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网上期刊>期刊名称>期刊内容> 正文

国开行商业化的三种猜想

2008-2-26 10:25 《首席财务官》·孔洁珉 【 】【打印】【我要纠错

  2007年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确定要首推国家开发银行的改革,全面推行商业化运作。但很多专家认为国开行改革应该是一种过渡性的制度安排,在仍将部分保留政策性银行性质的基础上实行商业化运作,种种猜测引发了国开行的商业化演进路径的无限想像空间。

  2007年最后一天,中央汇金注资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以下简称“国开行”)200亿美元,历经12年改革争议的国开行终于迈出了政策性银行转向商业银行的实质性一步,未来国开行的具体转型方向一时间成了业界猜测的焦点,为此本刊特别采访了银行界知名专家学者和业内人士,试图为国开行的下一步做一理性预测。

  “官商一体”的争议

  国开行以国家政策性银行的身份参与商业银行的竞争从“动议”开始就备受争议并持续至今。

  早在1998年,时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的陈元调任国开行任行长一职,就任后大力推行“开发性金融”的模式就拉开了商业银行与国开行之间矛盾冲突的序幕。

  当年中国银行就曾向有关部门提交报告,指责国开行利用政策优势和资金的低成本优势,与商业银行进行恶性竞争。2001年国开行还专门就种种对其从事商业银行业务的不利说法,与新闻媒体做过沟通。

  截至2004年,国开行已经支持的包括长江三峡工程、苏州工业园区以及长征运载火箭等利润丰厚的“两基一支”项目已达28个。诸多商业银行围绕着 “两基一支”贷款与国开行之间的争夺愈演愈烈,导致对国开行的不满情绪日盛。但这一切都没能遏制国开行“商业化”的步伐。

  根据国开行官方网站给出的定义,“开发性金融是政策性金融的深化和发展……是实现政府发展目标、弥补体制落后和市场失灵,有助于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增强竞争力的一种金融形式。开发性金融一般为政府拥有、赋权经营,具有国家信用,体现政府意志,把国家信用与市场原理,特别是与资本市场的原理有机地结合起来。”

  对此定义,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博士张明的理解是,“开发性金融”的实质无非是利用国家信用获得的低成本融资来从事商业化运作,进而令政策性银行优势益发凸显。同时也正是这种“两栖模式”奠定了国开行辉煌业绩的基础。

  根据最新数据,截至2007年底中国国家开发银行贷款余额2.25万亿元,不良贷款率从当年6月份的0.67%降至0.59%,累计本息回收率为99.62%.这样的业绩丝毫不逊色于任何一家商业银行。

  或许是丰厚利润使然,与国开行来往密切的消息人士对本社记者表示,此次转型商业银行的要求其实是国开行主动提出的。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日前在接受本社记者采访时也明确肯定了转型为商业银行的大方向,但并未透露具体改革方案,因此不免引发了外界对国开行下一步的种种猜想。

  猜想一 :渐进式商业化

  资产规模和网点布局以及商业化运作是国开行隐去“官方身份”后,彻底参与商业竞争所要面临的三大难题。

  虽然目前国开行控制着大约3万亿元的庞大资产,这一数据在国内股份制商业银行中虽无人能及,但和工、农、中、建四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相比,这一资产规模还微不足道(见表1)。

  从募集资金的角度看,股改和上市肯定是国开行的未来发展趋势,但是从国家目前的形式来看,目前主推的是中国农业银行和光大银行,国开行应该还未被提上日程,近期内在这方面不会有大的操作。

  但以国开行的条件,充足资金的路径也是有多种选择的,除了中央汇金的注资外,“现在完全符合引进战略投资者的条件。”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巴克莱亚洲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许勇日前曾公开表示,巴克莱有意成为国开行的战略投资者。郭田勇认为对于国开行而言,巴克莱银行应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与国内几家引进战略投资者的银行不同,国开行是一家政策性背景较强的银行,不能完全从企业角度出发,还要站在国家的立场上度量引进战略投资者的利弊。

  此外,相比资金规模的劣势,与经营了多年的商业银行相比,国开行现在营业网点上的劣势更加突出。

  2008年1月15日,国家开发银行与华夏银行签署全面合作协议似乎印证了这种猜测。 通过合作,国开行将借用华夏银行的网点优势扩充其版图。其实早在2004年以来,国开行已经与中信实业银行、兴业银行、光大银行、交通银行、建设银行以及广东发展银行等各大银行开展过不同程度的业务合作。

  据国开行内部人士透露,国开行其实一直在对一些股份制银行进行考察,估计会在具体改革方案出台后并购一家中等规模的股份制银行,以逐步改善其网点方面的劣势。

  此外,国开行目前取得的骄人业绩源于它的政策性银行的身份,这使其能获得稳定的长期融资以及能更加容易地拿到重点贷款项目。如果没有这个特殊身份,国开行将在很大程度上丧失竞争优势。未来的政策性业务要实行公开透明的招标制,这意味着除政策性银行外,商业银行也可以通过公开招投标机制分得一部分业务。而与浸淫多年的商业银行相比,国开行在商业银行的管理运作、产品开发等方面也急需“补课”。据报道,就在两个月前,国开行行长陈元在一次行领导班子碰头会上强调,要重视外部竞争形势和增强危机与紧迫感,并指出国开行“市场敏感性极差,增长空间在缩小”。

  此外,由于不能吸收存款,国开行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发行金融债券。目前,国开行金融债券存量占全国银行间市场债券存量的20%,因此国开行的经营绩效与其发债成本密切相关。长期以来,因其信用良好,该行发债成本始终控制良好。2006年国际三大评级机构——穆迪、标普和惠誉均给予该行债券主权级信用评级。但这一评级在目前情况下,国开行与其他商业银行的表现都在伯仲之间(见表2)。

  国开行拟商业化改革的消息公布后,因担心发债成本提高,该行副行长高坚曾公开强调,国开行金融债信用不会受到该行改革的影响,政府主管部门和金融监管部门对国开行金融债发行的有关政策并没有变化,该行现有的信用评级也没有发生改变。

  但市场对国开行此举的反应却未能令国开行尽如所愿。2008年1月,国开行发行的两只金融债券均因认购不足而延期发行。穆迪负责银行评级研究的高级分析师在接受本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的评级表要等到改革的具体方案出台之后才能定制,他们也在密切关注事态发展的动向。

  那么,在目前这种转型商业银行后优势并不明朗的情况下,有关专家认为国开行主动选择转型可能并不意味着完全的商业化运作,这中间可能存在“第三条道路”。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博士后张晓英看来,国开行改革应该是一种过渡性的制度安排,仍将部分保留政策性银行的性质,只不过会更强调贷款运作的商业原则。

  张明则认为从时间上,“国家会先给国开行几年的过渡时间,让其在网点以及企业存款方面有了一定的发展之后再考虑彻底转型。”

  猜想二 :开“全能银行”先例

  截至2007年9月份,“两基一支”贷款占国开行全部贷款余额的83%,从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对国开行业务定位的精神来看,国开行未来的“看家业务”仍然会是中长期贷款业务。如果国开行转型为商业银行,那么国开行金融债也将面临着重新定位的问题。而这无疑会对国开行未来融资的可持续性带来重大影响。因此有专家预计国家开发银行将向全能银行转化,既要做信贷,还将参与证券、信托、基金等各方面业务,同时加强中间业务和海外业务。业界人士甚至大胆预测:“不排除它有可能成为中国首家混业经营的银行。”

  某央行人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称,“不排除未来赋予国开行更多的功能,其行业分析功能可能比任何一家商业银行都强,将来一旦条件成熟,国开行具有淡马锡式的投资功能也不是没有可能。”

  改革后的国开行会凭借自身的实务项目运作经验为国家投资以及本土企业海外发展提供更多支持的也是业界对其未来业务发展方向的共识。商务部研究院外资研究部主任马宇认为,目前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限制因素之一就是中国的银行业还不发达,不能有效的支撑其境外投资和发展。而具有政府背景的国开行,走出去则可以恰巧支撑这种需求,在参与国际石油、天然气、矿产品等战略性资源项目以及配合大型企业走向海外方面应该更具优势。

  对日前国开行正在与尼日利亚非洲联合银行就入股进行谈判一事,某专业人士分析认为,这将使得国开行能在当地开展业务,对中国去那里投资发展的企业、项目进行贷款。目前国开行正在帮助建材等制造商将制造部分转移到非洲去,这也是未来中国企业的一个趋势,还有许多企业家到非洲去开发矿产等。“另外,非洲也会是一些商品销售的市场,未来一些企业会将产品不断地销售到非洲去,这其中国开行可以做很多事情。”

  其实早在2004年,国开行就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签署开发性金融合作协议,表示在未来五年内,将为华为及其海外客户提供100亿美元的融资额度,与华为公司共拓海外市场。

  2005年国开行还与国资委签署金融合作协议,支持国资委下属的国企股改和海外发展。

  2006年,国开行行长陈元即表示国开行将紧跟中国最大型企业海外扩张的步伐,且增加了中石油、中石化和中国五矿集团等几家企业的信贷额度,同时在海外寻求其他业务,并已向委内瑞拉、俄罗斯和中亚地区派出了工作队。

  2008年1月23日,国家开发银行与中国冶金科工集团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结成紧密、全面的战略联盟,在廉租房业务和海外业务两方面展开合作。

  此外,1998年至今的10年间,国开行已先后参与设立了六支国际产业基金,包括中瑞合作基金、中国比利时直接股权投资基金、中国东盟投资基金、中意曼达林基金和中非发展基金,以及日前刚与以色列最大的控股上市公司——贴现银行设立的华亿创业投资基金该基金是获得中国政府批准的第一只中外合资在岸基金。

  猜想三 :投资银行

  与竞争局势复杂,目前形势还并不明朗,且耗时较长的渐进式商业银行的路径相比,国开行目前的状况似乎更适合转变为一家投资银行。对此,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徐滇庆教授认为,国开行此后的发展方向可能是类似摩根士丹利的投资银行, “现在国家有中央投资公司这样一个投资公司,有一家国家投资银行也是必要的。我国目前共包括政策性银行3家,国有商业银行5家,股份制商业银行12家,城市商业银行113家,在这种形式下,单纯增加一家商业银行其实并没有多大意义。”且在2004年初,国开行曾想出资80亿元重组南方证券,以期一举获得投行全牌照,虽然此举当时因受到来自财政部方面的强烈反对而放弃,但国开行显然早就有此打算。

  无论国开行的商业化路径如何演进,其多年来积累的数量不多,但质量极佳的客户资源、其他银行难以企及的政府关系,以及不同于国内商业银行的运作模式,都将为中国银行业的发展提供一个全新的模式。可以预见的是,国开行的改革将为中国金融业的变革贡献极具价值的案例式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