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网上期刊>期刊名称>期刊内容> 正文

国内棉花价格不会大起大落

2007-7-18 15:51 《新财经》·张洪洲 【 】【打印】【我要纠错

  从6月初到8月底,是我国棉花年度的交替时期,也是棉花价格的敏感时期。每年的这个时候,棉花价格的波动幅度都比较大。但综合各方面分析,今年的这段时间,棉花价格不会出现剧烈波动目前,国际棉花市场供求基本平衡。中国政府对棉花的各项政策,使中国棉花价格高于国际水平。虽然国内外棉价存在着较大价差,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这种价差仍将存在。就国内棉价而言,将会保持相对平稳的走势。

  国内与世界棉花价差有缩小趋势

  2004~2005年度以来,世界棉花市场供求基本平衡,库存消费比一直在45%~47%之间(参见图1)。在产销基本平衡的情况下,世界棉花价格一直处于一个狭窄区间内,考特鲁克(Cotlook)远东A指数四年来一直在50~63美分之间波动(参见图2)。美国农业部预测,2007~2008年度,世界棉花产量将为2526万吨,比上年度减少23万吨,消费量为2765万吨,比上年度增加111万吨,年度产消差为134万吨,世界棉花库存消费比降为40%.单从美国农业部预测的数字看,世界棉花已经打破了四年来的产销平衡格局。但我们需注意两个问题:首先,美国农业部对中国的数据掌握并不准确,而中国的数据却对世界棉花市场影响巨大。美国农业部对中国数据的处理,一般是先参考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再根据市场状况大规模调整期末库存。但至于期末库存是从哪来的,每一个环节的具体数据,都非常不明确。预测的作用本应是“数据指导市场”,现在却变为了“市场指导数据”。在这种并不准确的数据基础上,美国农业部上调了2007~2008年度世界棉花消费量,其中,主要上调的是中国消费量。而调整中国消费量的依据,却仅是因为2006~2007年度中国棉花进口量较低,美国方面认为下年度中国进口量会增加。

  美国农业部对中国棉花产量的估计也缺乏足够依据。由于我国新疆棉区的棉花产量很不透明,据铁路部门统计,新疆棉花产量可能在300万吨以上,与统计部门的218万吨相差很大。中国的棉花产量可能为770万吨,以此计算,世界棉花库存消费比约为44%.美国农业部根据市场情况,不久后将对库存消费比做出很大调整。

  其次,随着全球物流、信息的发展, 以及世界贸易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库存消费比在一定程度上的降低,并不影响棉花消费安全。下年度世界棉花仍将处于供需平衡格局。

  2004年以来,国产标准级棉花的无税价格(不含增值税)与国际棉花无税价格(不含关税和增值税的人民币价格)平均价差为2328元/吨,最高价差近4000元/吨。随着中国市场开放程度的提高,纺织企业不但面对出口竞争压力,还将面对东南亚棉纱进口量增加压力,国内与国际棉花价格有逐渐缩小趋势(参见图3)。由于国内棉花市场的政策性较强,因此,价差缩小的幅度和进程将受到一定影响,短期内,国内棉价仍难与国际接轨。

  进口棉减少会使国内棉价出现一定波动

  从6月初到8月底,是我国棉花年度的交替时期,也是棉花价格的敏感时期。全年的供求信息将在这个时段集中体现。每年的这个时候,棉花价格的波动幅度都比较大。由于中国棉花产量的统计数字并不准确,更加剧了这个时期棉价的敏感性。

  由于进口棉花滑准税政策的调整,使进口棉相对国产棉的价格优势大为降低(参见图4),二者价差由每吨1000~2000元,降低到现在的每吨400元左右。由于进口棉失去了价差优势,中国棉花进口量逐步下降(参见图5)。2006年9月~2007年5月,中国共进口棉花155万吨,是去年同期315万吨进口量的49%.除滑准税政策对棉花进口的影响外,纺织企业资金紧张、无力大量购买也是棉花进口量降低的一个原因。进口棉大幅减少,将使国产棉花消费量较往年大幅增加,国产棉供应量相对紧张。

  进口棉的减少是影响近期棉花价格走势的关键因素。但在预测国内棉花价格走势时,应考虑几个问题:一是国产棉产量可能被大幅低估,实际产量可能远高于官方公布的670万吨;二是不排除一些企业以短绒和废棉充当棉花作为纺织原料;三是全球棉花供需基本平衡;四是如果棉花价格涨幅过大,国家有拍卖储备棉的可能。

  据业内专家估计,在棉花质检体制改革之前,我国棉花加工企业有18000家,加工能力3000万吨。随着棉花质检体制改革的进行,国内企业的棉花加工能力大幅上升。据了解,全国经过棉花检验体制改革的企业已有530家左右,这些企业正常年加工能力为1万吨左右。目前,国内棉花加工能力已达到3500万吨,是棉花产量的5倍,用棉量的3倍。

  加工能力的严重过剩,以及集中发放的农发行收购资金,会在下年度棉花集中收购期产生强大购买力,从而扭曲棉花价格。棉花加工能力严重过剩,致使近年来每一个棉花集中收购期,棉价都异常坚挺(参见图6)。

  国家政策希望棉花价格相对平稳

  棉花价格与劳动密集型的纺织企业息息相关,并且是一个重要的农业问题,所以,很受政府重视。我国的棉花市场具有较强的政策性,最近几年更加明显。政府的态度总是在纺织企业和棉农利益之间摇摆,力图做到顾此而不失彼。

  “三农”问题是本届政府最为关心的问题,“工业反哺农业”更成为现今的国策。棉花进口滑准税的制定和修改、棉花良种补贴的发放,都体现了这一国策。2007年,政府为保证农民纯收入一定程度上的增长,对粮食的各种补贴力度有所加大,并设置了保护价。然而,国家对棉农种棉仅有每亩15元的良种补贴,要保证棉农纯收入的增长,就必须要提高棉花价格。上年度籽棉平均收购价格为2.65元/斤,皮棉收购成本价平均为12510元/吨(参见图7)。如果保证棉农纯收入增长5%,2007~2008棉花年度籽棉平均收购价应为2.78元/斤,平均皮棉收购成本价应为13100元/吨。

  纺织行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为社会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在“工业反哺农业”的大政策下,也不应过分伤害纺织行业利益。人民币升值、纺织服装出口退税率下调,以及进口棉适用滑准税政策,已经使纺织企业承受了很大压力。

  从政策取向看,保持纺织行业健康发展、保护棉农利益是政府的基本态度,过高或过低的棉花价格都不是政府想要的。政府想看到的是棉价在合理区间内保持稳定,从而兼顾纺织企业和棉农的利益。

  滑准税是体现政府意图的重要工具

  政府用于调控棉花价格的手段,除了利用储备平衡市场供需外,就是通过控制进口棉的数量、节奏和价格,来影响国内棉花价格。控制进口棉的工具有两个,一是控制棉花进口配额的发放数量和节奏,二是调整进口棉滑准税政策。由于国家的滑准税政策已经加重了纺织企业的负担,所以,对配额总量的控制不会太严,配额数量对国内棉花价格的影响有限。滑准税政策的调整成了政府调控棉花市场的重要工具。

  如果政府想提高棉农收入5%,就得相应提高滑准税有效调整区间,有关政策要在新棉集中上市之前公布。2007年的滑准税政策有效调整区间为11500~13500元/吨,这个区间对国内棉花价格的影响是有效的。如果2008年此区间上调5%,那么,有效调整区间便是12100~14100元/吨(扣除人民币升值因素,这个区间大约为12000~14000元/吨)(参见图8)。当然,滑准税有效调整区间的上调要建立在纺织企业能够承受的基础上。

  2006年下半年以来,全球农产品及食品价格普遍上扬。芝加哥小麦和玉米期货价格大幅上涨,郑州小麦和大连玉米期货价格也出现一定程度上涨。全球农产品价格上涨可能会使棉花播种面积减少。但从全球角度看,在2007~2008棉花年度,除美国棉花播种面积有所减少外,全球其他地区播种面积并没有减少。对于中国而言,粮棉争地的可能性更小,因为中国是世界棉花价格最高的国家。到5月底,国内标准级皮棉价格为13000元/吨,而小麦价格为1500元/吨,按传统1∶8的麦棉比价算,合理的皮棉价格为12000元/吨。所以,短期内国内出现粮食与棉花争地的可能性不大。这也是近年来粮食价格上涨、种粮补贴增加,而棉花播种面积不降反升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