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欧美,约有50%的家庭认同并享受了专业理财机构提供的服务。2004年,在美国的10大金牌职业中,理财师名列第五。而在理财从业人员中,约50%的理财师在从事第三方理财。这些事实表明,在欧美,第三方理财不但有市场,其从业人员还活得很滋润,很有尊严。中国的情况如何呢?
第三方理财有利可图
不可否认,中国第三方理财机构目前仍处于入不敷出的打拼阶段,但是它的前景却是美好的。这个判断,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得以印证。
理财需求日益高涨
在中国,相当长的时间内,由于没钱,人们并不需要理财师。进入20世纪90年代,不少国民口袋里有钱了,也就有了打理财富的需求。据盖洛普(中国)咨询有限公司在北京《财富》全球论坛上发布的调查显示,进入中国中高收入家庭的标准为年收入5.1万元(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中产阶层家庭年收入为6~50万元),占全国城镇家庭的27%.中国中产阶级的崛起,为理财这个具有生机的市场提供了适宜的土壤。
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发展,各种与国际接轨并富有中国特色的投资理财工具应运而生。通常情况下,一个人不通过专业的学习和长期的实践,很难从中获利。从中国私人理财网受理的客户情况分析,单是寿险产品,就有半数以上客户要么买贵了,要么买错了。还有的客户竟将家里的500万元投资于货币市场基金,理由是银行的人说,投资货币市场基金安全、收益率高。殊不知,这个产品是银行活期存款的替代品,其特点是安全性、流动性强,可获取高于银行活期存款的收益,仅适宜于流动性资金的投资。正因为理财工具的多样性和理财领域的多边性,一般家庭和个人想让自己的钱赚更多的钱,还得借助于专业的理财机构和理财师。
理财收费渐有市场
第三方理财能否在中国赚到钱?我们用事实说话。中国私人理财网自2003年底创办以来,在“零推广”的条件下,访问量月平均递增25.7%.与此同时,要求提供理财规划和理财咨询服务的客户月均递增28.4%.理财咨询收费也已经不存在障碍,这里以中国私人理财网2007年4月9日收到的一份来函为例:
新问题:可否付费请专家审查我投的商业保险是否合理?
现在市面上保险品种太多,我为老公投的“平安钟爱一生保险”等3种保险,已缴费两年,每年约8000元。很多朋友都说太贵,我也不知道是不是,所以请贵公司专家帮我审查一下我投的保险在目前现有产品中,投入与产出是否是比较匹配的,我愿意付咨询费。若的确存在不合理的地方,现在换还来得及,就怕缴了30年后才后悔。呵呵,盼复。
实践表明,富裕起来的中国国民,需要专业的理财机构,专业的理财机构大有可为。
修身养性的赚钱术
客观地说,在中国目前的环境下,第三方理财机构和理财师要想赚大钱,条件还不成熟。当务之急,是要进行品牌培育和能量积蓄。
理财要适合中国国情
2004年,欧美的富豪,在其全部的私人财产中,股票、股票型基金等证券资产占了33%,较上一年下降1%.在美国,基金定投很时髦,它是国民特别是工薪家庭享受国民经济增长好处、实现私人资本保值增值和积累财富的重要渠道之一。作为理财师,我们能否如法炮制呢?
中美的资本市场有很大不同:一个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它涨跌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上市公司当期的盈利能力和对未来盈利能力的预期,即红利分配;另一个则游离于国民经济之外,它涨跌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政策的变动、庄家的拼杀、非理性的获利冲动和恐慌性群体逃亡。20世纪的最后20年,美国基金的年均投资回报率在11%,与美国经济的走向基本匹配;而中国GDP增速虽然连续多年都在8%以上,但股票从2001年下半年始到2005年,竟缩水50%以上,与国民经济的运行完全相悖。
第三方理财机构欲实现与客户的长期共赢,必须把中国的国情和市场吃透。
理财要诚信、通俗
第三方理财是客户利益最大化的理财,诚信是生命。要守住诚信这条生命线,关键是两条:一条是要独立、中立、公正,老老实实、认认真真为客户办事,绝不为某一机构当枪手;另一条是遵循谨慎安全原则,力戒浮躁,要把安全、保本放在首位,把已复苏启动的保险投资市场放在首位。
此外,理财规划和咨询回复要通俗。一般来讲,理财机构拿出的东西,应该是翻译过的东西,应该符合大众的阅读习惯。具有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应当拿来一看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既知道为什么,又知道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