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负笈于化工专业,曾徘徊于啤酒技术员的岗位,终迫于生活压力,三度改行而入股市;他应用哲学和高等数学原理研究股市,独创“概率论在股票技术分析中的应用”,单枪匹马,完成了对几乎所有技术形态,及基本面状况的专题分析。他闪亮着鹰眼,随时准备狙击中短线的投资机会。
当人们为2006年迄今基金平均不超过200%的业绩欢呼时,他大音稀声,绝对收益超过1000%;他10年如一日,每天研究股票十几个小时。投资者若能如此付出,如此践行,怎能不成功?
在市场把握上“追热点,抓龙头”,在选股上严守“五重”,对重组股研究深入,是我能获得较高收益的重要原因。
追热点 抓龙头
在大盘行情启动的初期和中期,有一些热点或领涨板块涨幅超越大盘,而这些板块中的龙头公司,尤其能给投资者带来高收益。在市场有主流热点的情况下,主流热点一定是涨幅最大的,务必要予以把握。
在这种市场形态中,要特别注意,市场面的龙头才是真正的龙头,基本面的龙头不一定是真正的龙头。一只股票是市场的龙头,往往表现为领涨,受市场的认可,却不一定有基本面的支撑;它们可能只与相关板块沾边,但相关业务占据的份额极小。
有的股票虽然是基本面的龙头,但流动性较差,成交量较小,或者主力资金没有建好仓,或者主力资金建好仓,但上市公司不配合,没有利好消息公布,也无法成为市场的龙头。
比如参股期货板块,基本面的龙头是高新发展(000628),但市场的龙头并非高新发展,却是美尔雅(600107)。又如2000年的上海梅林(600073),是当时网络股的市场龙头,但当时网络业务在其收入结构中的份额极小,所以并非基本面上的龙头。
对投资者而言,好股票不仅要有基本面的支撑,也必须是市场的龙头。基本面选股涉及的,是你买不买这只股票的问题,技术面则是买卖时点的问题。一只值得买进的股票,基本面要有上涨的潜力,技术面要有上涨的趋势。这两方面结合的股票,是必抓的'龙头',成功的概率很高。
“五重”选股
可以肯定地说,我不是一个长线投资者,而更多地侧重中短线的爆发力。但我的操作思路是以基本面分析为主,以价值投资为主。
这两者看似矛盾,实则一体。其结合点在于,我会投资于那些基本面存在某些诱因,促成短期内其业绩能产生突变的公司。某些公司能每年维续20%的增长,如贵州茅台,是很好的长线投资品种,但我不会很感兴趣。我更关注那些今年就能取得200%、300%增长的公司,爆发性增长维续1~2年即可,第3年我肯定做别的股票去了。在2007年以来的行情中,我持股最多的时候,也就几个月。
我在做中短线操作时仍注重基本面,而不是波段操作。股评家可能会分析波段,强调波段操作。但对实战家而言,波段操作是相当困难的。即便是我,能捉到波段,也主要靠运气,所以我基本上不做波段。
在根据基本面选股时,我总结出一套'五重'准则,这五重是我任何时候选股所遵循的原则。
第一“重”,是重大产品价格变化。如2006年有色金属板块的快速上涨,即源于有色金属价格的大幅上涨。
第二“重”,是重大新产品投产或上市。比如太阳能电池行业,又如2004年初南方汇通(000920)的微硬盘投产上市。
第三“重”是重大项目投产。比如比如2005年的000930丰原生化的燃料乙醇项目投产;又如杭萧钢构(600477)的重大项目投产,关键在于,如何确定该重大项目投产的真假。
第四“重”是重大主业转型。比如华联控股(000036),主动实现了从原来的纺织服装行业,向PTA石化新材料行业的战略性转移,2006年初成为我成功操作的第一只翻倍的黑马。
第五重是重大资产重组。
瞄准重组
重组股的表现因市场而异,在2003年,其表现就不如以“五朵金花”(金融、石化、汽车、电力、钢铁)为代表的绩优蓝筹股。但2006~2007年是“鸡犬升天”年,重组股的投资机会很大。
我理解的“重组股”有两大类型,一类是绩差股通过资产重组、债务重组等变成绩优股,第二类则是锦上添花型的资产注入。我更看重第一类重组股,因为它有可能使公司基本面短期内发生突变,机会更大。
由于股改等因素,股价表现开始与法人股东的利益最大化相关,故2007年很多重组股的大幅上涨,是有基本面的支撑的。
如长江控股(600137,造纸及纸制品业),股价由股改前的7元涨到2007年4月14日的85元,再加上10送2.5的对价,涨幅高达14倍。原因一是股改效应,二是浪莎控股成为控股股东后的资产注入,三是债务重组。这一系列变革,使长江控股的基本面发生突变,2007年1季度的业绩达到每股4元多。这也为市场重新理解重组股树立了榜样。
我说的重组股,和近期涨幅巨大的题材股和绩差股相比,有交叉也有区别。它不仅必须有重组概念,也必须有基本面因重组而发生的质变。概念股主要指上市公司编出了某个概念或故事,比如前一段时间的参股期货板块,其中的资产注入概念,有实质性的注资和概念性的注资之分。我所关注的重组股,不仅要有实质性的注资和重组,而且基本面也必须发生相应的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