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网上期刊>期刊名称>期刊内容> 正文

浅谈航道部门内部控制建设

2007-9-10 19:20 《交通财会》·戚道锋 【 】【打印】【我要纠错

  一、明确航道部门内部控制性质

  内部控制是全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静态上讲,内部控制是指航道部门为履行职能、实现总体目标而建立的保障系统,它由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评估、内部控制活动、信息及沟通和内部控制监督等要素组成,并体现为与行政管理、财务会计系统融为一体的组织管理结构、政策程序和措施;从动态上说,内部控制是航道部门为履行职能、实现总体目标而应对风险的自我约束和规范过程。

  航道是公益性设施,其养护、建设以政府投资为主,因此与企业内部控制相比,航道部门内部控制更倾向于政府内部控制范畴,以满足公共利益为目标,以追求社会效率和公平之间的平衡为价值取向,是航道部门履行政府责任的基础,发挥着规范航道行政行为的作用。

  二、确立内部控制原则

  根据财政部最新出台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和17项具体规范(征求意见稿)(财会便[2007]7号)精神,航道内部控制应考虑设定以下原则:

  (一)合法性原则。应当符合《会计法》、《预算法》、《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航道管理条例》、《航道建设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以及有关政府部门的监管要求。

  (二)重要性原则。应当针对重要事项、高风险领域与环节采取更为严格的控制措施,确保不存在重大缺陷。

  (三)有效性原则。应当能够为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并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管理要求的提高等不断改进和完善。航道部门员工应当自觉维护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

  (四)制衡原则。应当能够确保不同部门、岗位之间权责分明和有利于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履行内部控制监督检查职责的部门应当具有良好的独立性。任何人不得拥有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的特殊权力。

  (五)成本效益原则。应当在保证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前提下,合理权衡成本与效益的关系,争取以合理的成本实现更为有效地控制。

  三、健全航道部门内部控制的措施

  内部控制建设不可能面面俱到,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可以从以下方面努力。

  第一,建设健康的、责权利一体的内部控制文化,增强航道系统凝聚力。

  首先要培育人尽其才的用人机制,这是提高内部控制工作整体水平应解决的关键问题。内部控制文化,是指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影响内部环境和内部控制效力的精神、意识和理念,包括整体价值观,领导层的管理理念、管理风格与职业操守,职工的行为守则等。人的因素是内部控制体系中最重要的方面。如果不能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再好的制度也形同虚设。所以,要从实际出发,一方面树立正确的内部控制理念,认真建设能为航道职工普遍接受的内部控制文化,在航道系统树立积极向上的良好风气,树立为社会服务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尤其要树立依法行政意识。另一方面为职工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注重为职工营造继续学习、提高素质的机会,注重人才培养。

  其次要实行内部控制责任追究制度。以部门预算执行为主线,落实财政财务收支主要环节的内部控制责任,通过完善航道部门规章,强化航道部门内部控制责任约束,制定并执行内部控制责任追究制度。

  第二,确定航道发展关键控制点,健全风险评估机制。

  关键控制点是指业务流程和单位经济活动中那些容易产生风险的环节。关键控制点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着内部控制的成败。随着投资增加,航道部门应特别关注资金使用上的风险,因为如果资金使用不安全,则不仅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而且必然会导致航道建设的工程质量风险、贪污腐败等风险。抓好了资金管理,就等于抓住了航道发展的命脉。

  ①结合财政预算改革,制定航道系统预算收支控制制度,控制部门预算的执行情况以及财政性资金使用的安全、规范和有效。

  目前预算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重计划完成、轻追踪问效的问题,资金拨付到地方后,监督缺位。资金是否被改变用途、转移,是否存在人员、公务经费挤占项目经费情况,资金结余处理是否恰当等等,都可能存在风险,必须结合部门预算、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制定航道部门预算资金使用明细办法,加大预算资金监督力度,推行绩效预算管理,健全预算资金风险评估机制,对不按预算执行且不限期改正的,依法予以收回上交财政,并核减下一年度的预算申报。

  ②结合《航道建设管理规定》(交通部2007年第3号令),制定航道建设内部控制制度,控制建设资金的使用风险。

  面对航道、船闸建设规模越来越大的情况,保证建设资金使用的安全、规范和有效就显得非常重要。应加强对建设资金管理和控制,评估重要环节可能存在的风险,并明确规定相关法律责任。要严格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银行账户管理,监督检查建设资金是否专款专用,有无挪用、挤占、转移、外借等现象,施工单位是否按要求在指定银行开设结算账户,是否存在私设账户现象;要严格控制不执行报批程序的支出,对支出标准和范围要严加审核,制定严格的资金使用手续,防止资金随意支付、不按工程进度支付等。

  第三,重视内部审计工作,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监督中的积极作用。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最新定义,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的、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它通过应用系统的、规范化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这表明,内部审计既是控制系统的一部分,又是控制有效性的确认者,是对内部控制的再控制,二者目的具有实质上的一致性。因此,有必要修订航道部门内部审计细则,向以治理为目标、控制为中心、风险为导向的现代管理审计转型。

  ①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部门要真正发挥作用,一定要独立于所有管理部门,直接向单位主要领导负责,直接向单位决策层汇报工作。内部审计人员也应通过提供有效的成果,使领导和决策层认识到内部审计的新定位、新职能和新作用,反过来推动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

  ②提高内部审计人员业务水平,提倡职业道德教育,打造一支具有丰富审计经验、认同内部审计核心价值的人才队伍。一方面,要优化审计人员结构,充实审计力量,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另一方面,要建立合理的考核、奖惩机制,为内部审人员创造有利于施展才能、团结上进的工作环境。

  ③实现审计职能的转变。在继续做好财务收支审计、基建专项审计的基础上,逐步开展内部控制审计,探索风险导向审计。结合航道发展关键控制点,加大内部审计力度和延伸度,评估内部控制是否得到有效执行,促进资金风险控(下转第30页)(上接第27页)制能力的提高。

  ④加强审计计划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审计程序,提高内部审计质量。质量是内部审计职业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实践职业道德规范和遵循专业实务标准的具体体现。通过严格的审计计划和程序,规范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轨迹,引导内部审计人员自觉地运用风险管理理论、先进的审计技术和敏锐的职业判断能力,分析收集的各类信息,高质量的完成审计工作,出具有价值的审计报告。

  ⑤重视与内部其他部门、外部监管部门的沟通与协调。在确保独立性的前提下,与内外部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改变内部审计部门传统意义上的挑毛病、找麻烦和管闲事的形象,创造良好的审计工作环境。

  ⑥结合《交通建设项目委托审计办法》(交通部2007年第4号令)的实施,聘请并充分利用社会审计组织等中介机构工作。目前航道部门内部审计力量总体上比较薄弱,内部审计机构基本上隶属于财务部门,独立性不强,专业从事内部审计工作的人员也比较少。聘请并充分利用社会审计组织等中介机构工作,可以弥补内部审计工作的不足,及时发现、有效预防航道系统发展所面临的风险,维护航道健康发展。通过加强社会审计对航道部门内部控制的测评并对测评结果进行公示,可以加强政府和社会公众对航道部门内部控制的监督,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