样,“此次调整旨在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引导货币信贷和投资合理增长,保持物价水平的基本稳定”,展示了调控的艺术性。
意料之外的是,央行一反以前各项政策单独调整、逐步出台的做法,将三项相互关联的货币调控政策同时公布。
一石二鸟 既调控经济又调控股市
目前,持“泡沫论”者认为,中国股市经过大幅上涨,已经透支了未来的成长性,偏高的市盈率导致市场泡沫越吹越大,一旦泡沫破裂,将危及金融安全。因此,此次央行出台组合货币政策也有给股市降温之意。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综合研究室副主任陈道富认为,对于是否要将股票市场作为央行货币政策调控的对象,无论是在理论界还是实践中,都存在不同声音。一个普遍意见是,如果资产市场的波动是在没有扭曲的情况下产生的,即使再大的波动,央行也不应干预,否则需要适当关注。但鉴于调控资本市场需要较大的货币政策力度,以及时机判断的困难,出于可能对实体经济产生过度紧缩的担忧,各国央行对此都相对谨慎。
“没有必要用货币政策调控股票市场,但有必要纠正目前过于宽松的货币状态,为股市长期健康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货币环境。”陈道富表示。
高善文也认为,中央银行的利率政策是否应该立足于控制资产价格,能否控制资产价格都是大有疑问的。面对资产价格的上升,更加合理的对策也许是:风险教育,增加资产和股票的供应,以及逐步放开居民对境外股票等资产的投资限制。
中信证券研究部总经理徐刚认为,现在中国股市的风险确实比较高,而经济过热是一种现实,如果不对经济过热采取必要的手段,等到泡沫达到一个不可遏制的阶段再出手,会迅速导致泡沫的崩溃。这种崩溃反过来会影响到经济增长。很多新兴市场的政府都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大好经济局面,不未雨绸缪,而且缺乏相应经验,最终导致泡沫破灭,引发经济衰退。
毫无疑问,此次央行“组合拳”的运用可能减缓居民储蓄流入股市的速度,起到一定程度上的“降温”作用。
长城证券一位人士表示,自去年以来,股市分流储蓄资金和存款短期化的现象非常明显,从本次加息各档利率提升的幅度来看,长期存款利率的提高幅度远远高于短期,央行意在引导居民更多地进行定期存款。从贷款利率的调整来看,5年期以上的长期贷款利率的提升幅度小于中短期,体现了央行鼓励消费性贷款(按揭贷款等)和抑制投资性贷款,从而减缓居民储蓄加速流入股市,抑制流动性持续过剩的意图。
政策效果有限
“央行玩了一回象征主义,表示出强烈的决心之后,却轻轻地拍了一下。难怪缩起头来准备硬接一掌的市场感到如释重负,一溜烟地跑过了4000点大关。”瑞士信贷董事总经理兼亚洲区首席经济师陶冬认为,央行货币政策意在警示,象征意义大过实际效果,雷声与雨点不成比例。
高善文表示,从对市场的影响来看,可以确定,目前环境下,加息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可以忽略,市场的基本趋势取决于贸易顺差和银行的信贷投放,利率政策无法左右这一趋势。
招商证券分析师认为,本次加息幅度并未超过预期,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已经被市场认为是温和调节流动性的手段,加息与存款准备金率上调意味着利空释放。而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扩大意味着升值可能进一步加速,对股票市场实际上意味着利好。市场将沿着原有轨迹继续上行,利空释放意味着围绕4000 点的争夺即将结束。上市公司盈利的高速增长甚至继续超预期增长将持续推高市场,这是市场运行的主要趋势;宏观紧缩、资产供给压力、股指期货等因素可能导致市场波动,但不至于出现持续的大幅调整,这是市场运行的次要趋势。
该分析师认为,此次加息及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政策对企业利润影响有限。加息对上市公司利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财务费用的上升,其中资产负债率较高、利润率水平相对较低的公司会受到更大的影响。整体而言,按照本次加息幅度计算,对全部A股上市公司利润总额的影响幅度大约在0.4%左右,影响并不显著。
与目前外贸顺差和居民储蓄余额继续快速增长的势头相比,本次加息及提高存贷款准备金率对于A 股市场长期流动性充裕的局面并无太大影响。尽管不排除央行继续调控的可能,但本轮A股长期牛市的基础,包括长期的流动性充裕、中国经济的快速成长、人民币长期升值趋势、股改和股权激励背景下上市公司业绩的持续高成长等,并不会因此受损,A股市场的长期前景依然看好。
行政调控给股市带来伤害
1996年的“十二道金牌”与《人民日报》特约评论员文章让一些老投资者记忆犹新——经历过的惨痛损失令人终生难忘。
1996年5月份以后,中国股市在宽松的宏观经济政策背景下开始飙升,上海股市与深圳股市分别上涨到12月11日的1258点和4521点。面对渐如脱缰野马的股市,从10月开始,管理层接连发布十二个降温股市的政策信息,这就是所谓的“十二道金牌”。但“大牛市,赚大钱”的激情搅动着千万人的光荣与梦想,股市对政策调控毫不理会,依然昂首向上。
当年12月16日,《人民日报》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正确认识当前的证券市场》。同时,证监会还宣布“随后两年的股票发行额度为150亿元”。在政策的打击下,三天之内,大盘急跌25%.这一惨景,让众多投资者记忆终生。
经历此次惨痛经历之后,投资者便对政策调控尤其是行政手段的威力记忆深刻。每当股市到达一个高点之时,调控政策何时出台,将以何种方式出台便成为最大的悬念。但此次,市场化的调控手段温和出台,似乎在预示着股市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负利率”促使存款搬家进入股市
央行发布的《2007年第一季度全国城镇储户问卷调查综述》显示,城镇居民对物价上涨反应较为强烈,低收入阶层对物价上涨更为敏感;未来物价预期高位徘徊;认为“在当前物价和利率水平下提款购买股票或基金最合算”的居民占比达30.3%,比2006年四季度提高11.7 个百分点,创历史新高。
虽然,4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涨幅由3月份的3.3%回落至3%,但扣除物价涨幅后的一年期存款实际利率仍然为负。负实际利率助推居民储蓄加速流入股市,导致股市泡沫化风险持续上升。
股市新开户数不断创出新高,由此带来的后果是,居民储蓄的环比减少和同比减少,居民定期存款同比减少,活期存款同比增多,狭义货币增速上升快于广义货币增速。4月份,居民户人民币存款减少1674 亿元,同比多减2280 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