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网上期刊>期刊名称>期刊内容> 正文

公募与私募的较量

2007-9-7 14:35 《新财经》·彭化英 【 】【打印】【我要纠错

  长久以来,公募基金与私募基金并存于中国股市。由于私募基金的隐秘性,外界历来难窥其貌沸沸扬扬的“带头大哥”事件让民间私募基金从幕后走上前台。与该事件同月,公募基金也相继发布了2007年第二季度业绩报告。两个似乎不相干的事件却凝聚了人们的眼球。存在即合理的证券市场上,公募和私募,究竟谁更有优势?

  国内有专家曾进行过测算,结果显示,私募基金的规模已经超过万亿。私募基金有此规模,几乎与市场上现有的公募基金势均力敌。牛市仍在继续,公募与私募的较量,越发显得独具吸引力。

  业绩比拼私募跑不赢公募

  基金们高涨的业绩来源于牛市疯狂的步伐。

  2007年7月20日,国内56家基金公司旗下的323只公募基金二季报全部披露完毕。从WIND资讯的统计数据来看,公募基金二季度合计取得净收益2213.10亿元,较一季度增加753.33亿元,再次刷新季度净收益的历史新高。其中,在2007年前成立的237只偏股型基金的半年度平均净值增长率达到63.62%,并且有22只基金的收益率超过80%,152只基金的收益率超过60%.其中,华夏大盘精选基金再次以109.55%的净值增长率领跑于其他公募基金。

  从公开资料中可以看到,相较于公募基金,私募基金业绩表现平平,部分私募基金并没有跑赢公募基金,甚至没有跑赢同期大盘。据统计,23只信托私募基金上半年平均收益率仅为27.24%,而同期大盘指数的涨幅为42.80%,198只开放式股票型和偏股型公募基金平均净值增长更是达到61.13%.在23家信托型私募基金中,收益率最高的是“深国投。睿信”。该私募基金自今年2月8日成立以来,在四个月中收益率达到59.37%.数据显示,截至7月20日,信托型私募基金“林园证券基金”的累计净值增长率仅为27.74%,甚至有些私募基金还出现了亏损,如“深国投。睿信2期”、“深国投。睿信3期”和“平安。证大增长二期”。基于此,有人便认为私募跑不赢公募。

  对此,上海睿信投资管理公司董事长李振宁认为:“现在私募基金界鱼龙混杂,一些私募基金喜好吹嘘夸大,私募从来没有传说的那么神奇。”李振宁没有向《新财经》记者透露其所管理资产的收益情况。

  北京盈创世纪咨询公司首席运营官刘涛对记者表示,“外界所看到的私募基金收益仅仅是个表象,一些公,开收益的私募基金的收益率和增长率,一般是私募基金管理者已经提取了管理费用后的数据。就算现在有些私募没有跑赢公募也是暂时的。”

  据刘涛透露,2007年上半年,他了解的几个私募基金平均收益率在70%~80%之间。说到他自己,他对记者表示,“具体数值不便透露,保守估计,上半年管理的个人资产收益率大概在110%以上。”

  机制比拼 公募基金受制约

  私募基金能够在一个相对自由的环境下作投资决策,而公募基金则受限较多。

  私募基金多以工作室、咨询公司等形式出现,其通过非公开方式募集资金,募集对象只是少数特定的投资者,圈子虽小,门槛却不低。

  与公募基金严格的信息披露要求不同,私募基金在信息披露方面的要求低得多,政府监管也相对比较宽松。因此,私募基金的投资更具隐蔽性,运作也更为灵活,获得高收益回报的机会也更大。而公募基金有自己的组织实体,在政府监管下还要按相关规定实行行业自律。

  成都一位私募基金管理者告诉记者:“私募基金灵活的投资模式是其生存的根基。公募基金在作投资决策时,往往要面临复杂的审批制度,效率不如私募,投资相对保守,看似减少风险,其实不然。而且开放式基金的申购赎回也会影响收益率。”

  “私募和公募是在两种游戏规则下游戏。公募基金追求的是相对收益,盈利模式是收取管理费,因此,他们的使命就是做大基金规模,客户盈利则为其次。”

  公募基金还受到很多政策限制。比如,公募基金持有一家公司的股票,市值不能超过基金资产的10%;同一基金管理公司管理的全部基金,持有一家公司发行的证券,不得超过该证券的10%.这使公募基金必须分散投资到几十只,甚至上百只股票。而对于前景看好的股票,私募基金却可以集中投资。

  一位公募基金出身的私募基金管理者告诉记者:“每周、每月、每年的基金排名让很多基金经理大伤脑筋。只有排名靠前的才能吸引更多的投资者申购。在排名不理想的情况下,公司股东马上会有很大意见,公募们的压力可见一斑。”

  刘涛对记者表示,“公募基金经理有时候会因为追求短期业绩排名而放弃个人的投资风格,而私募基金经理则会在坚持自己的理念的前提下采用更加灵活的投资策略。由于私募基金管理人与投资者在收益中分成,所以,私募基金的终极目标是追求绝对收益的最大化。”

  广东一位公募基金经理毫不忌讳地告诉记者:“除排名压力外,我们还不得不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一多半的时间是用来应付投资以外的事情。别看我们规模大,哪有私募们活得惬意。公募会磨掉一个人的斗志。”记者很明显地感觉到这位公募基金经理对私募的向往。

  人才比拼公募基金经理跳槽忙

  做每一行都会有压力,但公募基金经理们却在抱怨压力与收入不成正比,这是造成国内公募基金经理向私募迁徙的重要原因。

  牛市中,基金经理们的年收入也水涨船高,已曝光的公募基金经理年收入最高达到了500万元。而有媒体爆料,成都一家私募基金经理年收入近2000万元。对这一数据,北京盈创世纪咨询公司首席运营官刘涛称,“2000万的年薪,在私募界的收益中并不算高,还有更高的,只是没有公开而已。”

  “中国最优秀的基金管理人在私募基金,私募是一部分顶级投资高手的乐土。”业内人士这样评价。

  与公募基金仅收取固定比例的管理费不同,私募基金除了收取管理费外,还会根据业绩表现,累进收取提奖。累进收益的激励形式充满诱惑。

  原博时基金公司王牌基金经理肖华的辞职,成为公募基金经理转投私募的标志性事件。 “公转私”的躁动打破了以往基金经理多在公募基金公司间流动的惯例。有大批明星基金经理相继离开公募基金,让公募基金成为人才流动的高危区。部分公募基金开始担心,一批优秀的基金经理“出走”,必然对整个公募基金行业带来影响。

  明星基金经理的离开,对基金公司有怎样的影响呢?记者采访中,多家基金公司的相关人士表示,对公司影响不大。

  最近几个月,为了避免基金经理离职给基金投资运作带来冲击,多家基金公司纷纷为现有基金增配基金经理。据不完全统计,仅7月就有7只基金实行了双基金经理制。除此之外,一些基金公司也在积极实施股权激励,但似乎效果甚微。

  一位已经离职的公募基金负责人称:“牛市中,不管公募基金获得了多么好的业绩,股东都会认为那是自然而然的,换了谁也能获利。他们将基金经理的功劳‘轻描淡写’。有些基金公司的股东并不希望实施股权激励。而在熊市中,公募基金经理就更没有机会获得高额回报了。”

  有业内人士戏称,“培养一个基金经理的周期不亚于培养一个国家干部”。而这个培养出来的“干部”却可能做出有违职业道德的事情,比如公募基金普遍存在的“老鼠仓”等问题。

  在发达国家成熟的证券市场上,“老鼠仓”一样是个屡禁不止的难题。在国内防范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怎样保障公募基金投资者的利益不受基金经理个人利益输送等违法行为的影响,这应比基金排名更受投资者和管理层重视。

  公募基金在迎来沉甸甸的丰收之后,到了该居安思危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