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三鹿“毒奶粉事件”震惊全国。此事件尚未平息,又有22家乳品企业生产的婴幼儿奶粉,在国家质检总局的专项检查中,被检出含有三聚氰胺。在这份长长的问题企业名单中,伊利、蒙牛、雅士利等知名品牌赫然在列。
然而,事件并没有到此为止。国家质检总局上述公告过去刚刚几天,一批乳品行业的龙头企业,如伊利、蒙牛、光明等,一些批次的液态奶产品,也被检出含有三聚氰胺。从目前国家质检总局大规模的检测情况来看,“三鹿事件”已经不仅仅是某个企业的“个体行为”。
在一个行业里,众多企业和那么多批次的产品,在同一时间段、高密度被检出含毒化学添加剂,这在新中国成立以来也是首次。“三鹿事件”的恶劣曝光,不仅触发了消费者对一个行业的信任危机,更将我国食品安全的监控机制,推到了一个风险关口。
食品安全,人命关天。
“毒奶”事件仍在进一步扩大。中国的乳制品行业,也在面临着一次空前的道德风险和危机。
9月16日下午,伊利集团接到国家质检总局通知,要求企业将市场中销售的一个批次的奶粉下架。接到通知后,伊利集团立即联系各大超市和商家,两个小时内,将所有2008年7月16日生产的(批号5133811)普通袋装3+儿童奶粉全部下架。
这一切,发生在当天晚上,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之前。
9月16日晚7时,中央电视台在《新闻联播》中播出,22家乳品生产企业69个批次的产品,检出了含量不同程度的三聚氰胺,伊利也在其中。
伊利:三聚氰胺是低毒
2008年9月17日,伊利股份(600887)发布公告称:2008年9月16日,国家质检总局公布了婴幼儿配方奶粉三聚氰胺专项检查结果,国家本次抽检了伊利35批次婴幼儿奶粉和儿童奶粉,其中有一个批次,2008年7月16日生产的(批号5133811)普通袋装3+儿童奶粉,三聚氰胺含量为12毫克/公斤。这一批次儿童奶粉,共出厂21.35吨。公司接到国家质检总局通知后,已及时将市场该批次产品全部收回。公司将全面加大质量检测力度,进一步加强产品质量管理,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由此给广大消费者、投资者带来的影响深表歉意。
9月17日中午,《新财经》记者联系到伊利股份的相关负责人,该负责人表示,22家问题奶粉中,只有伊利一家是3~6岁年龄阶段的儿童奶粉,其他都是婴幼儿奶粉。据记者了解,该负责人之所以强调年龄,是因为有她所提及的相关行业标准:“三聚氰胺并不是剧毒,而是低毒物质。今天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也提到,三聚氰胺在体内含量不是特别高的情况下,会通过肾的代谢很快排出体外。同时,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和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都制定了一个按照年龄和公斤数限定的摄入标准。比如,3岁的儿童奶粉,据美国FDA公布的安全标准,每公斤奶粉三聚氰胺的安全标准为35.7毫克(1~3岁),欧盟的该项标准为28.4毫克(1~3岁)。伊利这次检出产品中三聚氰胺的含量为12毫克/公斤,远远低于上述两个标准。”
这位企业负责人所说的美国FDA和欧洲EFSA的限量标准,记者一直没有搜索到相关信息。
应记者的要求,伊利将所说数据发送到记者邮箱。从伊利发来的数据中可以看出,美国FDA限量标准及欧洲EFSA限量标准中,关于三聚氰胺及其类似物在食品中的限量是这样规定的:0~6个月婴儿食品限量,美国标准低于29.4毫克/公斤、欧盟标准低于23.4 毫克/公斤;6~12个月较大婴儿食品限量,美国标准低于32.8毫克/公斤,欧盟标准低于26 毫克/公斤;1~3岁幼儿食品限量,美国标准低于35.7 毫克/公斤,欧盟标准低于28.4毫克/公斤。
如果按照这个限量标准,在22家被曝光企业中,除了伊利,还有雅士利、施恩、金鼎等7家企业均进入了“合格”产品行列。
但是,这似乎并不是问题的症结点。低毒,毕竟有毒。这里似乎并不存在添加三聚氰胺多与少的问题,而是应不应该添加的问题。是什么导因,致使如此众多的乳品生产企业,都在产品里添加了三聚氰胺?
该负责人表示:“蛋白质的检测过程非常复杂,一般都是用氮元素检测法,来检测奶品中的蛋白质含量是不是够高。三聚氰胺(C3H6N6)含有多个氮原子,若将其加入牛奶中,在检测过程中,会误将三聚氰胺中的氮当做牛奶蛋白中的氮,由此‘提高蛋白质含量’。一些不法分子,可能是为了检测的时候增加奶制品里蛋白质含量的检测结果,而大量添加三聚氰胺。伊利经过多年的积累走到今天,不可能为了这点利益去做这种事情。”
据记者了解,添加三聚氰胺的成本很低,只有真实蛋白质原料的1/5.所以,从检测指标上“增加”产品蛋白质含量,也许是奶企添加三聚氰胺的动因之一。三聚氰胺是一种白色结晶粉末,没有什么气味和味道,添加后不易被发现。
记者从一位医学专家处了解到,三聚氰胺是一种非食品化工原料中间体,婴幼儿少量摄入三聚氰胺,一般不会出现中毒症状。但长期大量摄入,就有可能引起泌尿系统疾患,导致人体泌尿系统产生结石。
蒙牛:停牌避“风头”
与伊利同在内蒙古的蒙牛,对国家质检总局的检测结果也迅速作出反应。9月17日下午,蒙牛公开道歉。当天,蒙牛乳业在港股开市前半个小时突然停牌。据业内人士分析,停牌原因,是待该公司发出“关于传媒对其若干奶制品报道”的公告。
9月17日上午,记者电话连线蒙牛集团董事长助理卢建军,想对蒙牛婴幼儿奶粉被检出含有三聚氰胺一事进行详尽了解,对方称正在开会,不便接受采访。随后的三天,记者多次拨打他的手机,均被拒接。发出的短信,也一直没有收到回复。
记者从蒙牛集团的网站上,看到一则“蒙牛集团郑重承诺”的公告,公告如下:
“9月16日国家公布了检出三聚氰胺的22家乳制品企业名单,其中蒙牛集团2008年1月8日(批次号20080108/B11030080103)、1月9日(批次号20080109/B21030071224)、1月14日(批次号20080114/B21010071228)生产的婴幼儿奶粉也检出三聚氰胺。”
“我们对因食用上述批次奶粉而造成身心伤害的消费者表示诚挚的道歉,并对消费蒙牛其他产品的全国消费者表示深深的歉意。”
“在此,蒙牛集团郑重承诺:
第一,将不合格的婴幼儿奶粉全部召回。由此产生的所有费用由蒙牛公司承担。相关产品的生产线停产整顿。对因食用上述批次奶粉造成身体疾患的消费者,我们将按照国家标准加倍赔偿,五年内查出由此造成的疾患我们负责到底。
第二,从即日起蒙牛集团将委托国家及地方相关检测机构,对蒙牛所有产品进行全面检测。检测结果将于几天后予以公告。
第三,为了维护奶农的利益,凡经检验合格的原奶将继续收购。“
“毒奶粉事件”对乳业上市公司带来的负面冲击,直接反映到二级市场上。在A股市场,除了三元股份不跌反涨外,伊利股份、光明乳业9月17日均以跌停板报收。蒙牛则在9月17日、18日、19日连续停牌三天。停牌前,该股股价已经连续三个交易日下挫,累计跌幅达11.5%.在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22家被检出三聚氰胺的乳品企业中,三元股份不在其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