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网上期刊>期刊名称>期刊内容> 正文

国产手机靠电视广告阻击黑手机

2007-8-7 16:59 《新财经》·王晓慧 【 】【打印】【我要纠错

  与“黑手机”比起来,很多国产品牌手机不仅在价格上很吃亏,即便在功能上,也没有什么优势近期,在各电视台的电视购物时段中,手机已经成为了一个主要产品。诸多国产手机厂商加入电视购物战团,这是一个有趣的现象。侨兴移动CEO李德卫告诉《新财经》记者,国产手机的价格拼杀已经由“地面”转为“空中”,导致这种局面产生的原因,一是厂家拓宽销售渠道的需要,二是饱受“黑手机”泛滥之害。

  记者从信息产业部获悉,到2006年底,“黑手机”已经侵占了近30%的内地手机市场份额,销售量约为3000万部,销售金额300亿~500亿元。由于投入成本低,“黑手机”的利润率高达100%~200%。行货手机特别是国产手机的生存空间已经受到了严重挤压。

  “黑手机” 抢占低端市场

  李德卫从事手机行业多年,在他的印象中,2004年以前的手机市场并非如此。“2004年以前,中国手机市场处于供不应求阶段,那时候的手机做成什么样子无所谓。很多厂家直接从韩国拿回几个机子进行拷贝,不同品牌、相同外观的手机多的恨,四胞胎、五胞胎比比皆是。”当时,国产手机厂商仅仅通过拷贝,就可以生存得很好。

  2004年以后,国产手机出现全行业大亏损。究其原因,主要有两大因素造成:第一,国外品牌手机在低端市场持续发力,比如摩托罗拉、诺基亚等巨头在世界范围内大力增加低端手机的生产;第二,“黑手机”泛滥。原本一统低端手机市场的国产手机突然遭遇“李鬼”和洋品牌的两面夹击,溃败在所难免。原本同质化已经非常严重的国产手机打起了价格战,很多中国手机厂家为了追求规模和数量,加大了模仿的力度。因此,国产手机市场同质化现象愈演愈烈。

  大家都在说“黑手机”,但什么是“黑手机”?既然那么“黑”,为什么还能赢得消费者的青睐,从而赢得那么大的市场份额?

  细分起来,市场上的“黑手机”有几种:一是没有合法进口手续的手机,就是大家俗称的“水货”;二是用二手手机拼装的手机;三是假冒或者侵犯他人注册商标的手机。这样的手机大多价格低廉,但都没有质量保证,不能享受厂商正规的售后服务。

  但是,“黑手机”价格低廉,相同型号的水货手机甚至可以是行货手机价格的一半,而假货的价格更低。据李德卫透露,与“黑手机”比起来,很多国产品牌手机不仅在价格上很吃亏,即便在功能上,也没有什么优势。国产手机沉溺于“玩概念”,并无实质的技术突破。很多消费者都有这样的想法:与其购买国产品牌,还不如少花些钱去买“黑手机”。

  当国产手机将阻碍其发展的帽子扣到“黑手机”头上时,洋品牌那边却显得相对平和。诺基亚等国际手机巨头虽然也受到了“黑手机”的冲击,但增长势头却有目共睹。“黑手机”冲击的是低端市场,而诺基亚的低端手机在其产品系列中却是出货量最大的。一方面,洋品牌具有强大的品牌优势,另一方面,因其具有技术优势,高端手机的丰厚利润也确保了其霸主地位。

  如今,“黑手机”的造假技术也具有了相当的技术含量,如此一来,国产手机与“黑手机”在性能、技术上似乎没有了本质区别。但从价格上看,国产手机根本无法做到“黑手机”的超低成本。国产手机将衰败的原因归于“黑手机”泛滥,是无法获得真正复兴的。

  李鬼固然可恶,但如果国产手机厂商像李逵那样勇武绝伦,还怕斗不过原本就不自信的李鬼吗?

  价格战,地面到“空中”的轰炸

  价格是“黑手机”的最大优势,当“黑手机”用更低的价格拼杀的时候,国产手机将战场转到了“空中”。今年以来,低端手机的价格战由地面渠道转入了电视购物,这是黑手机所不能涉及的领地。但是,问题也接踵而来。

  以电视购物方式销售手机产品,原本是打压“黑手机”的一种有效途径,但现在却变为了新一轮的价格拼杀。首先,价格战被导入了电视购物,各个厂家拼命到电视上去叫卖,一再降低产品的价格;其次,电视时段的租金水涨船高,媒体与厂商之间的供求关系发生了逆转。

  即便如此,国产手机厂商对电视购物这样的形式依然乐此不疲。李德卫告诉记者,“我们就做电视购物。以一款手机为例,上电视购物之前,我们两个月只卖了5000台,而通过电视购物一天就卖5000台。”相同的机型,一样的价格,用中间渠道的费用支付媒体费用,这样一来,厂家并没有增加额外费用,却能取得更多宣传和销售的效果。也正是这个原因,使得很多手机厂家选择同时与多家电视购物合作。据李德卫计算,“电视购物卖一台手机,地面一般卖三四台。”电视购物的核心目的,是把卖点传递给消费者,辅助地面销售。

  除此之外,国产手机青睐这种销售方式的更重要原因在于,“黑手机”由于不能“见光”,无法涉足这个领域进行拼杀。

  不能忽视的是,电视购物的周期比较短,购物节目循环往复地播放后,消费者的新鲜感会有所下降,销量也会随之下降,这是不可避免的。

  正规厂商也做“黑手机”

  国产手机与“黑手机”的拼杀无处不在,但是,“黑手机”又是从哪来的呢?一些不法商贩通过地下渠道经营“黑手机”,已是公开的秘密。但记者近日从某大型手机渠道商处获悉,为追逐高额利润,个别正规国产手机生产企业一边做行货,一边也在悄悄做水货,而且水货规模不小,只是最终采用两个不同的渠道走货。

  这个情况在李德卫口中也得到了证实,“很多深圳、广东的手机厂商同时做行货和水货。企业不惜转很多道手,将40%的产量逃税,以此来打价格战。”看来,正规厂家生产“黑手机”,也已经是个公开的秘密。

  在李德卫看来,这些手法都只能混过一时,“手机行业有三个东西很重要,一是创新的产品,二是渠道,三是品牌。品牌是国产手机的弱项,企业最初不能过多的去创品牌,只能抓前两者。”

  据李德卫介绍,2004年~2007年之间,当国产手机销量呈下滑趋势时,唯独两家国产手机逆势上升,联想和CECT.“我们的产品定位总体是在中端,但具体来说是中端里面的低端,低端里面的高端。”李德卫对企业如今的业绩似乎还算满意,但是,他们又凭什么在低端里做高端?“我们主要就是凭研发策略,简单来说就是产品的差异化,没有差异化、没有创新在这个行业根本没法做。”2006年,李德卫到深圳的几个手机厂商那里走了一圈,感觉国产手机已经到了一种非同质化机子不做的状态。无论是行货还是“黑手机”的老板,大家都不敢创新,不敢越雷池一步,都在忙着打价格战。“这个行业已经很可怕了。厂商都怕做差异化,因为差异化意味着脱离渠道和大潮流。”采访到最后,李德卫已经显得非常无奈。

  据记者了解,国美、苏宁、中复等渠道商都非常欢迎差异化的产品,甚至出资鼓励厂商进行差异化产品的生产,避免出现“揭下厂家标签之后,产品长得都一样”现象。2006年底,苏宁还与联想、海尔、夏新、波导、TCL等五大国产手机厂家结盟,鼓励手机产品的创新,抱团对抗“黑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