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听到企业家讲“百年老字号”的时候就仿佛听到帝王在讲“万代江山”。怎样才能让自己创造的产业基业长青,这对企业家和帝王来说,问题的性质是一样的。管理一个国家和管理一个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有很多相通的地方。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与企业文化
皇帝在君臣合作方面占主导地位;企业家在自己的企业当中也是占主导位置。两者在这方面有很大的相似性,也就是权威问题。在企业里,每一个企业家都有一个基本成型的思想,员工既然要在这个企业做事,就要服从企业家的思想人只要在一起合作,就要有规范,有一个谁说了算的问题。
在皇权控制下的封建专制社会,“没有不是的君父”。君父是不会错的。中国人不听上帝的,谁是君王就得听谁的,谁是父亲就得听谁的。按照“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样一种伦理道德,来规范我们的行为。这种观念一代一代延续至今。
企业文化其实就是企业家的文化,是他的一整套思想在支配这个企业的发展,确定这个企业的行为规则。一个企业形成它自身的企业文化后,员工进入时没有必要非去看制度大纲,通过观察和感觉,很快就知道应该怎样行为办事:看到领导应该怎样点头哈腰,应该说真话还是说假话,说一半真还是一半假,做老实人还是做调皮人。一句话,员工在企业怎样才能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就会采取怎样的策略,这就是企业文化的影响力。
对于多数民营企业家来说,他个人就是一部成功史,在创造历史和延续历史之间,不同的企业家有不同的选择。企业家在总结处理事务的经验时,通常带有浓重的个人色彩:“我就是这么做过来的,我就是这样成功的,所以你们就要这样干。”他可能是靠艰苦奋斗成功,也可能是靠玩假忽悠成功。老板都希望员工按照他成功的经验去做,不喜欢别人拿一套西方或东方的理论来教导自己。
帝王需要臣子的尊重,所以设立很多礼仪。有些企业家也很想与帝王一样,得到一种绝对的超经济的尊重。因此,他们在企业里,设立了一些形式方面的规定,例如,见到老板,在三米之外就必须立正大声喊“老板好”,等等。更多的企业往往把忠诚作为道德的要求,老板无论对错都要忠诚。这种忠诚要求的感恩其实是单向性的,就是员工对老板要感恩。老板对员工是不是感恩呢?没有规定。
一个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是不应该要求员工无私奉献的,因为企业最终的剩余价值是企业的。如果企业是个人的,就不要叫大家无私奉献;如果企业是大家的,就不要搞猫腻。我觉得民营企业家都应该遵循这样的规则。正如国家一样,如果国家是人民的国家,那么,政府官员就不要贪污;如果国家是皇帝自己的,那他爱怎么贪就怎么贪,这里不存在腐败问题。
分封制与子公司
封建社会关于分封制与郡县制的问题,转换到企业就是子公司还是分公司问题古代帝王打下江山之后,要分封,分封之后,又要削藩。比如,老皇帝有五个儿子,皇位只能让给其中的一个儿子,其他四个儿子,就封王。老皇帝指望今后在新皇帝遇到麻烦的时候,这些王爷们能够出来帮忙。但这只是老皇帝的想法,事实还会出现另一种情况,就是“王”做大了以后就不听话了,都是一个父亲生的,为什么自己就不能当皇帝?他就会想到造反,或者他本没有这个心思,但做皇帝的会这么猜忌,于是,你死我活的斗争就来了。
企业家在企业扩张过程中,也面临类似的问题。
封建社会关于分封制与郡县制的问题,转换到企业就是子公司还是分公司问题。如果企业家开的是分公司,企业家是法人,享受全部收益,也承担全部后果;如果开的是子公司,那么,就要给独立法人授权。一个企业如果想让合伙人团结一致,轻易不要把合伙人派下去。一旦让合伙人下去,当分公司的经理,他就会有自己的利益诉求,形成一种对抗。他在总部有股份,到了分公司,就会要求在分公司享有股份。如果在分公司的股份达到一定数量,他就有可能以分公司的利益为重。这个时候你怎么用人,怎么建立一种稳定的体制,避免做大之后分裂,就成为一个问题。企业家在企业扩张的时候要不要给主要骨干股份?给股份相当于封王,封了王以后,就比较麻烦。如果合作短,不要轻易给股份。
天子的威权与企业家的威信
在皇权的一统天下,所有的人只能给皇帝打工,现在则有一个自主选择的社会空间,企业家毕竟不是天子,这是封建国家与现代企业之间一个最大的不同我们的企业所处的这个时代和所面临的社会环境,已经跟封建帝王所处的环境有了很大的不同。普天之下,大一统的王朝就只有一个,你别无去处。而现在企业有很多,员工可以有很多选择。企业家如果真把自己当帝王,员工不服,他们当然不会像陈胜、吴广那样揭竿而起,而是选择跳槽。人都走光了,还当什么帝王?人才流动太频繁,企业成了培训学校,这帝王也就成了校长。
企业家不是天子,企业家的权力不是神授。民营企业家也不像国企老总,他的权力是国家授予的。民营企业家只能靠自己打拼,靠你自己建立起权威。
企业家要稳定自己的商业帝国,要把这个董事长做得长长久久,要把人笼络住,要扩大队伍,就必须为企业找到一个好的商业模式,能够在市场上赚到钱,养得起人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所谓人才其实是交易的结果,一个好的商业模式就是企业和员工进行交易的资本。没有钱的时候,不要怪人家不仗义。三个月不发工资可以仗义,半年不发工资可以仗义,一年不发工资就不能怪人家不仗义了:大家都要活命。
企业家获得威信最重要的途径就是他投资的正确性和回报率。做的项目总是挣钱,威信自然就建立起来了。做企业,最重要的是三个模式:除了一个盈利的商业模式以外,还必须具备一个清晰的产权模式和一个合理有效的治理模式。
第一,商业模式。赚钱是前提,商业模式必须能够产生利润,没有利润,就不要当企业家。有了好的商业模式以后,接下来是产权模式。项目很大,能赚五个亿、八个亿,而且是美元,能去纳斯达克上市,如果员工都没有份,结果会怎么样?人就会散了。因此,一个好的商业模式没有一个好的产权模式来支撑,还是不行,要让员工明白这个赚钱的商业模式和自己的关系。第三,治理模式。要实现企业家所勾勒的美好的商业故事,必须经历一个实施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谁说了算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要保证商业模式在实施过程中不出现偏差,做到风险最小、利益最大。遇到紧急情况时,是否需要拐弯,向哪个方向拐,这都需要有人来拍板决策。商业模式写在纸上是一条直线,一到现实生活当中,就变成了一条曲线,谁对目标实现负责,就是治理模式。
当一个民营企业家把这三个模式都说清楚,而且能够运作起来,并且最终能够打胜仗,就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就会建立起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