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网上期刊>期刊名称>期刊内容> 正文

论港口企业集团在新兴资本市场条件下的筹资风险

2008-5-6 17:47 《交通财会》·朱宏波 【 】【打印】【我要纠错

  在传统财务管理理论中,企业的筹资风险主要体现在财务杠杆风险、企业资金链断裂风险方面。企业为规避上述筹资风险,在优化企业资本结构,加强企业偿债能力管理方面一般都采取多元化筹资策略,例如:企业对长短期债务进行合理配置,对不同到期日负债合理配置;对银行贷款、企业债券、短期融资券、可转换债、商业信用、商业票据等债务性筹资实行多组合选择,对权益性筹资和债务性筹资根据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目标实行比例配置等。

  与其他企业一样,港口企业集团也存在着上述种种筹资策略的选择,并且随着港口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其所选择的筹资策略也在逐步改变。例如: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港口企业筹资主要以银行贷款为主,银行贷款既包括国内银行贷款,也包括海外银行、金融机构贷款,既包括流动资金贷款。又包括固定期限贷款,但当时,人民币汇率采取与美元盯住的策略。因此,港口企业的主要筹资策略是不同利率、不同期限的贷款如何合理组合的问题,其筹资风险也体现在贷款资金成本的高低以及到期还款能力问题。随后,港口企业集团又通过发行企业商业票据和短期融资券作为筹集企业资金的必要补充方式,由于上述筹资方式具有筹资成本低、筹资期限短,可持续循环使用,易受外界金融环境变化影响等特点,因此,港口企业集团筹资风险主要是规避资金的到期偿还风险。在此过程中,还有部分港口企业利用一部分业务资产在A股资本市场上市以获取一定金额的资金融入,如:上港集箱、营口港、锦州港等。由于当时A股市场的容量以及发展程度,上述企业的筹资金额都局限在十几亿元以内,因此,在整个企业集团的筹资策略上,处于重要补充的地位。

  上述企业筹资策略选择及相应的筹资风险都是港口企业集团在日常的生产经营过程中经常面对的,因此,也是港口企业集团日常筹资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具有很强的传统性和一脉性,但是上述筹资策略在运用程度却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缺陷,无法保障港口企业集团在新兴资本市场条件下更好的发展,在新兴资本市场条件下,可能会面临新的筹资风险。

  一、港口企业面临的筹资风险

  (一)港口企业筹资策略与企业发展战略关联性不强

  与国内其他企业一样,国内港口企业在实施筹资策略时,同质性很强,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不少港口企业通过合资合作获取港口建设资金,并对企业的管理和控制权有所分散,以至存在“万国码头”现象,随后,为避免控制权继续分散,而又纷纷通过上市融资募集资金,部分港口企业还在H股海外上市,而导致权益的进一步分流,港口企业筹资策略基本上属于分散型筹资,无法形成合力。可以说,多年来港口企业的筹资策略一直并不明晰,大部分港口企业是为了融资而融资,为了体制改革而融资,港口企业筹资对企业发展的战略支撑并不明显。因此,港口企业存在融资方式对企业战略发展限制的风险,很容易在新兴资本市场前错失发展机遇。而在国内房地产业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大连万达集团在迅速成长过程中,多年来一直未采取权益融资策略,其主要着眼点是打造百年企业,防止控制权稀释及效益分流对企业快速发展影响。

  (二)港口企业筹资策略一般注重静态资金成本比较

  港口企业在制定筹资策略时,主要以各种筹资策略的资金成本作为方案选择的比较,这种比较模式是毋庸质疑的,但是,方案比较的基础却是以静态的资金成本和静态的客观环境进行比较,其比较的内容是在决策时设定的市场利率、汇率、折现率、生产经营状态条件下,不同筹资组合的资金成本,哪一种筹资策略综合资金成本最低,哪一种筹资策略就会成为企业的最佳筹资策略,而放弃这种筹资策略就意味着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筹资损失和风险。由于静态资金成本测算在企业筹资决策中占据重要地位,而企业筹资策略一经确定,在一个时期内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因此,对企业的筹资效益将产生重要影响,一旦企业的经营环境发生重大改变,企业筹资将面临着很大风险。例如:在市场资金充裕和市场利率稳定的条件下,与选择企业债券或银行信贷来说,选择短期融资券应该是一种不错的选择,由于短期资金成本低于银行贷款和企业债券,因此,尽管存在期限较短,需要持续发行的缺陷,但短期融资券可将成为企业融资的重要选择方式,但是,如果在时限上把握不准,受到国家宏观经济调控导致市场资金面吃紧和利率升值预期较为强烈的情况下,短期融资券的后续资金成本将会大幅度增加,而且继续发行也将会受到很大限制,这样,发行企业债券的优势和稳固性就会显现出来,特别是如果在市场利率水平较低情况下发行的企业债券,在规避企业筹资风险上更具有优势;又如:发行可转换债,在资本市场低迷时,转股可能节约企业资金支出,更有利于企业的发展,但在资本市场快速发展时,又可能导致企业筹资成本的进一步提高;此外,对于同一种筹资模式,不同的决策时期,企业债券发行的资金成本不同,从2006年起,随着人民币汇率升值预期强烈以及中国外贸顺差的持续攀升,国内资金流动性日益充足,导致2006年企业债券融资实现了历史性突破,2006年全年国内共有43家主体发行了45支共计1015亿元长期企业债券,无论是发行总额还是发行家数都为中国企业债券历史之最,特别是企业债券发行利率更是创下历史记录,而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受国家宏观调控资金流动性因素影响,国内债券市场持续低迷,又导致债券利率又有大幅度增长。在一年不到的情况下,债券资金成本几经变化,而不同的债券资金成本对后续企业经营将产生重大影响,如果按照既定的筹资成本组合决策分析,可能会导致企业在后续经营过程中存在着很大的筹资付息风险。

  (三)港口企业筹资策略一般是立足于相互替代和机会成本

  港口企业筹资策略基本上是立足于相互替代关系,也就是说一种筹资决策的形成对于另一种筹资决策来说是替代关系的,比如说,选择了企业债券筹资,一般就会减少银行贷款筹资,而减少的银行贷款资金成本就是该筹资决策的机会成本。这种筹资决策在正常条件下是正确的,但是在新兴资本市场条件下却可能导致企业筹资的巨大风险,这种筹资风险不是通常意义上的筹资风险,而是由于筹资策略相互替代和割裂而产生的降低总体收益的风险。例如:企业发行企业债券和上市筹资属于不同的筹资策略,一般的筹资选择是或者发行企业债券或者上市筹资,而没有考虑到两者之间的关联性和相互促进性,因此可能会造成筹资策略上的损失。这是因为,企业债券筹资能够降低筹资费用,对于已上市或者拟上市企业来说是一个利好,能够推动上市公司股价的进一步上涨,因此,如果在筹资方式上采取相互协调的策略,可以按顺序先进行企业债券发行,再进行上市融资,两者相互促进,最终达到企业筹资规模最大化和筹资费用最低化,而如果不考虑筹资顺序先上市融资,再发行企业债券,可能就起不到应有的效果,此外,已经在H股上市企业,如果在回归A股前,H股存在较大涨幅,其A股市场首发价格将会随之增长,可以说,A股市场与H股市场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联动关系。

  (四)港口企业筹资策略一般对企业长远经济利益考虑并不充分

  港口企业筹资对企业的长远经济利益都具有较为全面的考虑,但是,由于受到客观环境的限制,其考虑的并不充分,例如:部分港口企业在进入资本市场的初期,选择的是部分资产上市,然后再通过资产注入的方式实施企业的整体上市,如:上海港、天津港、营口港。由于港口企业在初始上市时,股价为每股1元左右,而后续定向增发或股权置换需要按照市场公允价格实施,在新兴资本市场条件下,股价甚至可以达到10至20元,远高于首次发行的市场发行价,也就是说,港口企业需要花费更大的对价来实现再融资功能,因此,如果实施定向增发而不是向广大流通股增发,且后续资产较先期注入资产更为优良,可能就会面临着筹资损失的风险,即使后续资产业绩不如先期注入资产,也可能存在定向增发股价方面的损失。另外,国内不少港口企业选择在H股资本市场融资,由于中国政府对资本管制较为严格,导致国内A股价格与H股价格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会存在重大差异,因此,如何在资本市场筹资以及在何种资本市场筹资也是港口企业筹资风险的重要来源。

  (五)港口企业筹资策略对控制权分散风险估计不足

  港口企业在筹资策略选择上,为保证筹资成本最低条件下达到最佳筹资金额,或者采取合资合作方式,或者通过在资本市场上募集资金,这必然导致企业股权的分流,在封闭式资本市场条件下,上述权益分流可能并不明显,港口企业只要达到相对控股比例,就可以实施有效控制权,但是在股权全流通的新兴资本市场时代,如果达不到绝对控股,将可能会面临着控制权的旁落。

  二、中国资本市场的变化

  港口企业传统的筹资策略在新兴资本市场条件下存在缺陷,除港口企业筹资策略本身因素外,新兴资本市场发生重大变化也是主要影响因素。随着中国经济迅猛发展、人民币升值步伐的加快以及国内资金流动性日益增强,从2006年起,中国的资本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中国资本市场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

  企业筹资选择渠道日渐增多,体现在港口企业方面,在股份融资上,截止2007年5月,国内已经有15家港口企业实现A股上市,其中:上港集团已经于2006年10月实现A股整体上市,天津港、营口港也即将拉开A股整体上市的步伐,此外,国内已有厦门港、大连港、天津港实现了H股上市,青岛港也即将H股上市;在债券融资方面,宁波港发行了巨额企业短期融资券、营口港发行过公司可转换债券,其他各港口企业也开始筹划发行企业债券和短期融资券。至此,中国港口企业融资方式和融资理念发生重大变化,企业融资方式已经开始从银行信贷、合资合作过渡到更广泛的资本市场融资,中国港口企业融资呈多元化发展趋势。

  (二)中国资本市场股东利益基本趋向一致

  自2006年5月中国证监会正式启动股权分置改革后,制约中国股市历经五年熊市的股权治理结构出现重大改变,股权全流通时代已经来临,上市企业的大小股东基本利益趋向一致,资本市场并购机会日渐增多,中国资本市场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此后,中国A股市开始大幅攀升,国内A股上证综合指数从998点起步,并在2006年年底达到2675点,在2007年5月更是飙升到4000多点,沪深两市A股市值一举超过香港H股市值。在此过程中,中国工商银行等国内大盘蓝筹股相继密集发行,平安保险、交通银行海外红筹股也迈开回归步伐,中国股市已然成为中国企业融资的最主要场所。

  (三)中国资本市场波动性日渐增强

  由于人民币升值预期明显,国外各种热钱通过各种方式进入中国资本市场,中国的资产价格不断攀高,中国经济出现了内部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风险,而人民币又存在着短期升值压力,在双重压力下,国家将会运用财政和货币政策对资本市场进行宏观经济调控,中国资本市场因此将会步入波动期,时间不同,企业的筹资效果差异巨大,同时,由于A股与H股存在资本溢价,尽管该资本溢价从长远看将趋于一致,但在短期内,A股市场资本溢价远高于H股市场资本溢价,因此,这对港口企业的筹资策略将产生重大的经济影响。

  三、港口企业如何应对筹资风险

  为规避新兴资本市场条件的港口企业筹资风险,港口企业在选择筹资策略时,应该着手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要根据企业发展战略规划企业的筹资策略

  企业的发展战略是企业筹资策略的根本,企业筹资策略必须立足于企业发展战略。因此,企业在战略规划上,首先应根据企业的发展方向、战略合作伙伴的抉择、企业发展对资金需求的轻重缓急程度、企业控制权及收益权分散风险等方面综合考虑,以决定企业在不同战略时期的筹资战略选择,即港口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是应该以债务筹资为主,还是以权益筹资为主;在债务融资方面,是以稳定发展为好,还是以资金成本最低为佳;在权益融资方面,是要考虑是通过合资合作还是上市融资;如果上市融资,在股权全流通条件下,企业还要在股份控制权、上市资本市场、上市时机、上市资产状况、后续资产注入之间如何做出必要抉择,以达到在企业规划期内,港口企业筹资效益最大化,这些都是企业战略层面上需要考虑的重要事项。

  (二)要合理安排企业的筹资策略组合

  港口企业在实施筹资策略时,应该对各种筹资组合进行科学分析,分析的内容不是各种筹资方式之间如何替代,而是研究各种筹资方式在不同客观环境下是否存在内在关联性,及各种筹资方式在实施过程中是否存在相互促进作用,相互促进作用可能带来的收益以及如何将潜在的收益转变为现实效益,以促使各种筹资方式在一定时期内达到互补,形成“1+1>2”的效果,达到港口企业筹资效益最优化,企业原有股东权益的最大化。

  (三)实行港口企业筹资动态评价制度

  港口企业在实施筹资策略后,应该定期对筹资策略所依据的客观环境进行动态分析,对市场利率水平及变化趋势、汇率水平及变化趋势进行充分的分析,对不同资本市场进入的难易程度、资本溢价的程度、不同资本市场衔接的程度进行相应的研究,形成动态的评价报告,相应修订企业的筹资策略,促进港口企业筹资策略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四)利用金融衍生工具防范金融及市场风险

  由于新兴资本市场波动性较强,即使企业正确的筹资组合在客观环境变化下,也将面临着较大的筹资风险,因此,港口企业必须通过综合利用金融衍生工具来防范各种潜在的筹资风险,例如:港口企业可采取汇率或利率调期保值等方式规避相关的筹资方式所带来的筹资风险。通过科学决策的期货交易实施相关资产保值等。

  总之,港口企业只有站在战略的高度,对筹资策略进行更为科学、合理的安排,才能防范新资本市场条件下的企业筹资风险,确保港口企业更快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