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网上期刊>期刊名称>期刊内容> 正文

东方航空引资迷局

2007-7-18 15:59 《新财经》·彭化英 【 】【打印】【我要纠错

  对于东航而言,引进战略投资者势在必行。这次东航战略引资并不仅仅是单纯的企业引资,随着双方“国资委”的介入,国家意志明显显露在2004年,市场上就盛传东方航空(600115)将引进新加坡航空公司作为战略投资者。新加坡航空公司及母公司淡马锡控股可能会拿出9.3亿美元,收购东航24%的股权。新加坡航空将投资6亿美元,淡马锡控股出资3.3亿美元。

  经过多日停牌后,东航的引资计划即将浮出水面。但引资成功并不意味着后期的合作能够一帆风顺,未来的合资道路上,双方还存在诸多变数。

  巨亏之后引资势在必行

  对于东航而言,引进战略投资者是一条必由之路,也是唯一的选择。

  1997年,在高盛的精心策划下,东航成为国内第一家在纽约、香港和上海同时上市的国有航空公司,当时共募集资金近30亿元人民币。三地同时成功上市并未给东航的资产负债表添彩,反而从这一年起,在大刀阔斧的重组、并购下,其员工总数剧增,总资产剧增,亏损金额也在剧增。

  东航近两年的财务报表显示,2005年亏损4.67亿元;2006年亏损27.79亿元;在其他航空公司纷纷转亏为盈或大幅减亏的背景下,东航2007年第一季度又亏损了5.1亿元,并且预计第二季度东航将继续亏损。在两年多时间里,东航累计亏损达到了37.56亿元。

  东航董秘罗祝平表示:“飞机折旧、燃油价格上涨等是造成东航报亏的主要原因。去年东航处理了一些旧飞机,而这些飞机卖出的实际价格与当时出现在公司账面上的资产价值相差甚远,这样一来差不多就亏了20个亿。”

  民族证券航空业分析师王晓艳认为,东航巨亏有其主观和客观原因。多年来收购中国通用航空公司,兼并长城航空公司,重组云南航空、西北航空和武汉航空让东航背上沉重的债务包袱,资产负债率达到94%.并且东航管理层不稳定,缺乏长期发展的战略规划。上海航权的开放使得上海航空市场竞争越发激烈,东航的竞争环境日趋复杂,国航、民营航空公司以及外资航空的进入令东航在上海的市场份额逐步下降,目前已经不到40%.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东航不得不为寻找战略投资者而四处游走。国资委也主动开始与境外投资者接触,希望能够为东航引入战略投资者,令其复苏。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高远洋告诉记者:“按照国家现行的政策规定,东航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时不会突破控股权旁落的底限,且目前国航集团对东航的持股比例远低于东航集团,所以不会出现控股权之争。并且,东航战略投资者的进入最有可能是以大股东股权转让的方式进入,而不是采取二级市场股票收购的方式,所以不会引发股票收购战。”

  国内一创新类券商投行部副总告诉记者:“东航的巨亏原因是,长期累积下的痼疾终于暴发。东航的财务报表可能有故意亏损的情况存在。东航连续几年的亏损,特别是2006年的巨额亏损,无疑是在给市场一个信号,以期平抑股价,给新加坡航空入股做铺垫。”为了引进战略投资者,东航可谓用心良苦。

  股权之争令引资加速

  东航再也输不起了,要么成功引进战略投资者,要么面临被整合。

  新加坡航空曾经被《福布斯》评为全球最赚钱的航空公司之一,其上一财年的利润达21.2亿新元,有实力对东航进行战略投资。

  新加坡航空首席执行官周俊成曾于3月份对外表示:“新加坡航空与东航讨论的问题包括商业合作及员工转移等,如果两家公司能够达成交易,不仅包括新加坡航空可能收购东航约25%的股权,还有人员、航线方向更深度的合作,最重要的是对东航产品和服务的改进。”

  有人预测称,到2025年,中国的航空市场将至少以每年5%以上的速度增长,这一机会对新加坡航空充满诱惑力。对于新加坡航空而言,通过入股东航,便可借道进入中国航空市场。

  就东航而言,其目前的资产负债率达到了93%,而国航只有60%左右。东航急需资金,但欠缺的又不仅仅是资金,东航混乱的公司治理急需新鲜的血液将其激活,改善资产质量。

  作为三大航空公司中最后一家重组的企业,东航内部存在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等一系列公司问题。2006年8月,东航旗下的中货航腐败案曝光,其中5名高管因涉嫌商业贿赂被司法部门拘传,先后有数名上市公司高管受到牵连而离职。近年来,东航高层不断走马换将,甚至有十名东航机长集体辞职……

  除了内忧,东航的外患也不小,急需借助战略引资摆脱国航的围追堵截。

  自国航与国泰航空成功合作以来,其市场占有率不断增加,并且“星辰计划”的实施也为国航增加了更多的竞争筹码。这些都是东航极不愿意看到的。

  4月20日至5月3日,短短的十几个交易日内,国航母公司中航集团,通过其在香港注册的全资子公司中国航空(集团)有限公司四次增持东航H股,持股比例高达8.26%,成为东航第三大股东。以5月21日东航H股的股价计算,中航集团对东航的投资可获4.5亿元的投入收益。

  无论从财务投资还是从第三大股东席位考虑,国航通过资本运作小胜了一局。在东航的战略引资计划还未真正露出庐山面目之时,国航抢先拔得头筹。

  东航不愿意被整合,不得不加速引入新加坡航空。而其自身危机四伏,如果引资失败,中航集团就将迎来进攻的最好时机。可以说,此时的东航正处在十字路口,对于战略引资,东航势在必行。

  股东博弈决定东航未来

  在2007年2月份,国资委颁布了《2007年国资工作重点——产业布局调整》文件。文件中称,将民航业工作重点概括为建立以一两家大型企业为主导、以数个中小型航空公司为补充的市场竞争格局,并加大中央航空辅助企业的改革重组,推动中央航空公司与地方航空公司的重组。

  在东航以往对国内航空公司的重组生涯中,其整合的那些地方航空公司,可能并非东航本意。因为东航的管理层必须执行大股东的意愿,而大股东也必须服从管理层,服从国资委的领导。就股权问题而言,东航高管层不是在管理着东航,而是在机械式地执行着大股东、幕后大股东的命令。重重包围之下,东航管理层很难发挥出一个职业经理人的管理能力,也难怪有多位高管刚刚上任一年就“落荒而逃”。

  其实,东航并不缺乏有才华的管理者,只要政府层面不要过于左右这些管理者的思维,东航就有希望恢复为那个赚钱的东航。

  对于新加坡航空这个战略投资者,其入股东航的目的不会仅仅为了股权。25%的股权在董事会里的席位会有多少?有多少话语权?东航的大股东能否全部接受新加坡航空的改革方案和管理心得?如果双方观点相左,谁会为谁让步?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东航引进战略投资者,淡马锡也被牵扯进来。作为新加坡“国资委”的淡马锡,扮演着新加坡政府资本管理者的身份。对于其投资,有观点认为,东航有中国国资委的“保护”,新加坡航空也应该挂靠在淡马锡这个保护伞下。

  随着双方“国资委”的介入,国家意志明显介入到此次东航重组过程中。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各方的博弈将会非常精彩。东航怎样生存下去,博弈结果是关键。

  东方航空简介

  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是东航集团的核心企业,是中国第一家在香港、纽约和上海上市的航空公司,注册资本为人民币48.67亿元,中国东方航空集团拥有其61.64%股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