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网上期刊>期刊名称>期刊内容> 正文

中国资本海外投资非坦途

2008-1-14 11:35 《新财经》·皮海洲 【 】【打印】【我要纠错

  近年来,政府的“走出去”政策明显呈现出新的特点,即由以往的中国企业“走出去”,演变为中国企业与中国资本同时“走出去”,形成两条腿走路。尤其是2007年,以中国投资公司认购美国黑石集团股份、国家开发银行参股英国巴克莱银行集团、QDII基金大举发行为标志,中国掀起了一轮资本对外投资的新高潮。

  当国内资本积累到一定程度,适度向外输出是一种必然。对中国资本来说,对外投资只是刚刚开始。尽管还处于蹒跚学步阶段,我们已不难发现,中国资本的海外投资之路并非坦途。中国投资公司对美国黑石集团的投资,甚至超过了“中航油事件”的亏损额度。QDII基金在香港市场,乃至国际市场上也是出师不利。

  中国资本在国际市场上遭遇滑铁卢,这不能不说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情。当然,由于中国资本初涉国际市场,“交学费”总是难免的,只是这学费支付得未免太高。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虽然中国资本在国际市场的征途遭遇了一些挫折,但在总结教训之后,必定还要继续上路。我们看到,就在中国投资公司巨亏的情况下,中国市场的又一支生力军—社保基金,也选择与包括凯雷在内的三家美国最大的私募公司进行谈判,以收购其最高不超过9.9%的股份。

  另外,我国政府支持境内居民直接投资香港市场的“港股直通”也在积极进行筹备,并将选择合适时机推出。可以相信,中国资本最终将融合在国际市场之中,成为国际市场上的一股新生力量。

  在中国资本迈向国际市场过程中,有几个问题是需要引起注意的:

  投资时机的选择要适当。放眼全球资本市场,在经过了四五年的大牛市后,目前,全球股票的价格都已大幅升高,很难有称心如意的投资对象。包括黑石、凯雷在内的长期从事股权投资的私募基金,也纷纷把目光转向了中国市场。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资本却选择出海,进入国际市场,显然面临很高的投资风险。是否有必要放缓进军国际市场的步伐,或者在投资价格方面更计较一些,这显然值得中国资本认真考虑。

  认真处理好对内投资与对外投资的关系。中国资本走向国际市场的大方向是对的。但如何处理好对外投资与对内投资的关系,却需要认真对待。一个明显的事实是,中国投资公司把30亿美元投给了黑石集团,而黑石集团却拿出最高不超过6亿美元认购中国蓝星集团20%的股份,这等于是用中国投资公司的资金,在中国市场上为黑石集团谋取利益。既然如此,中国投资公司何不自己投资蓝星集团呢?毕竟在国际市场上难有合适投资对象的情况下,投资中国自己的市场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提防中国资本成为国际资本的“人质”。最明显的就是中国投资公司对黑石集团的投资,鉴于中国投资公司被困,国人对此议论纷纷,政府有关部门难免想要“拉兄弟一把”,于是,在黑石集团收购蓝星集团的过程中,一路都是绿灯放行。而实际上,在外资并购问题上,我国政府部门是从严把关的,如“徐工收购案”可谓历尽艰辛,至今仍然未见批复。“蓝星集团收购案”能捷足先登,这其中是否有中国投资公司的因素在起作用呢?若果真如此,那这被套的中国投资公司岂不是成了黑石集团的“人质”?但愿这种分析并不属实,更希望中国资本不要再次为国际资本所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