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网上期刊>期刊名称>期刊内容> 正文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发展的趋势分析

2008-5-6 11:1 《交通财会》·杨自拱 赵 华 【 】【打印】【我要纠错

  一、审计目标的变化

  审计目标的变化是投资审计适应客观社会条件变化最显著的特征之一。20年来,投资审计的目标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从一开始的审查资金使用的合规性,到后来检查建设程序和工程造价,到现在预算执行和决算审计,到未来的效益审计,都反映了政府投资管理的不同阶段的发展对投资审计提出的新要求。

  未来投资审计目标将由项目管理审计向项目管理审计和评价建设项目的效益并重的方向发展,这将是一个不可改变的事实。

  首先,国外投资审计的发展预示着效益审计将是我国未来审计的主要模式。在美国、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绩效审计占政府审计项目的80%以上,审计部门对政府的投资绩效进行全面的、深入的审计分析和评价,一方面监督政府投资政策的有效性,另一方面为政府下一步的投资策略提供参考。随着政府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些管理中的常规性错误越来越少。如果投资审计仍局限于对项目管理的问题进行审查,就会陷于查不到问题,而无所作为的尴尬境地,从而不能充分发挥投资审计的作用。

  其次,随着政府日常管理水平的提高和法律、法规的健全,建设项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将是项目建设前的经济可行性问题和项目建成后的经济效益问题。对这两个方面进行审计查证和审计分析就是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审计。

  再次,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绩效审计方法的不断探索为实施绩效审计提供了可能。审计署在审计工作五年规划中明确提出,绩效审计将在未来审计中占有更大的比重,全国审计系统掀起了绩效审计的热潮,绩效审计的理论正不断在被创新和完善。全国各地审计机关也在探索性地开展建设项目的绩效审计,如深圳市审计局在建设项目的绩效审计方面已做出了突出的成绩。

  第四,计算机技术在审计上的广泛应用,为进行绩效审计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将使广大审计人员从大量繁琐的数字计算和统计中解放出来,并可能开发出实用软件用于分析项目效益的指标和数据,进行项目经济效益的分析和评价。

  二、审计内容的变化

  审计目标的变化必然导致审计内容的变化。从固定资产的审计内容变化的特征来看,将向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发展,针对不同的项目,将有不同的审计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审计内容越来越完整,要对宏观层面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对国家固定资产投资体制改革具有指导作用的审计建议。力图为国家固定资产投资宏观政策做出积极的建议一直是多年来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承担的一项重要任务。近年来,在安排审计项目时,审计机关有意识地统一组织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即全国或全省审计机关统一对某行业的建设项目进行审计。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归纳、汇总,提炼出共性问题和普遍性问题,再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找出问题产生的根源,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为国家及时调整固定资产投资管理政策提供依据。另外,审计机关也根据需要安排了对一些固定资产投资领域存在的问题进行专项审计调查,审计调查的面一般较大,反映的问题一般都是宏观层面的,目的就是为政府了解情况。对固定资产投资的政策规定进行审计分析,也是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在宏观层面发挥作用的一个表现,比如:对建设项目的招投标环节进行分析,找出招投标过程中存在的漏洞,使招投标更规范。

  二是微观审计内容的不断深化。建设领域的腐败问题是经济建设中的一颗毒瘤,腐败不仅使国家在固定资产投资中浪费了大量的建设资金,也腐蚀了国家干部。审计作为一种高层次的监督,在这个问题上发挥作用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在腐败问题上发挥作用就必须要求审计内容的进一步深化。目前,我们的投资审计多是事后审计,主要起揭露作用,对建设过程中由于腐败行为造成的损失浪费,只能是“秋后算账”,这样在投资行为的过程中产生的腐败问题不能做到提前预防与提前发现。

  唯有把审计“关口”前移,切实履行好审计的监督与控制作用,将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和事后监督有机结合起来,把投资审计工作做在项目开始之时,贯穿于可行性研究、立项、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施工、竣工决算等建设全过程,才有可能做到及时堵塞漏洞,减少损失浪费,提高审计质量和效果。建设项目具有周期长、投资额大、控制环节多等特点,建设过程中的决策、规划、设计、采购、招标、施工、监理等任一管理环节出现漏洞,都可能给腐败分子以可乘之机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浪费,影响投资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

  随着投资审计事业的日益发展与成熟,投资审计要有效渗透到固定资产投资领域的各个环节,注重事前预防与事中控制,及时发现各个环节存在的贪污腐败问题,对其进行及时查处、纠正、解决,避免因为监督管理的缺失而产生的腐败问题酿成重大损失。 在投资领域实施全过程跟踪审计,对建设项目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和掌控,将有利于充分发挥投资审计促进项目管理、控制建设成本、提高投资效益的作用。这是未来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内容变化的又一个趋势。

  三、审计方法的变化

  审计方法的变化和审计目的、审计内容不同,它是审计工作人员通过审计实践、审计理论研究创造的结果。它虽然受到客观条件,如:计算机发展水平、工程建设技术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但它的发展变化主要是由审计人员主观努力的结果。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方法是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理论中变化最多的一部分,各种审计方法层出不穷,综合来看审计方法的变化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由单一的审计方法向综合审计方法发展。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方法的产生与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原来的审计方法不能解决审计实践中产生的新的问题,这时必然要研究出新的审计方法来满足审计实践的需要。这会出现一个问题,即一种审计方法的产生常常是为了解决一种问题。审计方法产生的这种特点必然导致审计方法的运用,由单一的审计方法向综合多种审计方法并用的方向发展。在审计实践中,多种审计方法并存确实收到了良好的审计效果,如:九十年代初,在进行建设项目审计时,一般是财务人员审计财务账目;工程审计人员审计工程资料,两方面互不交流,查出的问题也不相联系。后来,随着审计人员知识面的扩大,有的审计人员既审计财务又审计工程,就发现了以往审计不能发现的新问题,大大提高了审计水平。财务审计与工程审计的结合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是重点项目深化审计与行业建设项目审计调查相结合的审计方法。通过对一个主要项目进行深入审计,发现存在的问题后,进行分析。再对所有这一类项目在同一方面的问题进行审计调查,发现同一类项目存在的普遍问题。这两种方法结合,既查出了问题,扩大了审计覆盖面,又节约了审计力量,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审计组织、人员的变化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快速发展对国家审计机关的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组织提出了变革的要求,要对组织进行合理的设置;要对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人员的各方面的素质都有新的要求。审计机关的组织模式和人员的变化有以下几点。

  一是更加专业化的趋势。首先,专业化表现为组织机构的专业化,就是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机构成为独立或半独立于国家审计机关的组织。主要原因是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与通常的财务审计有很大的不同,在程序、方法等方面很难整齐划一;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组织规模迅速扩大,有分离的必要。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方法、模式更加独特。其次,专业化表现为审计人员的专业化,审计人员的专业化是指对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人员分工的细化。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涉及到的专业太多,我们一方面希望审计人员具有综合知识,是复合型审计人材,一方面又不可能要求所有的审计人员都是统一标准。这就需要对审计人员进行合理分工,细化各自的专业领域。使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人员的工作合起来成为一个整体,分开来又能独立的开展工作。

  二是审计人员更高的综合素质。对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的要求更高,审计本来对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要求就比较高,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则要更高一些。必须有无私奉献、不畏困难、敢于碰硬的工作作风。对专业知识的要求,综合知识的要求,计算机技能,组织、协调能力的要求均有大幅度的提升。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人员只懂得一门财会或工程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要精通工程专业技术,了解建设项目建设的全部过程,熟悉国家建设项目的法律、法规,是审计人员必备的基本知识。在这个基础上,每个审计人员还至少要熟悉财会、计算机、管理、经济等学科的一门或几门专业知识。具备了这些能力才能在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工作中发挥作用,否则将失去审计资格。除此之外,一部分审计人员还要另外具备高超的综合协调能力和综合理论分析能力。这些审计人员在审计中承担协调各方面审计关系的任务,对其他审计人员的工作成果进行汇总分析,得出更深层次的审计结论,提出合理的审计建议。

  刘家义副审计长指出,投资审计的现状主要还是“就违纪查违纪,就资金审资金,就项目审项目”,从宏观上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都还比较差。由于审计人员宏观经济知识的匮乏和宏观管理意识的淡薄,上升到机制、体制的层面时,往往会感到力不从心。因此,树立现代审计理念,加强宏观经济知识学习,主动从机制、体制等视觉去评价微观项目审计中所碰到的问题,是摆在全体投资审计人员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展望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明天,研究其发展趋势,投资审计人员要认清新时代的新任务、新要求,赶上时代步伐,大胆探索,开拓创新,全面履行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