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并购进入中国市场的墨西哥烘焙巨头宾堡,在短短半年时间内,已经打开了北京、天津、石家庄、太原等多个北方城市的市场近来,北京各大超市的食品架上多了一款“宾堡”
(BIMBO)牌面包,外包装是一只可爱的小熊。
中国市场对这只“小熊”还比较陌生,但它的来头并不小。这家来自于墨西哥的世界第二大烘焙食品生产企业宾堡,目前已在美洲、欧洲和亚洲的18个国家和地区拥有76家工厂。
2007年4月,宾堡远渡重洋,开始了其中国之旅。
鲸吞潘瑞克挺进中国市场
要进入一个陌生市场,并购在该市场已经成熟的企业无疑是最便捷有效的手段之一。宾堡的中国之路正是从并购开始的一年前,宾堡集团亚洲区总裁霍尔赫。萨拉特先生来到中国开拓市场,他说:“这是一个梦想,更是一种挑战和冒险。中国是一个完全陌生的市场,我首先要做的事,就是睁大眼睛、打开耳朵、张开嘴巴,不断学习和了解情况。”
霍尔赫的考察在2007年4月有了结果。
2007年4月,宾堡完成了对北京潘瑞克食品加工中心的收购,合同金额高达近亿元人民币。北京潘瑞克食品加工中心是西班牙潘瑞克公司(PANRICO)在北京设立的食品加工企业,与宾堡集团同属西班牙语系的外资品牌。
收购潘瑞克是宾堡在欧美主流市场之外的第一起收购行动。借此,宾堡正式进军中国市场。为什么选择潘瑞克?宾堡北京总经理张晏晨告诉《新财经》记者:“潘瑞克已经建立了成熟的生产、销售体系,在北京拥有3000多个销售终端,是北京面包市场名副其实的‘老大’。”接手一个已经有相当成熟度的企业无疑比重新开疆拓土要省力许多。
就在完成收购的当月,在董事长罗伯特先生的率领下,宾堡集团董事会成员云集北京,首次在墨西哥境外召开全体会议,商讨了集团在亚洲的发展方向,并确定中国为开拓亚洲市场的桥头堡。
据张晏晨介绍,收购后,宾堡集团对潘瑞克相关产品线和销售渠道进行了全面整合。
2007年5月,宾堡将原潘瑞克的包装彻底更换为带有宾堡小熊的新包装,并陆续在京、津市场推出一系列由宾堡自主研发的新产品。
收购完成以后,宾堡开始埋头细耕市场。正如做面包需要经过基本发酵、滚圆、中间发酵等环节一样,初入中国的宾堡也在经历着微妙的“发酵”过程。
老款加新品巩固市场是关键
半年以来,宾堡并没有大规模改变潘瑞克原有的产品结构,仅陆续增加了几款国外畅销品种。宾堡此举意在稳中求变如今,张晏晨的墨西哥同事们就喜欢上了中国饮食,吃饭时,必点“鸡肉加花生”(宫爆鸡丁)以及“薄饼卷鸭肉”(烤鸭)。然而,对做惯西式食品的宾堡来说,如何尽快满足吃惯了豆浆、大饼的北京消费者的胃口,无疑是一次难度颇高的挑战。
张晏晨表示,宾堡对北京、天津及周边市场的饮食习惯和消费行为进行了深入调研,针对调研结果,开发出了一系列适合当地消费者口味的新品。在他的办公桌上,记者看到了数十款面包,有的是即将投放市场的新品,有的已经得到消费者认可,销量稳定。
霍尔赫表示:“中国市场变化太快,竞争对手很多,我们只有不断推出新产品,才能赢得主动。”因此,他本人经常逛超市,看看消费者买什么样的面包,还会耐心地询问他们的意见。
记者在部分超市进行了调查采访,某超市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多纳圈、巧克力派、巧克力杏仁卷筒蛋糕等产品销量很好。”一位姓张的女士表示:以前经常吃“义利”和“宫颐府”,有点味觉疲劳了。后来发现了“宾堡”,吃了几回,感觉还不错。
面包虽小,但卖面包的学问却很大。面包的保质期基本在七天以内,因为消费者一般不会购买还有两天就过期的面包,因此,面包的实际寿命也就三五天。如何把握住这短短几天,赚取最大利润,考验着面包生产企业。为了赢得尽可能长的摆放时间,宾堡成立了庞大的配送队伍,将上货时间压缩至最短。公司还专门开发了一套电子地图软件系统,分析寻找车辆行驶的最佳路线,最大程度地节省运输时间。
在企业管理方面,宾堡将总部的一些成熟做法直接移植到北京公司。宾堡北京现任总经理张晏晨是原潘瑞克的老臣,他明显感觉到了公司的变化。
张晏晨表示,中国企业在很多方面还缺乏国际化的管理经验,宾堡在生产管理、质量控制等方面,有着丰富的的经验。在食品安全、设备清洁等方面也有系统、科学的管理模式,这些直接引入北京分公司以后,公司就有了焕然一新的感觉。
扩张才刚刚开始
短短半年时间,宾堡已经打开了天津、石家庄、太原等多个北方城市的市场。事实上,宾堡的中国扩张才刚刚开始当记者问及宾堡对于中国市场的期望值,张宴晨并没有正面回答:“我们并不看重暂时的市场份额,宾堡在中国与其他企业共同发展。一个成熟的市场,一定会有几家企业齐头并进,很难是一枝独秀。”
张宴晨的回答有着太多的职业精明。事实上,宾堡进入中国虽半年时间,但并没有闲着。宾堡已经将市场拓展至天津、石家庄、太原等多个北方城市。
或许宾堡有耐心,但来自拉美的宾堡决不会甘于一般。从宾堡在美国市场的表现,我们就可见一斑。
上世纪90年代后期,宾堡并购了美国达拉斯的一家面包公司,杀入美国市场。凭着一句简单的“还记得我吗?”宾堡将得克萨斯州的墨西哥顾客看做自己的初期客户,开始培育美国市场。
初入美国市场并不顺利,宾堡开始几年连续亏损。宾堡一直坚持着,将部分墨西哥畅销品牌引入美国,并建立了全国范围内的分销渠道,使进口的产品能运输到美国各地的西班牙裔市场。这样的坚持最终让宾堡成为一个品牌,而不只是一个西班牙语的单词,成为在美国西南部重要的面包和面粉供应商。据悉,目前,宾堡品牌在美国排第三,美国市场2006年的收入占集团总收入的25%.张宴晨反复强调,宾堡开拓美国市场时,开始并没有以赚钱为主要目标,看好的是市场。现在,宾堡投资近亿元进入中国市场,看中的也是中国市场的广阔空间。
记者问及宾堡2007年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年仅36岁的张宴晨回答得有些小心翼翼。他坦言,“压力不小,但充满信心。”他向记者透露,2007年的增长速度达到了两位数。采访最后,张宴晨表示,“对于烘焙企业而言,消费者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无论产品品质、运营模式还是配送模式等,最终取决于消费者的认可度。因此,只有消费者接受了,我们才有资格谈其他。”
记者观察
中国烘焙食品消费市场还远远没有饱和,牛奶面包代替早餐桌上的豆浆油条,已经被精明的商家提上了议事日程。
烘焙行业产品同质化程度很高。采访中,记者发现知道宾堡的消费者并不多。多数消费者表示,买面包,对于品牌并不是很在意,购买意向更多的因为习惯了某产品的口味。
对于中国市场,宾堡岂有不想赚钱的道理?已经打开了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大门,宾堡自然深谙市场开拓之道,也明白“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的道理。
对于宾堡而言,进入一个新兴市场,必然面临扩大品牌影响力、提高消费者认可度等问题,而这一切需要策略,更需要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