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网上期刊>期刊名称>期刊内容> 正文

光线、华友“闪离”

2008-5-13 15:48 《新财经》·王晓慧 【 】【打印】【我要纠错

  双方本想借这次“婚姻”摆脱彼此的困境,各得其所;可是没有“感情”的婚姻又怎么能长久呢三个月前,民营电视娱乐节目制作商光线传媒公司宣布与国内第一家海外上市的SP(移动增值服务提供商)公司华友世纪正式合并,新公司定名为“光线华友传媒娱乐集团”。光线传媒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王长田出任新公司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华友世纪董事长王秦岱将逐步淡出。光线传媒将全部资产注入华友世纪,并获得新公司42%的股权,成为新公司第一大股东。

  业绩不断下滑的华友世纪希望借这次合并扭转其颓势,完成转型;光线传媒则希望通过合并,借壳上市,节省上市时间,而华兴资本的董事长包凡是该合并案的操作者。但这次合并只维持了短短三个月,就宣告结束。

  2008年3月7日,记者收到一封来自北京光线传媒有限公司的电子邮件,特别告知光线传媒与华友世纪中止业务合作。邮件显示,“鉴于双方存在较大战略分歧,双方一致决定中止于2007年11月19日签署的合并协议。今后双方将通过其他方式继续合作。” 这意味着被大家寄予期待的“中国最大民营跨媒体娱乐内容提供商”美梦的彻底破灭!

  “性格”不合 暗藏危机

  记者电话连线了华友世纪的首席执行官王秦岱和光线传媒的董事长王长田,在询问分手原因时,双方口径一致,跟邮件中所披露的并无出入。均认为合并后的实际情况跟之前的预期相去甚远,所以,“离婚”可能是最好的结局。拖下去对华友和光线来说,都不是一件好事情,长痛不如短痛。

  至于这其中的“痛”,两人似乎都有意回避,大有不愿再触及之意。然而,双方的欲言又止、欲语还休却让记者更加欲罢不能。

  在华友世纪和光线传媒这起“案子”中,华兴资本的董事长包凡,是一个关键人物。是他促使双方走到了一起;也是他,促使双方顺利地分手。真可谓:合也包凡,分也包凡。

  包凡将双方分手的原因总结为两点:一是企业文化无法融合;二是双方战略上的分歧。两家公司合并之前,双方的接触只局限于最高层面,沟通相对简单。签约之后,双方的中低层管理人员开始频繁接触,在接触过程中发现,两家公司的企业文化存在较大差异。光线世纪是中国典型的企业家管理模式,公司在管理上更多的是以高层个人的精神来体现,决策的过程更多采用自上而下的形式,机制灵活,但不规范。华友传媒作为一家在美国上市的公司,核心团队拥有大型外企管理经验,公司管理更多依靠制度,管理规范,但是机制不够灵活。其实,单纯在这一点上双方还是有互补、弥合的机会,难以调和的是战略上。

  在战略上,光线传媒看重的是中长线投资。之所以放弃自己融资的做法而跟华友合并,是想尽快同资本市场结合,借助资本市场的优势加速自身的发展,尤其是新业务方面的拓展。与之相反,华友更想看到的是短期股价的表现,因为很多股东急于套现。华友本想通过这次合并把股价推上去,然后套现,毕竟从上市至今,股东都没有太好的套现机会。但是,光线和华友宣布合并后,受到美国次贷危机的波及,再加上资本市场长期低迷,华友股价不涨反跌,远远低于8.5美元,处在4美元之下,这一结果并未让华友如愿以偿。

  其他原因

  双方合并后,华友股价曾逆势上涨10%以上,符合华友股东当时的预期。但是,好景不长,华友股价一路疲软,让公司高层套现走人的想法落空,并且光线的资金迟迟没有到位,使公司高层很不满意。华友股价的乏力也使光线大为不满,谁都不愿意收购一个资产质量不好的壳,双方的分歧逐渐增大。

  财务问题也是一个诱因。据华友内部人员说:“光线2006年财报显示,实际现金流只有当初汇报的1/10.很多广告或其他业务的收入都是以货物或其他实物的方式作为抵押的,可在当时提交的收入报告中,货物、实物等抵押方式都被折换成现金来入账。我们是严格按照上市公司的规程,只承认现金的方式入股。”华友一名高层也表示,去年11月的合并案有点草率,双方没有对业绩进行充分审计

  不过,对于财务问题,王长田认为外界的说法是不负责任的。他说:“公司从2004年到现在都是德勤在做审计,现在还没有全部完成,这样说是不负责任的。”

  按照合并计划时间表,光线传媒与华友世纪的资产和股权交割应当在2008年3月底前完成。但是,在1月底之前双方并没有完成这项工作。光线曾承诺将所有资产注入华友,也没有兑现。

  业内资深人士项立刚认为:“这两个企业为什么分手,原因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企业战略不一致的说辞,肯定只是外交辞令,连企业战略都不一致,当初为什么合并?”在他看来,两公司分手可能与一些细节无法兑现有关。

  也许只有双方当事人才清楚分手的真正原因。既然双方无法再合作下去,那么,由谁来提出更合适呢?包凡就是双方都能接受的不二人选。

  中止合约

  选择包凡的原因在于,如果主动提出中止合约的是当事双方中的任何一方,那么,主动提出的一方势必要补偿对方的损失。据包凡讲,发现双方的问题后他们也曾经做了大量工作,希望协调双方之间的分歧。但是,他们最终判断这个分歧是不可调和的,继续下去只会加大合并后企业的风险。三方经过斟酌,各自付了一部分律师费和审计费后,就此结束了只有三个多月的“婚姻”。

  对于这样的分手,北京时代计世资讯有限公司总经理曲晓东认为,双方的合并程序如果没有走完法律文本环节,宣告结束将会非常快,如果已经完成法律手续环节,此时宣布放弃合作,不但过程复杂,风险也会非常大。

  对于分手后的感觉,当事双方非常一致。王长田感觉如释重负,他说:“今后可能暂时不考虑上市。”王秦岱则表示,华友世纪近期将会静下心做中长期规划,暂时不会考虑大型并购,但会倾向于中小型渠道的收购。

  虽然,从财务上来讲,三方并未有太多损失,但是,这其中的损失不能只从财务上简单计算。其实,在合并之后,双方都感觉到了问题的存在,碍于合约,双方都没有主动提出中止合约。这种情况下,包凡这个角色的出现避免了当事双方的损失,但包凡的损失又如何得到补偿?在光线传媒和华友世纪这个案例中,包凡并未像以往一样收取现金,而是索要了新公司的部分股份,如今,新公司分崩离析,包凡的股份也就荡然无存了。

  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华兴资本还是有所收获的。据包凡讲,他们从中学到了两点:一是交易不单是金融和财务上的交易,背后还有很多深层的因素,包括股东的利益、管理层的利益、团队的利益,方方面面的利益都必须考虑清楚。同时,这里面的差异也一定要考虑充分,否则很多问题迟早会暴露出来。二是如果没有我们的介入,双方聚散的结果未必是友好的,这是值得欣慰的在谈及分手事件对华友世纪今后的影响,王秦岱说:“这次事件让华友世纪和光线传媒经历了风雨,双方均花费很多时间去谈判、推进。如果这些时间花费在业务上,业务进展则会更快。”他指出:“之前华友世纪希望通过大型跨越式嫁接快速转型,却欲速不达。这件事情让我们静下心来,认真做好业务。华友世纪确实耽误了时间,但我们学到了想学的东西。”

  据记者了解,双方正在重新寻觅合作伙伴。