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三十年来,企业所有制格局的改变、《宪法》的五次修改、民营经济的崛起,等等;无不让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财经》2008年第一期推出的《民营企业抗争三十年》专题,通过产权改革展现了民营企业三十年的坎坷历程。2008年,《新财经》将陆续推出有关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系列报道。
2007年,对于民营企业来讲可谓是多事之秋:货币政策从紧、原材料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减少……重压之下,中小企业频频倒闭。
2008年,正值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回顾这三十年来,民营企业走过的艰辛历程,无不让很多人感觉到,垄断阻碍了民营经济的发展。近日,《新财经》记者专访了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会长保育钧,与他一起探讨了民营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也重温了改革开放的艰辛历程。
垄断导致不平等维护国家安全是借口
《新财经》:民营经济从诞生到发展真是一个“破茧成蝶”的过程。可以看出,政策在一步步向民营企业放开,但是,我听到的很多声音是,民营企业享受的待遇还是不如国企,无法形成平等竞争。
保育钧:是,现在的问题就是平等竞争难。中国现在还叫国有经济,垄断势力占据资源。
主要表现在,市场准入不平等。国有资本控制的石油等七大行业,打的旗号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听着有道理,但实际上是站不住脚的。国家经济安全不是靠垄断,垄断只能产生低效率和腐败。前苏联是100%国有经济,不是照样垮了。
《新财经》:您所说的“站不住脚”,具体指的是什么?
保育钧:首先是对意识形态的不了解,总是说以公有制为主体。现在,私营经济已经占国民经济的40%还要多,加上外资投资企业,这个比例已经占到65%,根本不是以公有制为主体了,这种看法是错误的。同时,公有制不光是指生产资料,还有资源和无形资产,领土、矿产、海洋、天空、无线电频道,都应该是公有。我们看到的只是眼前的一点点生产资料,没看到国有事业单位。我国国有资本是29万多亿元,还有8万多亿元非经营性的事业单位资产,这些资产算不算国有?其次,还有一个不了解。公有制的主要形式是股份制,国有企业搞的不好会变成私有,好多企业做大了,都在搞股份制,包括私营企业也上市。国有企业有可能会成为私有,私有企业上市后也就变成公众公司了,所有制概念在不停地发生变化。
市场如果没有民营经济进入,就不可能有竞争,就无法提高效率,创新也无从谈起。我们总是喜欢对其他国家说自己是制造业大国,那些国家为什么怕我们?他们不是怕我们的国有经济,恰恰是民营经济。我们出口的东西75%都是民营企业制造的,他们知道中国的国有企业不行。
所以说,以公有制为主体的说法是根本站不住脚的,站得住脚的是既得利益。很多国企占据大量资源,却不给国家上缴红利。到目前,国有资本才开始搞试点,给国家分5%左右的红利。分红之后,都由国企自己留下来了。
这些企业控制着电、石油等国家的经济命脉,导致这些企业要什么,国家就给什么,这是很可怕的。
最近,中石化又在向国家要补贴,上次已经要了100个亿的补贴,后来又要了50个亿。国家是公共财政,就这样贴补给垄断企业,既不合理,也不合情,更不合法。
《新财经》:“中石化要补贴”这个问题您好像对上面反映过?但是没什么效果,问题在哪?
保育钧:政府部门有自己的利益,地方政府成了利益主体。比如卖地,2007年地方政府卖地收入近1万个亿,农民只得到很少一部分。钱跑到哪去了?地方政府盖大楼,搞形象工程,浪费了多少资源?
改革开放三十年,成绩很大,由一统天下成为三分天下。但是,往前看,任务还非常艰巨。
《新财经》:如果想进一步放开,还需要做哪些改革?
保育钧:政府要改革,政府不能是利益主体,而应该是提供公共服务的主体。
政府有四大职能。一是经济调节,二是市场监管,三是社会管理,四是公共服务。如今,政府整天都在以经济调节作为宏观调控,每次因调控而受伤的都是民营企业。
谈“私”色变饿肚子逼出来的个体经济
《新财经》:回顾改革开放这三十年,其中很多变化都是随着民营经济的发展而变化的。私营经济从最初的遭遇打击到《宪法》给予肯定,是否充满了矛盾和反复?
保育钧:我国私营企业的产生过程,回忆起来非常有意思。
私营企业产生的前提,是国家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宣布:以后再也不能搞阶级斗争,主要任务是一心一意搞经济建设。
由此,先出现了个体户,然后是外资企业,最后是私营企业。个体户是怎样出现的?铲除“四人帮”之后,1000多万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返城,他们当初之所以被发配到农村去,其实就是因为找不到工作。多年前,放映过一部电视连续剧叫《孽债》,就是上海知青到云南,返城之后遇到的很多问题。知青返城后,没有工作可做,有的去顶替父母的工作,父母40多岁就退休回家,为的是让孩子有工作。但是,还有一大批人没有工作,只能自己找点事情做。北京的大碗茶、芜湖的傻子瓜子就是知青做起来的。
《新财经》:对《孽债》我也有点印象。当时,知青返城后自己想做点事情,但是没有政策支持。在那个谈“私”色变的大环境下,很多人只能偷偷地做些小买卖,应该是这样吧?
保育钧:是这样。比较典型的是,大连有一个叫姜伟的转业军人,他没有工作,就到公园给人家照相赚钱,最终被抓。这个事情最后上诉到北京,中央领导看到当时的情况就支持了他,说可以搞。1979年以后,国家允许一些知青、转业军人、劳改释放人员尝试做一些个体经营。
这是在城市。在农村,农民吃不饱饭,种地的人自己都吃不饱饭,根本没人干活,农民都没有积极性。我记得,当时安徽有28万个生产队,只有2万多个生产队能实现温饱,有90%吃不饱。
《新财经》:这是不是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诞生的背景?
保育钧:是。当时就是生产队把地借给农民,实际上就是联产承包,这也是逼出来的。
最典型的是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有18户农民,因为吃不饱肚子,他们悄悄开会作了一个决定,分田到户,并且私下里协定,如果上面查到,谁被抓了,其他17个人把这个人的子女抚养成人,并且在契约上按了血手印。后来,这件事被当时的安徽省委书记万里知道了,表态支持他们这么干。
从1978~1982年,农村开始搞联产承包责任制。全国的生产队基本上都搞包干,分田到户。1983年,人民公社解体,那时候,家家都是个体经济了。
田是自己的了,农民有了积极性,由吃不饱到有剩余,农民利用这些剩余进行交换,搞起了长途贩运,农村集市贸易就搞起来了。
《新财经》:由此看来,城乡个体经济的发展都是逼出来的。新经济体的出现总会遭遇各种阻碍,这期间最突出的问题是什么?
保育钧:个体经济虽然产生了,但是并没有完全放开。
1982年,胡耀邦总书记在十二大报告中承认了个体户这一群体。之后,个体户慢慢做大了,开始雇佣人,农村就出现了农民雇工问题。典型的是,广东省高要县有个叫程志雄的人,他看到生产队有个鱼塘,年年往里放鱼,年年又不见鱼。因此,他跟生产队签协议,将鱼塘包下来,每年给生产队相应的费用。之后,鱼塘的产量不错,一个人照顾不过来,就开始雇人,由此引起争论。包鱼塘,算不算资本主义?当年,《人民日报》就此事件讨论了五个月:争论一,生产资料是集体的,鱼塘是公家的,你还雇佣农民给你干活,这是剥削;争论二,年底生产队分那么少,个人分那么多。当时很少有人想,这个鱼塘之前在生产队手里根本没有收入。
不过,这件事后来被中央认可。由此,雇佣“雇工”改成叫“请帮手”,就是为了规避“雇工”两个字,因为雇工就意味着“剥削”。能工巧匠可以请一两个帮手,带三到五个学徒,但是不能超过七个。
超过七个怎么办?“傻子瓜子”当时就雇了100多人。
“傻子瓜子”的老板叫年广九,大家都觉得他傻里傻气,干脆瓜子就叫“傻子”。他当时雇了100多人,有人将此事反映到中央高层。邓小平说,“不要动,他们不会影响大局,看一看再说”。个体户变成私营企业就是因为雇工超过七个之后就变成了私营企业。到了1987年,中共十三大报告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倡多种经济共同发展,“个体私营企业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这为私营企业的合法化提供了政策依据。1988年,国务院颁布了《私营企业暂行条例》,雇工达到八个人以上就叫私营企业,私营企业被认定是社会主义国有经济必要的和有益的补充。
从此,私营企业从不合法到合法。1988年以后,私营企业才逐步发展起来。
保育钧谈改革开放三十年八大变化
第一,所有制格局变了。从单一的公有制一统天下,变为多种所有制并存,市场主体变成了三部分:一是公有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主要集中在石油、石化、电信、民航、铁路等垄断行业;二是国际资本,外资企业;三是民营经济,包括个体户,私营企业。三种不同的所有制经济组成了中国现在的经营性资产,这是所有制机制的变化。
第二,就业结构发生了变化。过去除了农民种地,其他人都有“铁饭碗”。现在看,就业结构发生了变化。国有企业职工有3400多万人,在民营企业工作的人有2亿多。大约有75%的人在民营和外资企业就业。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活动,饭碗变了,多种所有制结构决定了他们的就业问题。这个变化是非常深刻的。
第三,利益分配的个体发生了变化。改革前,大家都是吃“大锅饭”,说是“大锅饭”,其实就是“大锅稀饭”。名义上是按劳分配,实际上从来没有实现过按劳分配。如今,除了3000多万国有企业职工之外,大多数劳动者手捧的都是民营企业饭碗,实行的是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贡献大小来分配。比如,管理经验、技术专利等无形资产都可以参加分配。
第四,私营经济的出现,城乡二元结构打破。以前农村是农村,城市是城市,中间有一道鸿沟,很多农民祖祖辈辈都没有离开过农村。农村实行联产承包之后,农民实际上就是个体经营者。如今,至少有1.3亿农民进了城,有些人攒钱之后又回家做生意。你说他们是农民还是工人?都不是,他们的身份发生了变化,是打破城乡二元体制的先锋战士。
第五,出现了新的社会阶层。过去对阶层的划分就是工人、农民、军人、干部、知识分子,现在有个体户、私人企业主、官员和技术人员,还有民营企业的老板,出现了很多新的社会阶层。而且,这些人的身份在不断发生变化,有些民营企业的老板,之前是机关干部、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有的是大专院校的学者,有的是海归人员。另外,也许由于企业不景气,原来的老板又去给别人打工了。即使是这个社会新阶层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
第六,法律体系逐步形成。过去的法律就是维护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多种所有制经济形式出现之后,《宪法》先后修改了五次。1982年修改《宪法》,承认了个体经济;1988年修改《宪法》,承认了私营经济;1993年,《宪法》承认了私产经济体制;1998年,《宪法》承认了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04年,法律规定要保护私有财产;2007年,出台的《物权法》,保护了私有财产。从消灭私有制到保护私有财产、保护物权,这是一个很大的法律框架的改变。
第七,政治生态发生了变化。过去,人大代表都是工人、农民和干部。如今,个体户、私营企业主等新的社会阶层也走上了政治舞台,有人当选为人大代表、劳模,还有的入了党。新的社会阶层进入了人大立法机构,他们参政议政,意见能反映到决策层,这是很大的变化和进步。
第八,意识形态、道德观念发生了变化。过去,人们都是谈“私”色变,认为搞个体经济是大逆不道的事情。现在,人们可以堂而皇之地维护个人的合法权益;过去,人们只能靠领导人的赏识才可能有上升空间。现在,人们不把自己的命运寄托在别人身上,自己可以解放自己,自己可以实现自己的价值;过去,一个人就是固定在一个单位,一次分配定终身。现在是“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过去,搞阶级斗争,你骗我,我骗你,打小报告成风,人整人,人斗人,现在是讲竞争,讲合作。这是创造和谐社会的基础。这为和谐社会创造了起码的条件。
记者手记
谈起“垄断”,年近七旬的保育钧掩饰不住激愤的情绪。这个话题,想必他已经不是初次提及。但是,保育钧此时的高昂语调,依然让记者感受到他对此事的愤怒。以至于,他不得不以站起来踱步的方式,平复自己的情绪。
的确,近两年困扰民营企业发展的问题实在太多,特别是对从事制造业民营企业的影响,保育钧将其归纳为八大难题:
一、土地升值,很多企业买不起地;二、矿产资源涨价、原材料涨价;三、水、电等能源涨价,生产成本提高;四、人民币升值,出口受损;五、出口退税政策发生变化,原来靠退税过日子的企业无法生存;六、新《劳动合同法》的设立,增加了企业劳动力成本;七、环境保护加大成本支出。以前,企业的废水、废气等都是由地方政府处理,如今要企业自己解决;八、信贷收紧,民企贷款难上加难。
据记者了解,在这种情况下,销售利润在5%以下的民营企业日子都不好过。记者截稿之时获悉,广东沿海等地已经有大批民营企业关门歇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