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网上期刊>期刊名称>期刊内容> 正文

科技强国不能只仰仗资金

2008-2-18 10:37 《新财经》·陈宇峰 【 】【打印】【我要纠错

  政府在科技强国战略中不仅要为基础科学技术提供研发资金支持,更为重要的是,要为研发创新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有两位好朋友为了一件事争论不休。

  事情的原由是这样的:最近公布了2007年国家科技进步奖,总共有255个项目获奖,其中特等奖颁给了两位老院士闵恩泽和吴征镒。浏览了获奖目录之后,一个学文科的朋友不无感慨:如此多的获奖项目,究竟有多大的用途,对整个社会的经济贡献又有几何?而另一个学理工科的朋友则辩解,一个学文科出身的人如何能来评价工程方面的贡献程度?不了解其基本原理,评价其贡献必然会有所偏颇。

  不可否认,我们都是科技的门外汉,甚至连门外汉都算不上。但从我这些年在高校从事教学科研的亲身经历来看,有个常识性的经验推断应该还是能够成立。如果这么多的科技奖项都能对社会产生经济贡献的话,那么我们的经济估计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而且再大的外汇顺差和贸易顺差都有可能被这些科技进步所消化。一个很显然的现实是,庞大的外汇储备和贸易顺差造成事实上的国内通胀压力,企业得到的大量资金不是投入研发,而是疯狂涌入股市和市,进一步加剧了经济的通胀程度。为什么那么多巨额资金投入,见效仍然甚微?美国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科技创新呢?除了科技本身的积累效应,究竟还有哪些因素在起作用?

  国家科研投入是公共产品投资,涉及到人民日常生活质量,而且还延伸到国家的国防安全等方方面面。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体制中,由于知识体系上的缺陷或者监督机制上的不完善,政府部门很有可能被那些道德败坏的专家所“俘获”。这些专家在事前可以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与政府官员进行讨价还价,甚至漫天要价。由于政府官员对此知之甚少,很容易被这些专家的专业词汇和美好蓝图所迷惑。而且,事后的质量问题也可以通过与同行、政府官员的“串谋”而隐藏。这就是近些年我国重大科研项目造假事件层出不穷的最主要原因,上海交大陈进教授的“汉芯”造假案就是其中的典型例证。有人曾不失时机地评论,这是科学家精英缺乏职业道德、政府官员无知等主观因素所造成的,但实际上恐怕还是科研体制上缺乏严格的约束机制在作怪吧。

  由于政府官员在专门知识上的天然不足以及高昂的事后考核监督成本,使得政府的巨额研发投资很有可能打了水漂。但是,一旦与市场相联系,依赖市场的检验,这些应用性技术成果必须通过市场上的价格和性能对比来考核,好与坏也就脱离了某些人的主观意志,那么也就可能找到一个具有良好经济效益导向的廉价考核机制。现代经济学上的激励理论可以证明这一点:一个廉价有效的考核机制,不仅能改变事前的逆向选择,而且也能在相当的程度上拒绝事后的道德风险,这样才能使有限的投入资金能产生意想不到的高效率。这也是为什么在科技研发体制中一再强调市场、注重企业自主研发的重要理由。

  隐藏在科技研发背后的市场更加根本的,更加基础性的,是一个更加廉价的考核和激励机制。政府在科技强国战略中不仅要为基础科学技术提供大量的研发资金支持,更为重要的是,为研发创新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这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