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网上期刊>期刊名称>期刊内容> 正文

李宏玮:VC界的战斗机

2007-8-7 16:41 《新财经》·于莉娟 【 】【打印】【我要纠错

  皮划艇、战斗机,创业、投资,在这些一般人看来是男人纵横驰骋的领域里,却有着一位女子……

  一次亚洲级别的私募基金论坛,参会费高达几千美元,却有一位VC(风险投资)界的女精英作为特邀嘉宾坐在主席台上。她一身中性打扮,齐耳短发,不施粉黛的脸上挂着极富亲和力的笑容。她就是来自新加坡的李宏玮,现任GGV(Granite Global Ventures,全球风险投资公司)董事合伙人。

  作为一个女人,李宏玮曾经担任为战斗机升级的系统工程师,那段与战斗机为伍的经历造就了她战斗机般的性格,让她在VC界开疆拓土。

  一个爱探险的女人

  风险投资最大的特点就是高风险与高收益并存,为了减小风险,VC们通常选择已经有成功投资案例的行业。李宏玮不是这样,她不管什么行业,不管是否有人投过,只要有投资价值,只要回报高,她就会投。她坚信自己的判断:“我是一个爱探险的人, 别人说某个地方是黑的,我不信,我一定要自己去看。” 因此,李宏玮常常能发掘别人没有投过的潜力行业。

  得益于这种“胆大妄为”,2003年, 李宏玮投资了软件外包企业——大连海辉,开创了VC投资软件外包企业的先河。随后,陆续有四五家软件外包企业在一年内获得了风险投资的注资。汽车类网站也是如此,继李宏玮首投中国汽车网以后,其他资本陆续跟进该领域,使得汽车网站成为2006年风投的投资热点。李宏玮对陌生领域的投资,既为自己赢得先机,也为投行们开辟了投资新领域,促进了所投行业的发展。

  如今,已经担任五家公司董事的李宏玮依然飞来飞去看项目,她对新领域有着不灭的热情:“就算是一个辣椒酱项目,如果它是中国做得最大的一家,增长率达50%,为什么不可以投呢?”李宏玮反问。

  “一个人能不能有所成就,就看你敢不敢去试,给不给自己机会。”从小到大,李宏玮一次次挑战自己,在突破中不断成长。

  迄今为止,李宏玮认为最大的挑战是自己23岁那年的选择。从美国留学后回到新加坡,李宏玮选择加入新加坡科技航空部,成为一名系统工程师,主导战斗机升级工作。那段岁月锻造了李宏玮的性格,成为她职业生命中宝贵的财富。

  战斗机升级的目的是让它更具攻击力,工作难度高,风险也大。作为主导升级工作的系统工程师,她首先从战斗机师处接受任务,了解他们希望提升战斗机的哪些功能,然后根据要求设计具体升级方案,最后指导团队完成改造工作。从接受任务到交付飞行,一个项目一般需要三至五年。李宏玮带领整个团队开始探索:如何让战斗机突破射程极限,如何实现快速翻转,如何实现超低空飞行……每一个细节的改变都是一次创新,每一个目标的实现都是一次未知领域的探索。五年中,李宏玮主持的项目达十几个。创新和挑战成为一种习惯融进了李宏玮的血液。

  让“风投”成为好项目的“吸盘”

  VC们每天都会收到大量商业计划书,看都看不过来,选择好项目犹如大海捞针。有关VC选择项目,有这样一个形象的说法:将一大堆计划书放在电风扇前,看哪一份吹得远,就先看哪一份。李宏玮不会这么做,发到她邮箱的计划书她都会看,对引起她兴趣的行业和项目,她会进一步评估。李宏玮关注的领域主要有服务行业和软件外包行业,她对新媒体和传统媒体也很感兴趣。

  但李宏玮也指出:“绝大部分好项目都是自己主动找来的。”大连海辉就是她主动出击的成果。国家鼓励发展高新产业让李宏玮看到了软件外包业的曙光:“中国会成为一个重要的生产基地,有信息资源,有政策鼓励,有人才环境,有本土需求。在日本、美国都已经将外包拿到中国,大方向肯定不会错。”看准大方向之后,李宏玮开始考察杭州、上海、大连等各地的软件园,走访了几十家软件外包企业,最终选择了海辉。当时的海辉还是一家小公司,但让李宏玮惊讶的是,当许多大公司的流程管理还是一锅粥的时候,海辉已经把国际标准的质量管理体系建立起来了, 这为扩大规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李宏玮断定:“海辉有潜力,可以做大,能跟顶级公司竞争。”

  在李宏玮确定进入软件外包领域前,还没有风险投资注意到这个行业,李宏玮此时的决策无疑承担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和风险。但曾经为飞行员生命风险签字担保的李宏玮,有着一般VC无可比拟的风险评估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

  在新加坡航空时,每次战斗机的升级改造完成后,就要进入试飞阶段。试飞前,相关负责人要签字,表示飞机安全,可以飞。这支沉重的笔,就握在李宏玮手里,她至今说起来仍心有余悸:“这事关生死啊,飞机出现半点闪失,驾驶员就得丧命,跳伞逃生的几率几乎没有。”李宏玮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压力:“每次战斗机起飞时,我的心也跟着提上半空。”说话间,李宏玮不经意地抬头望向天空。事实上,在那五年里,悲剧一次也没有发生。

  今天,李宏玮要感谢那段经历。很多VC在做选择时会犹豫徘徊,错失良机,而一个错误可能就意味着成千上万美元的损失。迅速判断是李宏玮的强项,她说:“我会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但不会把分析拉得太长,yes或no,我会很快给出答案。”李宏玮的果断让她在GGV的两年中主投了6个项目,投得早的项目已经准备上市,投得晚的前景也均被看好。

  风险投资不排斥情感

  “做VC要胆大心细。”李宏玮说,“投资有很感性的一面,因为你接触的是人。对方可能对你说了一百样东西,你都相信吗?打多少折扣?你首先要判断人,而不能只看数据。”对VC来说,正确判断的前提是良好的沟通能力。投资归根结底是投给做企业的人。不了解企业家想什么、要什么,再好的项目也不会成功。

  在做VC之前,李宏玮曾在硅谷创业,这让她切身体验到创业者的感受。她和六个同行一起做一个高科技项目,产品的功能是让贫困国家的人们看到电视。投巨资建基站,无数个钻研芯片技术的不眠之夜,奋战了几年,产品终于研发出来了,最后因市场开发不力,所有的投入全部付诸东流。“与那些小而贫困的国家打交道,困难重重。你要懂他们的语言,他们的习惯。”李宏玮感叹,说起来简单的“沟通”两个字,给了她很大的教训。

  与海辉的合作经历了漫长的沟通过程,李宏玮印象深刻,“真的是太难谈了。” 起初,海辉对风险投资充满了不信任甚至是敌意,“你们是养猪的,养肥了就杀了吃肉。我们是养孩子,再坏也是自己的。”海辉的态度在当时颇具代表性。除了互联网企业,大部分领域对VC都很陌生。

  李宏玮非常理解这份陌生和戒备:“他们也不容易,毕竟从来没有接触过VC,自己一手做起来的企业,刚干出点名堂就有人要来分享,这个思想转变确实困难。”

  会议室、饭桌、高尔夫球场,李宏玮不停地变换沟通地点和交流方式。她耐心地分析融资对于海辉的重要性:企业如果单纯依靠自己的销售收入滚动生产,发展速度很慢。特别是上升期,有了资金做后盾,企业就可以快跑。回忆当时的情景,李宏玮乐了:“谈判的时候,经常是会议桌的一边坐了十多个人,另一边就我一个人。”经过五个月的攻关,李宏玮终于拿下了这场攻歼战。

  据了解,海辉从2004年获得投资后迅速成长,员工从当年的500人发展到现在的2000人,业务范围也大幅拓展,当时以日本市场为主,现在日、美各占一半,在欧洲的业务也开始赢利。对于外包企业来说,欧美才是大市场。目前,海辉已进入上市进程。

  记者手记

  李宏玮是个专职赚钱的VC,对金钱却不太在意。在她看来,生活是简单的,“钱多钱少,没有多大区别。我喜欢旅游,钱多,我会去;钱少,也一样会去。我可以自助游,可以选择便宜的旅馆。”在新加坡,她甚至没有给自己买套房。“我和老公住宾馆,我们的感情一样很好啊。”

  采访的第二天,她将飞回新加坡和丈夫团聚,丈夫在美国工作。谈起丈夫,李宏玮一脸幸福,她表示:工作忙并不会忽略丈夫,现在中国机会很大,所以,现阶段工作排第一位。李宏玮的家庭观和幸福观,不知她远在新加坡的丈夫是否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