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公司的名字一样,中国远洋作为红筹回归的带路者,从香港“驶回”上海。从H股受到冷落到A股受人追捧,中国远洋似乎经历了青蛙变王子的神话6月26日9:30,中国远洋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远洋”)董事长魏家福、上海市副市长杨雄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共同敲响开市锣。当中国远洋开出15.52元的A股起始价时,在场人士莫不欢欣鼓舞。简短开盘仪式后安排的媒体采访中,魏家福不厌其烦地向各路记者宣讲中国远洋在集装箱航运、码头和物流业务上的优势。
优质资产理应获得高溢价,但在集装箱运输这个周期性行业中,中国远洋2006年的业绩只能用惨淡来形容。在上市前的推介活动中,魏家福也没少受机构投资者的诘问。
“中国远洋主营的集装箱运输不是其投资价值所在,市场看好它是基于集团将干散货资产注入的预期。”中信证券交通运输行业分析师谢从军告诉记者。事实上,在中国远洋给《新财经》记者准备的新闻稿中,“中远集团上市旗舰与资本平台”是先于“全球领先的航运与物流供应商”的最大看点。
记者试图让魏家福对“上市旗舰”和“资本平台”做出解释,以便得到有关集团资产注入上市公司的信息,魏家福笑着让记者自己去揣度。
市场爱听朦胧的故事,就在广大投资者对首日开盘价过高的质疑声中,中国远洋27日以涨停报收,28日在市场大跌中仍一度攻击涨停。
“潜水艇”引航红筹回归
今日的欢愉代替不了往日的落寞。
2005年6月,中国远洋在香港上市,招股时市场反应冷淡,最终以4.25港元的下限定价,上市首日更跌破发行价10%,以3.825港元收盘。在随后将近一年的时间里,中国远洋H股股价一直在发行价以下徘徊,被香港投资者谑称为“潜水艇”。
不受追捧不代表不是好资产。2005年正处于集装箱运输行业景气的高峰,中国远洋每股盈利高达0.67元,当时股价还不到每股盈利的10倍。
市场总是有错必纠。在内资银行和保险股的带动下,香港红筹指数和国企指数迭创新高,在估值水平整体水涨船高的情况下,中国远洋也受到H股投资者的追捧,股价缓慢攀上发行价之后,截至2007年6月29日,已经站上11港元。而此时已远不是集装箱运输行业的好年景,市场的纠错行为显然已经矫枉过正。
2006年,全球集装箱运价低迷,原油价格又持续在60美元/桶上方徘徊,中国远洋主营收入增长缓慢,燃油开支的大额增加严重侵蚀了利润,每股盈利只有区区0.2元。
虽然中国远洋回归A股在确定发行价时,比照H股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折让,但考虑送转股和发行后股本扩大带来的摊薄效应,8.48元的发行价对应的股价每股盈利比为98.67倍。这意味着,在不考虑行业周期和未来发展的情况下,投资者购入中国远洋的股票如果不通过价差获得收益,1元钱只能获得约1分钱的年度回报,而一年期存款的年利率为3.06%。
中国远洋26日挂牌后,28日摸高至19.80元,对应股价每股收益比超过200倍。万德资讯公布成交回报显示,在上市前三天的大涨中,有多个机构席位单向买入。
对于中小投资者恐高不敢追进,而机构频频加仓的举动,著名股市职业操盘专家花荣告诉记者,中国远洋作为红筹股集中回归A股的探路者,监管方希望能开一个好头,以公募基金为主体的机构投资者也期望向市场表示出信心。同时,“半年来大盘股上市节奏不快,中国远洋受追捧当不意外。”花荣说。
上市旗舰和资本平台
中国远洋此次A股上市募集资金148.81亿元,约60亿元用于购置12艘新造集装箱船,17亿元用于从母公司中远集团手中收购中远物流49%的股权(控股子公司中国太平洋已经持有中远物流51%的股权,中远物流将成为中国远洋的全资子公司),6.2亿元将用于集装箱堆场和物流中心建设,剩余资金用于银行还贷。
谢从军认为,尽管新造船带来运力提升,但中国远洋业绩改善则更多受制于运价和燃油费支出,且新船交付使用还要一段时间。
中国远洋业绩提升也不能仰仗中远物流。从资产和收入上来看,物流业务所占比重太小。中国物流虽然高调宣传在化工和家电等领域已经有很大进展,但目前还处于投入阶段,赢利能力并不好。“中远集团的优势在国际航运上,运力决定其话语权,资金门槛很高,目前国际船公司的竞争已经形成均势,定价体系也有一定的垄断。在充分竞争的物流业务上,中远集团并没有显示出高人一筹的办法。”一行业专家告诉记者。
中国远洋受追捧,市场上公开的秘密是中远集团未来优质资产的注入。目前,中远集团总运力规模全球第二,占国资委五大航运央企中远、中海、中外运、招商局和长航集团总体运力的60%。
除了以中国远洋为主体的全球排名第五的集装箱船队,中远集团运营世界规模最大的干散货船队,运力占全球干散货船队约8%,是第二名的2.6倍。目前中远集团干散货和油轮资产都还没有上市。作为中远集团资本平台和上市旗舰,这块资产最终将注入中国远洋。
记者从中远集团知情人士处获知,中远集团已经在内部成立了专门小组,来研究干散货资产注入上市公司的方案。
在集装箱运价疲软的情况下,2007年全球干散货运价异乎寻常繁荣,反映全球干散货运价水平的波罗的海指数创出历史新高。中海旗下以干散货为主业的沪市上市公司中海发展一季度每股赢利多达0.32元,股价一度高达26元。
国泰君安证券发布的报告显示,干散货资产全部注入中国远洋后,中国远洋的资产将至少扩大一倍,每股收益也将至少增厚一倍。另外,考虑中国远洋行业龙头的地位,市场将给予一定的溢价。
目前,中远集团旗下已经有中国远洋、中远太平洋、中远国际、中远投资和中远航运五家上市公司,并参股国际最大集装箱制造公司中集集团。如果集团旗下的干散货资产注入中国远洋,中远集团旗下的航运和物流资产将完成在各个市场的分开上市。
在国资委力推央企整体上市的背景下,中远集团各个业务模块分拆上市将无法化解投资者担忧的关联交易。例如中远太平洋为中国远洋的控股子公司,按照中国证监会的监管办法,合并报表的两家公司不能进行同业竞争(意即母子公司不能在同一证券市场上市)。“但在香港的监管框架下,这是不违规的。” 上海新望闻达律师事务所律师宋一欣告诉记者,“选定中国远洋作为资本平台和上市旗舰,意味着中远集团将要把干散货、集装箱、码头投资、集装箱租赁和物流等主业资产都置入中国远洋,这将有助于规避同业竞争和关联交易,以做强主业。”
目前,除了主业资产外,中远集团旗下还有中远地产、中远财务和一家注册在香港的小型银行,这些资产是注入中国远洋、是出售,还是单独上市?中远集团拒绝置评。
记者观察
风水轮流转。想当初,要给中国银行业改制和集资让路,中国远洋H股上市时间挤在了交通银行和建设银行中间。当时正值国际社会鼓噪人民币升值最热烈的时刻,国际游资堵在香港豪赌人民币升值,银行股自然有了更多的想象空间。所以,夹在中间的中国远洋成了倒霉蛋,股价长期在跌破发行价下徘徊。
市场永远是有错就改、改了再犯。刚刚纠正了对中国远洋的低估,就转向了对其的高估。与在香港插空上市不同,中国远洋回归A股的前半年时间内,并没有大盘股快节奏发行。市场上资金充沛,时间窗口也相对有利,中国远洋红筹回归带队者的角色赢得了市场喝彩。
尽管股价每股收益比高达200倍,中小投资者对其质疑不断,但中国远洋还是得到了机构投资者的追捧。毕竟,在市场坚信牛市尚未终结的乐观氛围内,中国远洋的故事注定将演绎得十分精彩:业绩差了,不要紧,集团会有优质资产注入;长期看来,更没问题,没理由不看好一个经济正在腾飞的国家的航运龙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