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网上期刊>期刊名称>期刊内容> 正文

解读证券市场利空“三板斧”

2007-9-7 14:37 《新财经》·王晓慧 【 】【打印】【我要纠错

  “5.30”的过山车行情之后,中国股市又迎来了新一轮政策调控。然而,大有“利空出尽”的意味,市场不但没有下跌,反而大幅高开高走,发动了新一轮行情。很多投资者迷茫地说“看不懂了”。

  孩子熟睡的时候,父母将其揪起来打得鼻青脸肿,然后说,“孩子,我是爱你的”。这个看似不合逻辑的做法,被很多投资者形容到了股市上。

  继提高印花税税率、扩大QDII投资额度和范围之后,本已羸弱的中国股市又遭遇了一轮利空洗礼:加息、国有股减持、征收资本利得税,这被称为利空“三板斧”不管是已经出台的,还是尚未出台的,无疑都代表着一种政策意图。

  然而,这些带有空头意味的政策不但没有令市场恐慌,反而被市场以快速上涨消耗殆尽。很多人在说“看不懂了”的同时,踏空了这波行情。市场下一步会怎么走?中国股市历来有“政策市”之称,判断其走向,还是应该听听专家们对政策的解读。

  加息是最后一只靴子吗

  8月21日,央行宣布加息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3.33%提高到3.60%,这是2007年以来,央行第四次加息。利空真的出尽了吗?

  “这只靴子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一部分,不能理解为利空出尽。”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策略研究部的吴坚雄肯定地告诉记者,“中国经济出现了过热迹象,央行会持续进行调控。”

  面对市场上“利空出尽是利好”的声音,吴坚雄表示质疑。“最后一只靴子落下了,就没有其他政策出台了?”吴坚雄认为从长远来看,加息属于利空。“可以对加息这样理解,一是财务成本增加,最终会影响上市公司收益。二是流动性问题,如果宏观调控是针对固定资产投资的话,那么,在未来两个季度内,可以从企业业绩上直接看到。”

  “如果调控是针对流动性的话,有可能造成流动性枯竭,就是说我们这个市场的资金供给可能不够了。回头看看,2007年以来,已经有三次上调利率,五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像特别国债,以及QDII的这种扩延政策,实际上都是为了收缩货币流动性。”

  具体到行业来讲,加息的影响程度可能参差不齐。从市场表现来看,金融、地产在此次行情中再次成为领涨板块。

  “从市场结构来看,我国证券市场金融股所占比例较高,而我国银行的存贷差是全球最高的。上半年调整三次利率,结果是导致存贷差扩大,因为没有调整活期存款利率。间接导致银行的收益提高。

  “对保险公司也是相对利好,保险公司有大部分存款放在银行里,跟着银行受益也就容易理解了。但是这个利好作用不会立刻反映在报表里。”吴坚雄补充道。

  南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投资部执行总监苏彦祝认为,“此次加息,从长期趋势来看,可能对地产股形成不利影响,但相对于房地产的巨额利润来说,是可以忽略不计的。”苏彦祝坚信此次加息对资本市场会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国有股减持好了伤疤忘了疼

  与加息对市场的反应如出一辙,7月初,《上市公司国有股权管理转让管理办法》正式出台的时候,市场的反应却是大幅反弹,明显被解读为利好。

  就在这个政策出台两周前,市场还将其解读为重大利空,大多数人认为,其对暴跌的股指只可能产生推波助澜的作用。当时,记者听到最多的是,“不超过5%的国有股减持比例,企业可以自主决定,这是从来没有过的,对于股市来讲,是绝对的重大利空。”这种观点之所以被广泛传播,源自于上一次股市惨跌的教训。

  早在2001年,上市公司便遭遇过一次大规模的国有股减持。在市场人士张卫星眼中,2001年到2005年的四年熊市,主要就是国有股减持引发的市场崩溃。

  但在吴坚雄看来,此减持非彼减持,有着本质区别。“2001年,国家出台了《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办法》,国有股被要求按市价减持10%.而此次新规的发布,意在规范市场,不会给市场带来大的动荡。同时,2001年的国有股减持,是硬性减持,是必须要完成的任务。而此次,管理层只是给出一种可能,有些国有上市公司可能不会减持。”

  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另外一位研究员表示,“这个政策出台,明显说明监管部门希望目前的股市稳定,监管部门是从保护投资者利益的角度推出这个措施的,有利于改变投资者对即将出现的国有股减持问题的担忧。从根本上说,对股价、市场估值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上市公司业绩。不管国有股是减持,还是增持,最终影响投资价值的还是企业本身。”

  资本利得税放大恐慌情绪

  有私募基金人士对记者表示,“既然国有股减持办法已经正式出台,那么,能够取代它,成为证券市场达摩克利斯之剑的便是资本利得税,后者会成为管理层新的博弈撒手锏。美国、日本、德国这些发达国家的证券市场都征收资本利得税,中国开征资本利得税不是天方夜谭。”

  资本利得税会不会成为继国有股减持之后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这个始终悬在头顶的利空是否会落于纸上?

  “股市崩盘!”提及征收资本利得税对股市的影响,接受采访的十几位专家大都这样干脆地回答。

  “资本利得税需要通过人大常委会讨论,近期出台是不可能的。”吴坚雄不假思索地回答。“如果出台,证明相关部门存在问题。我国是税负最重的国家,资本利得税的出台会影响投资者对政府的忠诚度。”

  “新税种必须要人大同意,国务院不能擅自征收。”著名经济学家刘纪鹏证实。“资本利得税是人们在经济环境比较单一的背景下,堂而皇之提出的一个概念。当时,人们盈利创收的渠道比较少。但从各国情况来看,资本利得税都面临一个非常大的利益触动。我们现在还没有进行针对这个立法的探讨。我接触的监管部门也没有将其提上日程。它对股市影响会非常大,问题会比较严重。”

  也有经济学家持相反观点。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中心的易宪容反问记者,“凭什么反对征收资本利得税?有失公平。”在易宪容看来,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一部分,能有效缩小贫富差距。

  “工资缴税,做生意缴税,资本市场凭什么就不该缴?不能因为对股市有影响就刻意规避,该不该征与是否有影响是两码事。”易宪容不否认影响,但强调更多的是公平。

  在市场调整过程中,投资者往往对利空反应更为敏感。在之前连续调整的行情中,市场便出现了恐慌性杀跌,这种恐慌也来自于对未知利空政策的顾忌。而一旦利空兑现,市场看空情绪便烟消云散。

  在市场下跌过程中,主力往往利用投资者的悲观情绪,人为制造、散布利空,达到打压、洗盘、吸筹的目的,似乎受伤害的总是中小投资者。对证券市场的利空,投资者还是应该深入分析。

  台湾征收资本增值税导致股市崩盘

  台湾地区股市曾因为实施股票资本增值税而崩盘,跳水幅度达80%. 20世纪80年代的台湾股市,跟沪深股市当前的情况有些类似,炒股成为全民运动。除市场充满了不规范之外,当局对于市场种种调控措施也屡次失效,包括加征印花税。

  当时,台湾股市从1983年1月的442点,一路攀升到1988年9月的8402点。在此情况下,1988年9月24日,台湾当局宣布,从1989年开始征收资本增值税。

  9月26日开盘后,台湾股市连续18个交易日无量跌停,每天成交由之前的700亿元台币,骤降至每天仅10亿元台币。最低的一天只有1.32亿元台币。

  18天以后,台湾股指从24日收盘的8789.78点,直落3174.45点,跌幅达37%.台湾投资者损失惨重,各种股民抗议活动频出。后来,台湾当局迫于压力,决定放弃征税计划,并开始“做多”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