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财富是人类三大终极目标之一。因此,任何领导者都不可能离开理财,哪怕是一个与创造物质财富无缘的单位。
中国自古以来倡导重义轻利,造字时将“两戈争金”称为“钱(繁体字)”、“十戈争贝”称为“贼”,因此,钱和贝无形之中便成了既可爱又可怕的字眼。由于古人把对玉的精心雕琢称之为“理”,理财也就自然而然有了对财富精心雕琢的管理要求了。难怪有人说:“我们身边并不缺少财富,缺少的是发现财富的眼光和促使其增值的管理能力”。
中国最早的“财”,见诸战国尸佼《南风歌》中的第二句“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相传为帝舜所作。此字由两个偏旁组成:左边的“贝”,右边的“才”,足见文字创造者的良苦用心,力求使“财”字寓意有才能者,才会拥有更多财富。
在第一次外来文化传入高潮中,中国有了上课、下课、课堂、课程、食堂、觉悟、口头禅、一尘不染、头头是道、心心相印、想入非非、恍然大悟、火烧眉毛、菩萨心肠、超凡脱俗等词语。至于从佛教生活中衍化出来的语言就更多了,如人们常说的“临时抱佛脚”、“庙小菩萨大”、“外来和尚好念经”、“不见真佛不烧香”……而第二次外来文化传入的科学、文化、体育、社会、革命等诸多词汇中,“革命”一词则属于出口转内销。早在古代中国就有“汤武革命,应乎天而顺乎人”的记载,但清末的孙中山先生却一直找不到合适的词汇来描绘他的事业,经常使用的还是“发难”、“起事”等词汇。直到有一次他乘轮船到神户,一上岸就看到日本报载中华革命党孙逸仙抵神户的报道时,才发现用“革命”两字来形容他所从事的反封建事业最恰当不过了。从此,近百年来革命不但成了中国十分时髦的字眼,而且以传统儒家道德理想主义作为文化背景的中国革命,相信人是为了崇高的道德理想而活着的,因此革命者无不以抛头颅洒热血,透过政治去实现道德理想为荣,于是前赴后继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革命高潮。至于20世纪70年代以来第三次外来文化传入高潮中进入中国的词汇就更多了,如百分之百用汉字的博导、硕导、网吧、上网,以及汉英文字混用的卡拉OK,直至纯粹用英文字母书写的DVD、PK、VS……等等,举不胜举。
功夫在财务之外
财务管理工作单位叫财务,政府曰财政,个人称理财。财务的专业知识并不复杂,如涉及到数学运算,也无非是加、减、乘、除、开方、乘方而已。其功能从表面上看似乎是钱的管理,其实质是处理人际关系,因此它的复杂性不在于其本身,而是在于它涉及到单位与单位、个人与个人、单位与个人之间利益分配的纷繁关系,要理顺这类错综复杂的关系并非拥有财务专业知识就能应付裕如。尤其在强调伦理道德、注重人情关系的中国,财务与人际之间关系更为密切,因此其功夫既在财务之内也在财务之外,而更多的功夫应在财务以外。如果要给出比例,凸现数量概念,“二八”、“一九”都不为过。
以人为本
既然财务更多的是处理人际关系、调动人的积极性,“以人为本”便成了财务工作的总纲,犹如渔夫捕鱼只要抓住纲绳,便纲举目张,一网打尽,全盘皆赢了。“人”字尽管很简单,但人的本身却很复杂,其复杂性在于人类既有动物的自利性,也有动物所不具备的思想性,即人有修养。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对于人这种特殊的动物既要用物质利益来诱导,也特别要注意沟通思想;多一点谆谆善诱,少一点凶神恶煞。通过自己内心的努力,生产出更多、更好的态度,给当事人以温馨的人文关怀。
推行“垫凳腿”政策
古代中国人席地而坐没有凳子,大约在汉唐以后始行倚凳而坐。当今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流行凳子,且凳腿都会锯得一样长,因此凳面皆呈水平状态,用经济学的眼光来看这便是公平。若将人类社会视作一把凳子,那么人们所拥有的利益和财富便是凳腿,而这些凳腿又几乎都参差不齐,从而导致凳面的不平衡。若要改变这种状况实现平衡,最简单的办法是剥夺富裕,以最短的凳腿为标准将长腿全部锯掉,以降低代表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凳面为代价实现低水平的公平。20世纪下半叶,在中国就进行过此类剥夺富裕的试验,差不多30年后,人们发现这种办法只会使中国人在国际竞争中被淘汰出局,于是便有了改革开放和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这一历史教训本身就说明人是利益的动物,伤害利益便会伤害感情,伤害人们追求财富的积极性。尤其在以人情定天下的中国,轻易伤害他们的既得利益,其后果更为严重。因此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尽可能在增量上做文章,切忌在存量上动脑筋,因为社会进步,经济发展,蛋糕愈做愈大是必然的结果。当然对那些获取过度利益者采取必要的削峰填谷,适当锯短长腿的措施也未尝不可,只不过不能常用,要坚持以垫凳腿政策为主导罢了。
要尽可能“花钱办事不养人”
计划经济讲公平,政府以养人办事为首要,市场经济重效率,尽可能办事不养人。后者要产品,要服务,便实施政府采购,公开招标,谁的价格低、质量好、服务优便向谁下订单,运用上两者有了明显的区别,市场经济花钱办事不养人,计划经济花钱养人再办事。
要把“蛋糕”做大
人们常说“生命在于运动”,世人遵循这一原则,通过登山、游泳、跑步、拳术、跳舞等不同形式,加强体育锻炼,大多取得了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良好效果,个中原因便是体育锻炼促进了自身机体的新陈代谢。财政收支同样蕴含着新陈代谢,它既要保证一定的税收收入,以促进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同时,又要通过加大投入来引导产业升级、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和推进社会各项事业发展,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投资者,通过推动经济协调发展,开辟源源不断的新税源,把“蛋糕”做大。可见,财政与人类一样,其“生命也在于运动”,倘长期实行小收小支政策,收支的新陈代谢不旺盛,财政不但难以随着社会进步而发展,其职能反而会有日益枯萎的危险。
坚持“小河有水大河满”的方向
人们都知道涓滴之水聚成溪流,千百溪流汇成江河,“小河有水大河满”这是自然界司空见惯的一条规律。但这一规律在中国这个极端强调集体主义的国度里,长期被颠倒为“大河有水小河满”,从而产生了种种遏制庶民百姓创造精神的陈规戒律。甚至以统一思想为名,用个人权力左右集体意志,以致发生了“文革”这样的人间悲剧。对理财而言,同样存在着“小河有水大河满”还是“大河有水小河满”的争论,也就是面向基层、增强基层的活力,还是收权于上,变相限制基层的创造性及活力,这是两种理财观的反映。若要遵循自然规律,还财政发展的本来面目,便要坚持“小河有水大河满”的方向,面向基层,以增强基层的活力为宗旨。
建立寓约束与激励为一体的理财机制
人们都知道,什么东西最紧缺,掌管该项权力的人便会成为香饽饽。记得20世纪80年代以前猪肉很紧张,国营食品公司的工作人员便成了人们追逐的明星和交友的对象。即使是操刀司秤的营业员,打开店门立在肉案之后也颇有一番非凡气度,其刀斧所向可以使你得到一块如愿以偿的好肉,也可使你大失所望连带毛的猪头肉都买不到。这种非同一般的感觉既来自猪肉的紧缺,更来自缺乏制度制约的随意性,倘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即使猪肉紧张也不至于如此。至于资金分配,也存在着同样的困惑。因为资金紧缺是永恒的难题,即使像美国这样富有的大国也有惊人的赤字。因此当前各级财政机关欲找到受人企求的感觉便用不着建立制度,只要通过随意性不断地运动群众,就能让基层单位像当年买肉者那样不远数十里、数百里乃至数千里地轮番往上跑,不断来企求拨款补助,那么这种赵公元帅所能享有的感觉便会在财政干部身上油然而生,当然随之而来的财政分配环节成本的提高、效益的降低,甚至腐败也就在其中了。倘要降低资金分配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避免产生腐败,惟一的办法就是建立一种寓约束与激励为一体的机制。
要坚持有所突破的创新精神
对一般人而言,可以按部就班;对主要领导而言一定要有所突破、有所创新。人世间一切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而是不断发展前进的,而且由于各地主客观因素不同情况也千差万别。面对上级所规定的划一政策,我们绝不能循规蹈矩、一成不变,必须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有所突破,才会有所创新,有所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