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网上期刊>期刊名称>期刊内容> 正文

创业板临产之险

2008-4-17 16:50 《新财经》·王 【 】【打印】【我要纠错

  创业板的推出已经没有悬念,各项准备工作也已就绪。那么,这一切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吗“创业板”就要诞生了。在刚刚召开的全国“两会”上,证监会主席尚福林表示,争取上半年推出创业板。全国政协委员、深圳证券交易所理事长陈东征也表示,目前深交所正会同有关方面联合推进准备工作。那么,令业内欢欣鼓舞的创业板,未来能否真正走向成功运营?

  风投:

  不看好创业板初期在采访中,一些PE(私募股权基金)和VC(风险投资)普遍对创业板的推出持谨慎态度,这到引起了记者的注意。

  “对于我们来说,主要是看被投项目的商业模式和盈利前景等情况。创业板是增加了一个退出渠道,但实际上,包括主板和其他市场都可以成为退出选择。所以,是否在创业板退出,不会成为我们考虑项目的主要因素。”一位私募经理对记者说。

  “创业板门槛相对比较低,比如没有连续三年盈利要求,不要求股本达到3000万元等。如果是资质较好的企业,应该在主板、至少是中小板上市,等待创业板的,多少表明企业还不够成熟。因此,风险不容忽视。” 一位创投公司合伙人也作如上表示。

  “对于主要做中后期项目的PE来说,投资创业板上市项目还面临利润预期下调的风险。”前述私募经理认为,2008年,中国股市整体市盈率正面临回落。因此,2007年一个项目动辄二三十倍的回报可能需要调整为2~3倍的预期,在风险不断增高的情况下,无疑会涉及进入价格谈判等现实问题,这样,机构选择时势必会更为慎重。

  “相比创业板,我们更担心的是经济环境的变化。”那位创投公司的合伙人指出,未来国内经济虽说出现衰退的可能性不大,但是,经济发展速度肯定会放缓。“目前,一些国外投行和国内分析机构都倾向于此预期,认为在国内宏观调控持续深入的情况下,2008年国内GDP增速将从2007年的11.5%回落到10.5%附近,而且会持续几年。这无疑会影响到创投人士的信心”。

  散户:

  不愿再跌入陷阱“中国的主板市场,已经被证明其实就是一个庄家通吃的大赌场。内幕交易、暗箱操作层出不穷。有资料统计,中小投资者,就是所谓的散户,其投资亏损失败的比例要占到80%以上。据说,《创业板发行上市管理办法》仅仅是一个通则。那么,证监会有没有具体措施来保证创业板市场的公开透明?如没有,小股民谁敢进入?”

  在国泰君安营业部,几位老股民围着记者七嘴八舌。他们认为,A股市场至今仍存在庄家操盘、恶意操纵股价、大资金鱼肉中小投资者的行为,所以,对创业板能否搞好深表怀疑。一些投资者直言,不打算参与。

  有十五年炒股经历的李大爷首先说,主板市场推荐上市从来就是一个见不得光的暗箱操作,为上市而造假的行为不知道害了多少股民。比如红光股份、大庆联谊之类的伪造数据以求上市的违法圈钱行为,始终没有得到惩罚。“如果创业板没有实实在在的措施来杜绝这种违法行为,将严重影响中小股民投资创业板的热情。”

  “再说,创业板市场所有的股票都是小盘股,庄家可以通过很小代价就能操纵一只股票的涨跌。而我们散户,根本就没有几个了解所谓的高科技,没有几个能看懂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所以,如果创业板不能有效维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大家是没有这个胆子进去的。”站在李大爷身旁的蒋阿姨明确表示,对于创业板,她持观望态度。

  比李大爷、蒋阿姨更为“精明”的褚先生,则几次挥舞着手臂发出一连串质问:在信息如此发达的社会,在高风险的创业板上市的公司,是不是还要实行每三个月才披露一次财务报告的信息披露制度?“我可知道,所有的公司每个月都要向税务部门递交一次财务报表。可那些上市公司为什么要三个月才向投资者披露一次呢?技术上有问题吗?连开放式基金都可以每天披露一次基金的估算净值,可上市公司为什么不能把每个月报给税务局的报表给投资者看一下?难道给税务局的报表拿不出手、不敢给投资者看?为什么非得让投资者在长达三个月的时间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如瞎子摸象?”褚先生认为,在高风险的创业板市场,投资者应该完全有权利至少每个月了解到自己所投资公司的经营现况。如果即将出台的细则里不能做到这一点,那么,投资者的热情会大打折扣。

  专家:

  八大风险是障碍两位不愿意公开姓名的知名专家认为,创业板市场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尤其是下述几种现象尤为令人担忧:

  问题之一股份的限制流通。他们认为,股份全流通,这本是创业板市场区别于A股市场的一个基本特征,但过去有人提出“上市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在任职期内不得出售其所持该上市公司股份,包括由于公司送配股而增加的股份”。如若这一主张成为“规则”,那么,创业板市场发展将面临巨大风险。

  问题之二关联交易。在创业板市场中,关联交易不仅可能发生在上市公司与母公司之间,而且可能发生在同一股东投资的若干家企业、即关联公司之间,如不予以严格限制,一些上市公司的资金和发展前景将难有切实的保障,相关投资者权益将面临严重损失的风险。

  问题之三创业板市场的企业很难用净资产或市盈率等常规尺度衡量。由于知识产权和商誉本身定价的弹性及难以捉摸的性质,使得企业净资产很难确切地判定。价值判定的多标准、高弹性本身就蕴涵着风险。它们又给炒作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因而会派生出更大的风险。

  问题之四企业经营参与权的风险。在主板市场上,股民往往不参与企业的经营与决策,但很多大股东还是积极参与的。管理上的基本特点是管理者与资本持有者分离。最明显的是,在主板市场上,几乎没有管理者大比例持股现象。但是,在创业板市场,可能会有相当多的企业管理者和技术发明人成为大股东,具有绝对控股权。这样就会降低企业管理的公开性和小股东的参与程度,增加了企业管理的随意性。在主要管理者有较高道德水准和很强决策能力时,会加快企业的发展和提高其效益;反之则容易产生关联交易、利益输送、决策失误等小股东利益受损的风险。

  问题之五股价被操纵的风险。创业板市场不可能一下子推出一个巨大的盘子,但是,市场各方面已经聚集了大量资金蓄势待发,大部分基金已经在空仓,就可见市场资金动向之一斑。大资金追逐小盘子,必然会造成初期一哄而上的局面,股价也一定会被炒到荒谬的价位,导致暴涨暴跌,价格严重偏离价值,最后导致市场震荡。

  问题之六过度包装的风险。主板市场已经存在过度包装的道德风险,然而,主板市场毕竟多是国有企业和大型企业,尚受相当多的约束。创业板市场将涌出大批民营企业,其中难免有鱼目混珠的不道德的企业主,在强大的利益推动下,抱着捞一把的心态上市,在创业板上市门槛较低和风险投资急于兑现的特殊情况下,推出质次价高的上市公司。

  问题之七监管风险。创业板市场的性质和上市企业的特点本身,就给监管部门的监管造成极大困难。诸如故意和非故意,恶意或是善意,等等;界限很难划定:当风险投资企业未实现预期时,你不能清楚地判定它是故意还是非故意。同时,这个市场是为创业者开辟的市场,是为风险投资人与寻找风险资金的人开辟的交易市场。所以,这个市场本身就充满了风险。市场监管只是监管市场秩序,并不能为投资人监管风险。

  问题之八心理风险。在风险投资市场上,投资人往往抱着以小博大的心态,承受风险的能力不强。企业出了事,就去找监管部门,这就是只许赢不许输心态的反映。股市有风险,创业板的风险更大,投资者应该有这样的心理准备。

  企业:

  上市融资仍需要门槛“近期推出创业板,就是因为中国当前银根紧缩。管理层也指出,创业板的推出,会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那么,符合《创业板发行上市管理办法》规定的能有多少家企业?不符合规定的,融资问题还是很难解决。”

  徐先生的公司从事建筑软件开发,创业八年来,公司一直受制于资金的不足而难以发展壮大。“银行的款贷不上,中小板也上不了,每发展一步,只好四处向亲朋好友借钱。现在多么想到创业板融资,可听说门槛会有很多,所以,能力又跟不上了。”

  基于中小企业的感叹,寄希望于通过股权融资,通过资本市场来解决其融资难的问题是不现实的。独立财经撰稿人皮海洲认为,此前,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中国股市已经做出过有益的尝试,于2004年5月推出了中小板。但由于中小企业先天性的不足,比如,企业收入规模小、利润少等,中小板开设几年来,从中受益的中小企业也不过200余家,而更多的中小企业仍然徘徊在中小板的大门之外。

  他还指出,虽然创业板的门槛设置会低于中小板,但那些资产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差、难以从银行贷款的中小企业,同样也很难踏入创业板的大门。据保守估计,我国的中小企业已超过4000万家,目前适合在创业板上市的中小企业数约为3000~5000家。可见,能在创业板上市的中小企业也只是这一群体中的凤毛麟角,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还是无缘于创业板。可见,创业板并不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灵丹妙药。

  就拿香港创业板来说,内地到香港创业板挂牌的企业数目,2001年高峰期达57家,到2004年只有21家。据悉,2004年赴香港创业板进行IPO的21家企业,当年共募集资金近27亿港元。2005年仅有10家企业在香港创业板IPO,融资金额不到10亿港元。与此同时,香港创业板交投额也由2000年的800多亿港元,跌至2004年的200多亿港元。可见,上市公司家数减少,筹资能力降低是创业板的致命伤。

  一位观察家指出,早在1999年,深交所就着手筹建创业板,为此,2000年后甚至还停止了主板的IPO.然而,创业板却自此陷入“难产”之中。2004年5月17日,深交所不得已推出权宜之策——中小企业板,不过它一问世便存在着定位不明的问题。其IPO条件与主板接近,仅在股本规模上有所区别:IPO发行股份在1亿股以下的企业(金融行业除外)放在中小板,1亿股以上的大企业在上海交易所挂牌。由于中小板是国内小盘新股发行的唯一平台,市场投资主体——中小投资者云集于此。由于市场资金充裕,小盘股供应不足,去年在中小板上市的新股,出现上市首日股价、涨幅、市盈率等“三高”,之后则深幅下跌。因此,这位观察家担心创业板重蹈中小企业板“过山车”的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