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网上期刊>期刊名称>期刊内容> 正文

陈逢元:追逐大师

2007-6-17 15:19 《大众理财顾问》·陈逢元 【 】【打印】【我要纠错

  他出身草莽,初涉股市,却屡战屡败;他不气馁,精研大师理论,琢磨基金选股过程;在泡沫市中,他因滞留而遭重创,复失意科技股;死生之后,他终于涅磐成凤,印证了彼得。林奇的选股定律,建仓熊市谷底,斩获于牛市;复绝不恋战,仿巴菲特,清仓泡沫市。他知行合一,谱写出由散户到投资圣手的长歌

  初涉股市时,我所知道的,只是买进好公司股票并持有,并相信公司的发展,必将带动相应股票的升值。而这一道理,却成为我10年投资之路的主流思维。

  出师不利

  1997年初入市时,由于缺乏股票投资的基本知识和经验,屡战屡败。后来,在热心朋友的帮助下,每天在收市后,我都到证券营业部中户室去看分析评论,并买了些书籍,认真学习,逐步学会了分析市盈率、市净率等各种财务指标,并能够运用K线图等一系列技术分析方法。年底,我精选了包括金花股份在内的数只绩优股,构建了投资组合。

  当时,金花股份招股说明书宣称,其募股资金投入金花药业基地的技改项目后,1997年主营收入为1亿元,1999年预计达到7亿元,2000年预计将达40亿元,我因此判断,该股具有极大的投资价值。1998年,在我的组合中,金花股份果然大幅盈利,其余几只股票或微利或亏损,但整个投资账户还是盈利的。

  但1999年上半年年报公布后,金花股份上年度主营收入仅1.47亿,远不如预期,其他几只股票的每股收益,也都没达到公司募资时的预测。当时股市正不断下跌,我的投资账户盈利不断缩水,只能采取一个办法——账户止损,即卖出所有的投资,重新开始。清仓后,我一年多的投资盈利约13%.之后的事实是,金花股份2000年主营收入为1.3亿,2005年亏损,从我卖出的位置算起股价最低下跌90%.

  投资笔记

  我开始认识到,公司盈利预测取决于你的分析,而不是公司的信口开河。但当时我确实找不到更好的投资分析方法,在迷茫时退出,是明智的。

  转战封基

  1999年5.19行情开始时,盯着每天大幅上涨的股市,在巨大的踏空(即对于持续上涨的股票,因为期待它会回调再买入,而错过了较好的买入时机)压力下,我想起了98年发行的封闭式基金,连忙查看了所有基金行情,发现98年基金刚发行时的高度溢价,正在逐渐消失;当时净值增长最快的基金安信,溢价也仅为4%.

  当时基金还有个优势,即政策允许配售部分新股给基金。我当时估算,这块天上馅饼,大约能给基金带来近20%的年收益。于是我以70%的资金买进基金安信,30%买进基金普惠。持有到2000年底,获利超过55%.

  投资笔记

  在整个牛市中,我安心且清闲地持有基金,但并没有放弃对股票的研究。其间,我仔细研读一些国外投资大师的投资理论;同时,对大多数基金的重仓股进行分析,不断研究基金的投资过程,这为我之后的成功投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被泡沫重创

  2001年,我继续持有基金。股市继续演绎着牛市的辉煌,6月份上证指数涨到2245点,任何股票沾资产重组题材,就能暴涨;新股以40倍市盈率发行,上市当天就涨一倍,有炒家接手,又炒高一倍。证券公司人满为患。整个社会,都沉浸在炒股赚钱的神话中。吴敬琏的股市泡沫论,被一致指责。我虽然看出股市泡沫严重,但看好中国经济增长前景,坚持既定的长期投资策略,没有卖出投资。

  7月份的暴跌使我惊醒,1个月上证指数暴跌13%.我忍痛在8月卖出全部基金,利润从近20%,回缩到5.4%.

  投资笔记

  不管如何看好经济,平均80倍的市盈率,都已经严重透支未来收益;市场一反转,就会象多米诺骨牌一样不可收拾。

  涅磐熊市

  2001年下半年,长达4年的熊市开始。我开始进一步潜心钻研价值投资理论,并认识到,买进一只股票,就是买进一项经营性资产,股价则取决于这项经营性资产的盈利能力。只有公司获得利润,且利润高于安全的固定收益类投资(比如国债)所得,股票才有投资价值。

  这段时期,我在股票的定量分析上颇有收获。假定5年期国债的年收益为4%,则股票收益应至少不低于4%,假若每股收益0.6元,股价定位不高于15元,才是合理的。用15元除以0.6元得到25,得到市盈率,即每股市价对应每股收益的倍数。

  上市公司经营情况会变动,股票每股收益也变动。市场对上市公司未来盈利变动的预期不同,可能造成同一时期股价定位不同,不同股票间市盈率差别很大。如果市场预计公司未来收益将增长,股价也会提前上涨;反之,股价将回落。

  在牛市中,人们投资信心倍增,股价持续上扬,市场平均市盈率不断上升;熊市中,恐慌心理导致股价持续下跌,市盈率也不断下降。在2001年的牛市高峰处,市场平均市盈率高达80倍,到2005年熊市末期,平均市盈率降到了13倍。万变不离其宗,市场总是围绕着市盈率巨幅波动。

  我通过研究评估股票的市盈率定位,总结出一条规律,即公司利润增长率等于其股票的市盈率时,该股票就具有投资价值。2004年,读完《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后,我惊奇地发现,自己对股票市盈率的定位,和林奇在书中所谈到的市盈率定位完全一样。这本难得的经典著作,完善了我的投资,也坚定了我对自身股票分析能力的信心。

  投资笔记

  市场总是围绕着市盈率巨幅波动。当公司利润增长率等于其股票的市盈率时,该股票才具有投资价值。

  失意科技股

  2002年6月,我发现深市B股有不少绩优股票,且市盈率极低。我立即兑换了一些港币,开立了B股帐户,选择了万科B、晨鸣B、粤照明B.查阅这几只股票的历史经营数据后,我发现它们都有5年以上的稳定经营史,净利润增长稳定,说明这几家公司是值得信赖的;按现价折算,其市盈率都低于13倍,非常具有投资价值。

  在这几只股票大幅盈利后,我又被京东方B的猛烈涨幅,及其主营产品——液晶显示屏的美好前景吸引了。我忘记了科技股的高风险,轻率地把资金转移到该股,然而液晶显示屏大幅降价,京东方股价应声大跌,我被迫卖出。在该股的亏损,吃掉了我之前在B股的一半盈利。2004年8月,失意的我,带着投资B股2年所获得的约20%利润离开,并在笔记本上重重记下一笔:“巴菲特都不敢投资科技股,我凭什么?”

  投资笔记

  有本投资经典说:股票很少从过度升值,转为价格适中,它们总是从非常昂贵,变为非常廉价。我一度忘记了股神巴菲特的两条忠告:第一条是永远不要亏钱,第二条是牢牢记住第一条。在被市场打过耳光后,我记住了。

  建仓谷底

  2004年下半年,我又把目光投向A股市场。当时,不少股票都跌破了投资价值点。封闭式基金全部大幅折价,10月份的折价率高达35%左右。我开始部分建仓封基,11月又部分建仓民生银行和浦发银行。之后,银行股随大势继续下跌,封基的折价率继续上升,到2005年一度高达48%.2004年,成为我自1998年以来的唯一亏损年度,全年账户资产约下跌9%.

  然而我坚信,中国经济正高速增长,股市不可能超长期背离宏观经济,市场长期下跌,已经使股票投资价值开始显现,牛市离我们不远了。基金全部持有非常便宜的绩优蓝筹股,却以极高的折价卖给你,你怕什么?浦发银行1999年上市以来,年增长率均高于20%,花旗银行入股后,增长率更是加速;民生银行2000年上市以来,年增长率均高于高于30%,这两只股票按我的买价算,市盈率仅15倍,真是太便宜了!

  2005年上半年,股市继续毫无理智地下跌。财经网站的论坛里,现金为王的观点盛行,任何看好的观点都遭到批评。我账户里的剩余资金,全部买了高度折价的封基,并在亲友之间游说:股市正面临着一个巨大的投资机遇!

  投资笔记

  当所有人都离开市场的时候,就是你进入的时候了。奇怪的是,历史总是重演,却只有少数人能抓住机会。

  收获牛市

  在亲友们的支持下,我的私募基金账户增加到5个。我只做长线投资,在初期制定战略方向和投资组合后,只需花少量时间跟踪分析,或根据市场变化进行些许品种更换。我通常根据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投资股票,或是投资封基。兼顾成长与价值,按照市盈率低于成长率的投资原则,我选择的股票有:民生银行、浦发银行、招商银行、大商股份、苏宁电器、长江电力、格力电器、外运发展、龙溪股份、新兴铸管等(封闭式基金的操作见本刊2006年第11期《年收益率36%:我的封基操盘实录》)。

  2005年下半年,伟大的牛市终于开始。我精选成长性品种、长线投资的策略,得到了丰厚的回报。2006年12月底,除了一个账户因投资人需要用钱、提前退出外,其余账户收益率全部超过170%,也超过同期沪深300指数涨幅;其中一个激进化操作、集中持有5只高成长股的账户,收益率达到287%.

  投资笔记

  两年时间能够有如此高收益率,在我预料之外。除行情罕见、选股没有失误外,很重要的一点是,我不贪心,很少想到过要高价抛出,低位买回来赚取差价。我认为,妄图赚差价是贪心。贪心的投资者在赚到一些钱后,就会卖股票,等更低的价格买回来,结果常常没有机会再买回来。

  远离泡沫

  2006年12月,在银行股的狂拉之下,上证指数一个月暴涨27%,突破了2600点。很多基金重仓股市盈率超过50倍,工商银行市值位列全球银行第二,股市泡沫已经开始出现。

  面对如此多的理财账户,我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仔细思考后,我决定:在元旦前后,分别对所有的代理账户清仓,至少在下一个价值投资点出现之前,不再代理投资股票。按照我的价值观,这个市场中值得投资的股票已经很稀少了,不敢让客户账户在我手中承受太大的系统性风险。

  元旦后,绩优成长股上涨速度大大减缓,市场资金开始追逐垃圾股,许多垃圾股在一两个月就上涨一倍以上,我不为所动。股票价格已经太高了,即使经济再发展几年,人们从上市公司得到的利润依然少得可怜。在赚钱效应驱使下,现在人们购买股票,并不是为了投资,而是为了以更高价格卖给别人而获利。在社会资金的不断涌入之下,股市越涨越高,已经演变成一个击鼓传花的游戏,每个人都希望别人去接最后一棒。市场从投资阶段进入疯狂投机阶段。

  春节前后,我的个人账户开始逐步减仓,到本文发稿日——2007年4月13日,上证指数收盘3518点,我已经不再持有A股和股票基金了。我离开了A股市场,到别的市场寻找有价值的投资机会,如果不能找到,我宁愿购买短期国债或货币基金。

  投资笔记

  股市已经失去了投资价值,最终会在什么时候见顶?我无法预测,因为人性的贪婪会把市场推高到什么程度,没有人能够预测。我只知道,历史又将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